-
公开(公告)号:CN11458658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24893.2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G13/00 , A01G22/05 , A01C1/08 , A01N63/38 , A01N63/30 , A01N37/40 , A01N43/90 , A01N43/22 , A01N51/00 , A01N47/12 , A01N47/18 , A01N43/64 , A01N47/38 , A01N43/653 , A01P1/00 , A01P3/00 , A01P7/02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周期生物系统的甜椒绿色轻简控害方法,具体针对甜椒种植全周期中以黑斑病和白粉病为代表的病害及以蓟马和粉虱为代表的虫害,构建“一灭、二防、三抗、四控、五治”的绿色轻简控害方法,操作简便、控害高效、经济环保,在保证甜椒高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甜椒的绿色生产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3400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40732.0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G13/0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壮巨螯螨在防治蜜柚蓟马预蛹及蛹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监测蜜柚果园蓟马发生情况;(2)评估释放强壮巨螯螨对蜜柚蓟马预蛹或蛹的捕食能力及捕食嗜好性;(3)明确强壮巨螯螨的释放比例;(4)明确强壮巨螯螨的投放时间。本发明在不同生境条件蜜柚果园科学释放强壮巨螯螨,可有效捕食蜜柚蓟马预蛹或蛹,阻断蜜柚蓟马全生活阶段,降低蜜柚蓟马虫口基数,保护蜜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45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485703.9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核粒链霉菌SM3‑7,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866,分类命名为Streptomyces sclerogranulatus。该菌株于2022年9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株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本发明核粒链霉菌SM3‑7,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玉米常见病原菌玉米平脐蠕孢、细极链格孢、直帚枝杆孢、禾谷镰孢菌、大斑凸脐蠕孢、禾生炭疽菌和/玉蜀黍平脐蠕孢具有广谱抑制效果,具有被开发为生防药剂的潜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5126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703440.3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鼠灰链霉菌FJSM‑07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生防技术领域。提供了其发酵产物以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链霉菌FJSM‑07从海泥中分离获得,目前该类菌种的相关研究少;链霉菌FJSM‑07的发酵液粗提物及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害病原真菌具抑菌活性,具有低毒、低残留、无污染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征;链霉菌FJSM‑07对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和叶斑病病原菌等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链霉菌FJSM‑07易于培养,其发酵液粗提物易于提取制备。因此,链霉菌FJSM‑07易被开发为生防菌制剂,对植物真菌病害防治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626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844369.4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V‑3及其在防治玉米叶斑病中的应用,涉及玉米叶斑病菌株防治技术领域,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30159,分类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拮抗玉米附球菌叶斑病黑附球菌、玉米白斑病高粱附球菌、玉米小斑病玉蜀黍平脐蠕孢、链格孢叶斑病链格孢菌、玉米大斑病大斑凸脐蠕孢五种叶斑病病原菌,同时,通过盆栽实验可知,该菌株对玉米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为玉米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51189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81360.9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蜜柚蓟马的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浓度的原料:氨基寡糖素2%‑5%和吡虫啉0.01%‑0.05%,余量为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治蜜柚蓟马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氨基寡糖素溶于水中,得到质量浓度为4%‑10%的氨基寡糖素溶液;(2)将吡虫啉溶于水中,得到质量浓度为0.02%‑0.1%的吡虫啉溶液;(3)将等质量的氨基寡糖素溶液和吡虫啉溶液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将氨基寡糖素用于锉吸式口器害虫—蜜柚蓟马的防治,同时为了提升对蜜柚蓟马的防治效果,还提出了将氨基寡糖素与吡虫啉混合使用,将氨基寡糖素对植物抗逆性诱导作用与吡虫啉杀虫作用共同叠加,起到药效的增益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6342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160682.1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检测检疫性粉蚧的引物组,属于检疫性粉蚧检测技术领域,引物组包括SEQ ID NO.1~SEQ ID NO.4和SEQ ID NO.7~SEQ ID NO.10所示的引物序列,将该引物组制备成检测试剂盒,对检疫性粉蚧进行检测,便捷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稳定性好,极大降低了对鉴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可用于非专业鉴定人员对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的现场快速、准确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94230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41586.2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N43/713 , A01N31/08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玉米叶斑病的复合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玉米叶斑病防治技术领域,所述复合组合物包括2,4‑二叔丁基苯酚和表面活性素。本发明发现了2,4‑二叔丁基苯酚与表面活性素结合可以拮抗玉米叶斑病相关病原菌的技术,两者结合使用,相较单一使用,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为后续农业领域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45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485703.9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核粒链霉菌SM3‑7,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866,分类命名为Streptomyces sclerogranulatus。该菌株于2022年9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株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本发明核粒链霉菌SM3‑7,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玉米常见病原菌玉米平脐蠕孢、细极链格孢、直帚枝杆孢、禾谷镰孢菌、大斑凸脐蠕孢、禾生炭疽菌和/玉蜀黍平脐蠕孢具有广谱抑制效果,具有被开发为生防药剂的潜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86584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224893.2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N1/14 , A01G13/00 , A01G22/05 , A01C1/08 , A01N63/38 , A01N63/30 , A01N37/40 , A01N43/90 , A01N43/22 , A01N51/00 , A01N47/12 , A01N47/18 , A01N43/64 , A01N47/38 , A01N43/653 , A01P1/00 , A01P3/00 , A01P7/02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周期生物系统的甜椒绿色轻简控害方法,具体针对甜椒种植全周期中以黑斑病和白粉病为代表的病害及以蓟马和粉虱为代表的虫害,构建“一灭、二防、三抗、四控、五治”的绿色轻简控害方法,操作简便、控害高效、经济环保,在保证甜椒高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甜椒的绿色生产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