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2534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593672.6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福建省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限位登乘的浮式防撞装置,包括设置在海上风机基础侧面的浮式防撞体、登乘结构、限位结构和缓冲体;所述海上风机基础包括风机基础爬梯;所述浮式防撞体由多个的浮式防撞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浮式防撞单元围绕着海上风机基础设置;所述登乘结构和风机基础爬梯连接且位于浮式防撞单元之间,所述登乘结构包括登乘护栏和登乘踏步,所述登乘护栏设置在登乘踏步的两侧,所述登乘踏步的中线和风机基础爬梯的踏步中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设计简单,安装维修方便,能够降低因碰撞事故导致海上风机基础被破坏的概率,提高海上风机基础的防撞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79849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66740.7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福建省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风机基础登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第二伸缩机构通过第一伸缩机构与第一爬梯机构连接,第二爬梯机构依次通过第二伸缩机构和第一吸附机构与钢管桩连接,第三爬梯机构的顶部通过旋转机构与第二爬梯机构可转动连接,第三爬梯机构的底部依次通过第三伸缩机构和第二吸附机构与钢管桩连接,根据海水的潮位调整第一伸缩机构的伸长长度,将第一吸附机构和第二吸附机构分别吸附于钢管桩的侧壁,并通过第二伸缩机构和第三伸缩机构调整第三爬梯机构与钢管桩之间的距离,船舶离开海上风机基础登靠系统之后,通过旋转机构带动第三爬梯机构翻转至第二爬梯机构的上方,能够适应海水潮位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86290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86511.0
申请日:2016-06-04
Applicant: 福建省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7/425 , E02D2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组合式超大直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及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套置的第一单桩和第二单桩,所述第一、第二单桩均为钢管桩,两个单桩通过设在两者之间的若干个连接钢板焊接形成一个环形整体。该基础有效地解决了超大直径桩基施工安装的难题,提高了桩基水平承载能力与抗倾覆能力,降低了基础结构的动力响应,扩大了单桩基础的适用范围,使6MW、8MW甚至更大容量的风电机组采用单桩成为可能。因此,该基础方案具有极高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86290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610359141.1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福建省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嵌岩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位于中心且下端插入海床中上端位于海平面之上的钢管单桩,所述钢管单桩上端安装有风机塔筒,钢管单桩内周部或外周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固连于钢管单桩的钢管灌注桩,所述钢管灌注桩下端插入海床中上端位于海平面之上,所述钢管灌注桩下端内部灌注有混凝土嵌岩桩,所述混凝土嵌岩桩下端穿出钢管灌注桩下端并嵌固于海床基岩层中。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目前国内无法实现大直径桩基全断面嵌岩施工的难题,同时提高了桩基水平承载能力与抗倾覆能力,降低了基础结构的动力响应,扩大了单桩基础的适用范围,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86290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59141.1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福建省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7/425 , E02D2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嵌岩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位于中心且下端插入海床中上端位于海平面之上的钢管单桩,所述钢管单桩上端安装有风机塔筒,钢管单桩内周部或外周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固连于钢管单桩的钢管灌注桩,所述钢管灌注桩下端插入海床中上端位于海平面之上,所述钢管灌注桩下端内部灌注有混凝土嵌岩桩,所述混凝土嵌岩桩下端穿出钢管灌注桩下端并嵌固于海床基岩层中。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目前国内无法实现大直径桩基全断面嵌岩施工的难题,同时提高了桩基水平承载能力与抗倾覆能力,降低了基础结构的动力响应,扩大了单桩基础的适用范围,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83959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54538.1
申请日:2016-05-26
Applicant: 福建省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6 , E02B17/003 , E02B2017/0091 , E02D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漂浮型防撞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该防撞系统包括多个能够随着潮位变化上下浮动的漂浮型防撞体和多个均匀环布在海上风机基础侧壁上的固定环,所述漂浮型防撞体端部之间通过水平连接装置串联成至少一层围绕在海上风机基础外侧的保护圈,所述保护圈通过竖向连接装置与固定环连接,所述竖向连接装置上端连接在漂浮型防撞体端部,所述竖向连接装置下端固定在固定环上。该防撞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防撞体漂浮在水面上,不受水位的影响。该防撞系统能有效减小风机基础及船舶受到撞击的损害,使用寿命长,并且拆卸更换方便,极大地降低了安装、检修与维护成本,减少海上施工作业时间,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804111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610354540.9
申请日:2016-05-26
Applicant: 福建省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7/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等长腿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及其施工方法,该不等长腿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包括至少三个长短不一的主导管腿,所述主导管腿之间采用多边形分布,各个主导管腿之间的高度差与海底对应桩基础之间的桩顶高程差一致,任意相邻的两个主导管腿之间通过斜撑连接成整体的格构式导管架基础。本发明的长短腿导管架海上风电基础由斜撑和不等长腿两部分构成,具有节约材料、便于施工、适应环境等优点。由于导管架主腿采用了不等长结构,当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导致桩打入深度不一时,可避免割桩等工作,方便施工,同时减少材料浪费。此外,不等长导管结构可降低基础造价以及导管架本身的重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80411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54540.9
申请日:2016-05-26
Applicant: 福建省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7/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7/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等长腿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及其施工方法,该不等长腿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包括至少三个长短不一的主导管腿,所述主导管腿之间采用多边形分布,各个主导管腿之间的高度差与海底对应桩基础之间的桩顶高程差一致,任意相邻的两个主导管腿之间通过斜撑连接成整体的格构式导管架基础。本发明的长短腿导管架海上风电基础由斜撑和不等长腿两部分构成,具有节约材料、便于施工、适应环境等优点。由于导管架主腿采用了不等长结构,当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导致桩打入深度不一时,可避免割桩等工作,方便施工,同时减少材料浪费。此外,不等长导管结构可降低基础造价以及导管架本身的重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866101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612474.X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福建省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海上风机基础的双重防撞系统,包括套筒、支杆和浮式防撞体,所述套筒套设于海上风机基础的外周边缘并通过所述支杆与海上风机基础的外周边缘相固定,所述浮式防撞体套设于套筒的外壁与套筒可滑动连接,套设于套筒外壁的浮式防撞体能够跟随海水潮位的变化而顺畅地上下浮动,即使海水潮位变化较大也能在船舶撞击海上风机基础时起到受力缓冲的作用,克服了长期以来浮式防撞体在高桩承台、导管架和三脚架等具有多种横截面形式的海上风机基础上无法使用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62907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610386511.0
申请日:2016-06-04
Applicant: 福建省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组合式超大直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及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套置的第一单桩和第二单桩,所述第一、第二单桩均为钢管桩,两个单桩通过设在两者之间的若干个连接钢板焊接形成一个环形整体。该基础有效地解决了超大直径桩基施工安装的难题,提高了桩基水平承载能力与抗倾覆能力,降低了基础结构的动力响应,扩大了单桩基础的适用范围,使6MW、8MW甚至更大容量的风电机组采用单桩成为可能。因此,该基础方案具有极高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