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7648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57494.3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芜湖市轨道(隧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江水渗流对穿江隧道开挖影响的分析方法,建立隧道开挖力学分析模型和开挖隧道江水渗流分析模型;基于隧道开挖力学分析模型,进行隧道开挖过程的力学分析,得到隧道开挖面上的开挖荷载;基于开挖隧道江水渗流分析模型,进行渗流场分析和开挖荷载作用下的隧道应力与变形分析,得到洞周围岩内部微结构的变化;根据岩体内部微结构变化,采用岩体渗透性演化方程进行洞周围岩渗透张量的计算,并将其传递到渗流分析模型中;采用双场交叉迭代算法进行江水渗流过程开挖隧道围岩应力、变形与渗流过程的求解。本发明还分析江水变化与岩体结构特征变化在穿江隧道开挖施工中对江底沉降变形的影响,具有创新意义,工程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48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357494.3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芜湖市轨道(隧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江水渗流对穿江隧道开挖影响的分析方法,建立隧道开挖力学分析模型和开挖隧道江水渗流分析模型;基于隧道开挖力学分析模型,进行隧道开挖过程的力学分析,得到隧道开挖面上的开挖荷载;基于开挖隧道江水渗流分析模型,进行渗流场分析和开挖荷载作用下的隧道应力与变形分析,得到洞周围岩内部微结构的变化;根据岩体内部微结构变化,采用岩体渗透性演化方程进行洞周围岩渗透张量的计算,并将其传递到渗流分析模型中;采用双场交叉迭代算法进行江水渗流过程开挖隧道围岩应力、变形与渗流过程的求解。本发明还分析江水变化与岩体结构特征变化在穿江隧道开挖施工中对江底沉降变形的影响,具有创新意义,工程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217354369U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21225127.X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芜湖市轨道(隧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富水砂性地层盾构隧道始发端冻结加固结构,是在盾构隧道始发端的待加固土体范围内布置冻结管冻结土体,形成梯形冻结加固体;梯形冻结加固体是指:加固体在纵切面上呈梯形形状,纵切面是指沿隧道纵向上的竖直面,梯形形状为:梯形底边长度大于梯形顶边长度,梯形在基坑所在的一侧边为竖直边,梯形的另一侧边为斜边。本实用新型利用梯形结构充分发挥冻结加固的优势,包括减小冻结面积,减小冻结土体膨胀,防止地面发生隆起破坏;减小冻结体积,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力和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06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44490.X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安徽建工交通航务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拦沙导堤基底快速式固定人工砌块的稳定装置,利用袋装土护底光滑的特性,通过吸盘将橡胶防滑垫固定在导堤底部的袋装土护底上,固定装置通过吸盘固定在橡胶防滑垫上,使固定装置不易发生滑动,为砌块的固定提供的良好的基础;固定装置可以对单个较小的砌块进行固定,还可以通过相邻的数个固定装置配合,对大型砌块进行固定,固定装置在橡胶防滑垫上的位置可调,可以适用于各种工况;通过压杆对砌块进行反应,触发长杆夹爪弹起,自动夹固固定装置上方的砌块。
-
公开(公告)号:CN1188831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38276.9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 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
IPC: G01N1/08 , F16L55/32 , F16L55/40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工测压管内淤堵原状土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筒、行走单元、驱动单元,取样筒与行走单元可分别受独立的驱动单元依靠正压或负压压力驱动;取样筒带取样入口;装置整体可自外部置入水工测压管内,通过行走单元受配套驱动单元的驱动产生顺着管道路径方向的形变,依靠弹力与外部施加的拉力共同实现装置在管道内沿管道路径向外的位移,依靠形变的弹力与装置的重力共同实现装置在管道内沿管道路径向内的位移,向内位移至淤堵部位时,取样筒通过配套驱动单元的驱动筒内形成负压环境刺入淤堵土样,依靠负压使淤堵土样填满筒内。本发明能够在管内行走与取样,对原状土样扰动小,可极大降低对原状土样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467318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373457.1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航道施工便道的综合防渗体系,采用排桩由钻孔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桩组合构成的排桩,综合防渗体系包括:靠近临航道侧的前排桩,靠近基坑侧的后排桩,在前排桩和后排桩中沿排桩延伸方向布置的主防渗墙;前排桩和后排桩的端部通过侧排桩封闭连接;主防渗墙在基坑边缘拐点处朝侧排桩方向延伸至侧排桩处;主防渗墙在基坑边缘拐点处沿垂直于主防渗墙方向向后排桩延伸,构成辅防渗墙;辅防渗墙从后排桩中穿过与基坑外侧的下游全围堰防渗墙平行搭接,且搭接区域采用高压旋喷注浆进行土体固结;主防渗墙的顶部高程低于上部结构物的底部高程,且二者之间柔性连接。本发明提升了临航道施工便道的综合防渗体系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910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69485.3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非饱和土浸水崩解率测定与温控一体化装置及试验方法,涉及非饱和土浸水崩解率测定技术领域。非饱和土浸水崩解率测定与温控一体化装置包括:测力计、金属网、水箱、加热板及处理模块。通过加热板加热水箱中的水至预设温度,将非饱和土样品放置于预设温度的水中的金属网上,非饱和土样品浸入预设温度的水中;再通过测力计测量非饱和土样品在预设温度的水中的实时重力值,通过处理模块记录测力计测得的非饱和土样品在预设温度的水中的实时重力值,并根据重力值确定非饱和土样品在预设温度的水中的实时崩解率。由于加热板能够将水箱中的水加热至预设的特定高温温度并保持,实现了非饱和土在特定高温条件下的崩解率的精确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561139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356680.1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疏浚余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射器、工作池及等离子体解絮装置;所述水射器一端连接余水管道,用于将疏浚余水运输到工作池;所述工作池内包括反应室,所述反应室内设置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通过管道连通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用于循环混合器内流体流动以及控制流体流速,所述反应室内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用于提供空气搅拌并调节搅拌强度;所述工作池用于将磁粉絮凝污泥与处理后的疏浚余水进行分离;所述等离子体解絮装置用于对磁粉絮凝污泥进行解絮处理,通过本发明保证完成絮凝剂、磁粉与疏浚余水的快速混合并增强絮凝效果以及保证分离后的磁粉重新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06056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782976.3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骨架结构特征的堆积体重塑试样制作方法,包括:获取原状堆积体试样及其参数;将松散堆积体试样分为粗粒、细粒,并获取黏粒含量、细粒含量、粗粒级配参数和骨架孔隙比;制备重塑堆积体试样,并在制备过程中对重塑堆积体的骨架孔隙比、黏粒含量、细粒含量、粗粒的级配参数进行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重塑堆积体试样的骨架孔隙比、黏粒含量和粗粒级配参数进行控制,更好地还原出原状堆积体的孔隙特征和作为骨架的粗粒分布状况,以解决重塑堆积体试样的在进行强度、渗透试验后的结果准确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740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16099.5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预制T梁智能振捣装置,包括振捣装置、机械臂、总电机、第一侧边导轨、第二侧边导轨和连接导轨;总电机和机械臂设置在连接导轨上,且沿连接导轨竖向移动;机械臂在总电机的作用下进行竖向移动,且机械臂下方与振捣装置连接;振捣装置具有双侧振捣棒,且双侧振捣棒可展开形成180°平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自由进入T型梁下方的各个混凝土层,且双侧振捣棒展开后最大可形成180°平面,整体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更大,优于如今多数新型振捣棒的钝角平面,可以更好振捣死角处混凝土不密实不均匀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