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其制造方法和锂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3490089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240033.9

    申请日:2013-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H01M10/045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其制造方法和锂二次电池。该电极组件由阳极板、隔离层和阴极板组成,其中,所述阳极板为阳极集流体双面均涂覆有阳极活性材料并连续弯折成垂直截面为Z字形的连续阳极板;所述阴极板的阴极集流体双面均涂覆有阴极活性材料,分别独立地位于阳极板经弯折后形成的相对面之间,使每个阴极板的两个涂覆了阴极活性材料的面分别与所述阳极板弯折形成的面相对,但所述阳极板弯折后的外侧不与所述阴极板面对;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阳极板与阴极板相对的面之间;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分别还具有用于连接引线的接触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组件易于制造,并充分利用材料,节约了成本,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一种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配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4259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1010018161.5

    申请日:2010-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配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检测,取大于下限容量的电池为合格电池;将合格电池充电至50~90%额定容量,分选出电压降合格的二次电池;将得到的合格电池充满电后并联至少4个小时,使任意两个二次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等于1mV;将得到的多个二次电池串联放电,采集并记录放电过程中各二次电池的电压,直至其中任意一个电池达到截止电压时停止放电;根据配组需要的串联电池个数和放电截止时电池电压设定配组压差标准,将压差在设定范围的电池配组。本发明在模拟电池使用状态条件下对电池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分选,选出了特性接近的单体二次电池,提高了配组质量。

    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39968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273510.2

    申请日:2011-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包括电极柱、垫片及极耳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引出结构由一导电连接块构成,所述导电连接块上设有至少1个极耳引出孔,所述极耳穿插于所述极耳引出孔内,并通过一楔块与所述导电连接块压紧连接,所述电极柱底端经导电连接块上的极柱孔与导电连接块固定连接;方法:将电极柱的底端穿插于导电连接块上的极柱孔,并铆接固定,极耳穿过导电连接块上的极耳引出孔,通过楔块插入后压紧连接,选择相应的压紧力,使得接触电阻小于0.01mΩ。本发明通过设置导电连接块作为极耳与电极柱之间的过渡连接件,极耳层数不受限制,且接触电阻较小,满足动力型锂电池的需要。

    一种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配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4259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018161.5

    申请日:2010-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配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检测,取大于下限容量的电池为合格电池;将合格电池充电至50~90%额定容量,分选出电压降合格的二次电池;将得到的合格电池充满电后并联至少4个小时,使任意两个二次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等于1mV;将得到的多个二次电池串联放电,采集并记录放电过程中各二次电池的电压,直至其中任意一个电池达到截止电压时停止放电;根据配组需要的串联电池个数和放电截止时电池电压设定配组压差标准,将压差在设定范围的电池配组。本发明在模拟电池使用状态条件下对电池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分选,选出了特性接近的单体二次电池,提高了配组质量。

    一种铝壳锂离子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45293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810124637.6

    申请日:2008-08-20

    Inventor: 吴晓东 王超 吕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壳锂离子电池,包括壳盖、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正负极极片,所述壳盖上设有两个电极引出孔,分别连接有正极电极密封结构和负极电极密封结构,所述电极密封结构包括连接片、穿过电池壳盖上铆钉孔设置的铆钉以及位于电池壳盖与铆钉之间的凸形垫圈和套于铆钉上、位于壳盖与连接片之间的凹形垫圈,所述壳盖、壳体均为铝壳;所述正极电极密封结构的凹形垫圈和凸形垫圈中至少一个由导电塑料构成,导电塑料的电阻值为102~104欧姆。本发明实现了用铝壳制作锂离子电池,并能有效防止铝壳被电解液腐蚀,而且电池安全可靠,不会出现打火现象。

    一种锂电池的电极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335337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810021530.9

    申请日:2008-07-30

    Inventor: 吴晓东 王超 吕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的电极密封结构,包括电池壳盖、穿过电池壳盖上铆钉孔设置的铆钉以及位于电池壳盖与铆钉之间的凸形垫圈和套于铆钉上、位于壳盖与连接片之间的凹形垫圈,所述凹形垫圈或凹形垫圈和凸形垫圈由聚丙烯和聚乙烯混合构成,其中所述聚丙烯占总重量的10%~60%。本发明通过适合的PP与PE的混合配比,制备得到的凹凸形垫圈的抗扭力较高,避免组装时开裂,同时具有合适的软化点,在正常工作中避免变形,有效提高密封性能,而在异常情况下,过温变形,具有泄气作用,防止爆裂,提高安全性。

    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39968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110273510.2

    申请日:2011-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包括电极柱、垫片及极耳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引出结构由一导电连接块构成,所述导电连接块上设有至少1个极耳引出孔,所述极耳穿插于所述极耳引出孔内,并通过一楔块与所述导电连接块压紧连接,所述电极柱底端经导电连接块上的极柱孔与导电连接块固定连接;方法:将电极柱的底端穿插于导电连接块上的极柱孔,并铆接固定,极耳穿过导电连接块上的极耳引出孔,通过楔块插入后压紧连接,选择相应的压紧力,使得接触电阻小于0.01mΩ。本发明通过设置导电连接块作为极耳与电极柱之间的过渡连接件,极耳层数不受限制,且接触电阻较小,满足动力型锂电池的需要。

    一种铝壳锂离子电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92566C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810124637.6

    申请日:2008-08-20

    Inventor: 吴晓东 王超 吕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壳锂离子电池,包括壳盖、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正负极极片,所述壳盖上设有两个电极引出孔,分别连接有正极电极密封结构和负极电极密封结构,所述电极密封结构包括连接片、穿过电池壳盖上铆钉孔设置的铆钉以及位于电池壳盖与铆钉之间的凸形垫圈和套于铆钉上、位于壳盖与连接片之间的凹形垫圈,所述壳盖、壳体均为铝壳;所述正极电极密封结构的凹形垫圈和凸形垫圈中至少一个由导电塑料构成,导电塑料的电阻值为102~104欧姆。本发明实现了用铝壳制作锂离子电池,并能有效防止铝壳被电解液腐蚀,而且电池安全可靠,不会出现打火现象。

    一种锂电池组件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243072Y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20040173.6

    申请日:2008-06-30

    Inventor: 吴晓东 王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件,包括复数个电芯、每一电芯间设置的绝缘板,以及连接电芯与电池引出电极间的保护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上设有至少一条导热通道,每一所述导热通道贯穿绝缘板的一对侧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板上设置导热通道,使由电芯产生的热量可随导热通道散出,减少热量的积聚,电池组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实现对锂电池性能的提高,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的注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243051Y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20185285.0

    申请日:2008-08-20

    Inventor: 吴晓东 王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解液的注液装置,包括装有电解液的储液桶、一端插入储液桶底部的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另一端经管道依次与抽液机构和注液机构连通,所述抽液机构主要由过滤器、缓冲罐和抽液泵构成,吸管经管道连通过滤器的进口,过滤器的出口与缓冲罐的底部入口连通,缓冲罐的顶部分别设有抽液口和注液口,抽液口与抽液泵连通;所述注液机构包括设于缓冲罐内的出液管道和注液泵,出液管道的底端位于缓冲罐内的液面之下,顶端与注液口密封连接,注液口经管道连接至注液泵,注液泵的出口连通至锂电池的加液口。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电解液中的杂质及气泡进入锂电池中,从而保证了锂电池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