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卟啉@聚多巴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4457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78637.5

    申请日:2021-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卟啉@聚多巴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薄膜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铜卟啉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加入溶剂中并于室温下避光溶解,然后加入多巴胺,待多巴胺溶解后避光静置,清洗,干燥,制得铜卟啉@聚多巴胺薄膜。本发明克服了铜卟啉不溶于水的技术难点,成功将铜卟啉掺杂进了聚多巴胺薄膜,稳定的固定在材料表面,制得了具有优异一氧化氮催化释放能力的铜卟啉@聚多巴胺薄膜;同时,该铜卟啉@聚多巴胺薄膜含有丰富的氨基和羧基,在材料表面形成多功能修饰层,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改性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支架材料制备等技术领域。

    具有抗凝作用的混合凝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363168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57098.7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抗凝作用的混合凝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有抗凝作用的混合凝胶,包括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形成的光固化聚合物,在光固化聚合物上共价连接有功能化抗凝分子,功能化抗凝分子为肝素和海藻酸盐进行酰胺化学反应并共价交联后的产物,形成了具备缓释效果和抗凝效果混合凝胶,可以在光固化3D打印中得到应用。具有抗凝作用的混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其将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海藻酸盐和肝素进行光固化反应再进行共价交联反应,最终形成的光固化聚合物中含有肝素和海藻酸盐,不仅具有抗凝作用且肝素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缓慢释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突释问题。

    改善纳米颗粒抗凝血性的方法及应用和UV-Ag@TiO2复合纳米颗粒及医用导管

    公开(公告)号:CN10977170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62940.3

    申请日:2019-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纳米颗粒抗凝血性的方法及应用和UV-Ag@TiO2复合纳米颗粒及医用导管,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采用紫外光对Ag@TiO2纳米颗粒进行辐照,辐照时间大于1分钟。该方法采用紫外辐照对Ag@TiO2纳米颗粒进行预处理,使TiO2纳米颗粒的光致抗凝血性向Ag纳米颗粒转移,从而改善Ag纳米颗粒的抗凝血性。结合Ag纳米颗粒优异的抗菌能力,进而获得同时具有优异的抗菌、抗凝能力的UV-Ag@TiO2复合纳米颗粒。本改性方法简单经济,所获得的UV-Ag@TiO2复合纳米颗粒可广泛应用于对抗凝、抗菌具有较高要求的医用材料的表面改性,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一种在体内环境中具有磨损自修复功能的陶瓷生物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03286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976318.8

    申请日:2015-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体内环境中具有磨损自修复功能的陶瓷生物材料制备方法,原料质量百分比为:氧化锆粉(或者氧化铝粉)90%~99%、金属粉1%~10%,原料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湿法混合均匀并干燥后,在1100℃-1800℃下进行惰性气体保护热压烧结0.5-3小时即可。制得的陶瓷生物材料其中金属掺杂质量比例在1%-10%,本发明生物材料在人体内作为摩擦配副(例如人工关节、人工椎间盘等)服役时,由于摩擦磨损及腐蚀,会在摩擦界面形成一层蛋白生物膜,随着摩擦的不断进行,该蛋白生物膜可以转变成石墨层,可有效地降低陶瓷生物材料摩擦、阻止材料的磨损。实现对陶瓷生物材料的磨损修复,使陶瓷生物材料在人体内具有良好的磨损自修复功能。

    一种具有诱导催化内源性NO释放功能的抗凝血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08761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394981.2

    申请日:2014-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诱导催化内源性NO释放功能的抗凝血材料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配置碱性的Tris-buffer缓冲溶液,并向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具有邻酚结构的化合物和具有二硫键或二硒键的两端含胺基或巯基的化合物;将基底材料置入反应溶液中,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1-24h后取出基底,经清洗后、干燥后获得目的材料。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行的优点,制备的材料中具有二硫键或二硒键的两端含胺基或巯基的化合物组分单元含量可控,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改性涂层具有优异的黏附性,并通过原位催化血液中的NO供体持续释放NO分子,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