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扩展率全金属超小直径桥塞

    公开(公告)号:CN1196412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09102.5

    申请日:2025-01-2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大扩展率全金属超小直径桥塞,主要由整体胀锥、箍环A、分瓣胀锥A、卡瓦齿、金属螺旋卡瓦、分瓣胀锥B、箍环B、销钉、下接头、中心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胀锥、分瓣胀锥A、分瓣胀锥B在坐封工具的推动下向金属螺旋卡瓦内环空移动,由于箍环的限位作用,整体胀锥、分瓣胀锥A不会产生相对运动,随着推力继续增加,箍环A、箍环B发生断裂,分瓣胀锥A、分瓣胀锥B产生径向位移,金属螺旋卡瓦持续扩张直至卡瓦齿吃入套管内壁,完成坐封作业。本发明采用全金属结构、不同胀锥组合,可解决传统桥塞扩张率低、外径大等问题,具有大扩张率、超小外径、耐高温等优点,可在深层套变井中正常使用,有利于非常规油气的效益开发。

    基于气水平衡岩性组合单元的页岩含水饱和度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7427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0703209.3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水平衡岩性组合单元的页岩含水饱和度预测方法,涉及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实现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具有如下步骤S1数据采集,S2划分气水平衡岩性组合单元,S3划分储层类型,S4计算砂岩含水饱和度,S5建立不同类型砂岩与页岩含水饱和度关系,S6根据上述步骤所得计算页岩含水饱和度。本发明利用海陆过渡相地层砂岩‑页岩互层发育的特点,在划分砂岩、页岩储层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气水平衡岩性组合单元并在单元内构建页岩含水饱和度和砂岩含水饱和度的关系。首先评价砂岩含水饱和度,进而得到相邻页岩含水饱和度预测模型。该方法避免了页岩中的矿物组分、孔隙结构等对含水饱和度计算的影响。

    基于网格分析法的储层压裂后可动流体饱和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02557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485930.X

    申请日:2023-0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格分析法的储层压裂后可动流体饱和度计算方法,包括:压裂实验与压裂前后微米CT实验设计;划分孔隙发育区与致密区;对同一块储层岩心样品压裂前后的微米CT扫描实验图像对比,划分出压裂后形成的裂缝网络;通过网格分析法分析压裂缝扩展情况;基于压裂缝经过的网格数量与孔隙发育区所包含的网格数量,确定压裂改造孔隙度;基于压裂改造孔隙度进一步确定压裂后的可动流体饱和度;与测井曲线结合,实现压裂后可动流体饱和度连续计算。本发明基于压裂前后微米CT扫描数据,通过网格分析法定量计算压裂后可动流体饱和度,并通过测井曲线计算压裂后可动流体饱和度,使得压裂后可动流体饱和度的评价更加准确高效。

    一种用于膨胀管的二次旋转膨胀工具及裸眼补贴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32020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012270.9

    申请日:2022-01-06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膨胀管的二次旋转膨胀工具及裸眼补贴工艺。主要由上接头、连接套、定位环、连杆、活塞、移动膨胀锥、堵头、转动膨胀锥、固定套、连接环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膨胀锥通过螺钉连接于活塞;在钻进过程中发现裸眼井段发生漏失,采用裸眼补贴工艺,先将膨胀管下入到裸眼井漏失段,再将二次旋转膨胀工具连接在管柱下端并下入到膨胀管上端,二次旋转膨胀工具随着管柱旋转和向下移动,转动膨胀锥先进入膨胀管进行第一次旋转膨胀作业,在钻井液压力下移动膨胀锥随着活塞一起向外移动,对膨胀管进行第二次旋转膨胀作业。本发明结构紧凑可以在较小井眼中使用,能够绕阻后继续膨胀,能够有效减小膨胀力,使膨胀管变形均匀。

    一种涡轮驱动的近钻头高频轴向冲击提速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1326627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768783.8

    申请日:2021-07-07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涡轮驱动的近钻头高频轴向冲击提速工具。主要由拉杆、上壳体、圆柱凸轮、短壳体、滚轮、滚轮保持架、支撑座、传动轴、中壳体、下壳体、涡轮、涡轮轴、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通过下端花键随涡轮轴转动,再通过上端花键向拉杆和圆柱凸轮传递扭矩;所述滚轮保持架与支撑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滚轮安装在滚轮保持架的半圆凹槽内;所述滚轮沿凸轮轨道上行工作面滚动时存储冲击能量,当从下行工作面跌落时,由于拉杆和传动轴端面的距离小于凸轮轨道工作面顶端与底端的高度差,因此拉杆和传动轴端面接触处会产生轴向冲击。本发明可有效解决现有非常规井钻井中出现的托压、粘卡、钻井效率低和振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一种航空用低压涡轮盘锻造工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166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305409.4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用低压涡轮盘锻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GH4169棒材切成#imgabs0#×430mm,并去除氧化皮,棒材装炉温度保持为600℃,再分段先后加热到800℃、950℃、1050℃,棒材镦粗速度保持在2‑5mm/s,镦粗锻造比为2.5‑3,镦粗次数2,压制速度5‑8mm/s,欠压量5‑10mm,最大压力≤200MN,锻造后采用水冷,锻件热处理温度960‑1000℃。本发明可以保证航空用低压涡轮盘较高的加工质量,降低废品率,减少成本,提高锻造效率和成功率,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一种膨胀管实验综合测试系统和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920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53319.6

    申请日:2023-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膨胀管实验综合测试系统和残余应力检测方法。主要由液压系统,膨胀管,膨胀锥,应变采集系统,膨胀管胀后剪切装置,膨胀管胀后抗外挤装置和膨胀管残余应力测方法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液压系统推动膨胀锥沿轴线方向进行膨胀管扩径,同时采集膨胀管在扩径受胀过程中管壁的轴向与环向应变,通过移传感器实时采集膨胀锥移动距离,压力传感器采集压缩系统油压的压力值进而推算出膨胀过程驱动力值大小;膨胀管受胀后进行剪切实验和打压抗外挤实验,利用环切法和切条法检测管体的残余应力值。本发明的膨胀管实验综合测量系统和残余应力测试方法,能全方面提升膨胀管实验效率和数据采集准确度,为膨胀管受胀机理研究提供可靠性数据支撑。

    一种内置膨胀锥的膨胀管制作台架及其裸眼膨胀工具和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37820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537611.6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内置膨胀锥的膨胀管制作台架及其裸眼膨胀工具和工艺。主要由制作台架、裸眼膨胀工具和裸眼膨胀工艺组成,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制作台架制作完成的内置膨胀锥的膨胀管进行加工后装配到裸眼膨胀工具上;所述裸眼膨胀工艺先对裸眼井段进行扩眼,再将裸眼膨胀工具下入到该井段,接着往膨胀工具内投入塞枪,塞枪坐封到位后,往裸眼膨胀工具内输入钻井液打压,裸眼膨胀工具开始膨胀作业,膨胀作业结束后将裸眼膨胀工具连接着油管的部分取出,最后用钻磨工具钻除裸眼膨胀工具底部塞套,即可对下一封堵段进行膨胀管补贴作业。本发明能够快速加工内置膨胀锥的膨胀管并使裸眼膨胀管施工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现裸眼膨胀管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一种等井径膨胀管防失效复合膨胀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1413524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43453.8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井径膨胀管防失效复合膨胀工具。由转换接头,中心管A,膨胀管,定径膨胀芯头,近锥接头,活塞套A,双母活塞接头,变径锥上固定环,可变径膨胀芯头,加强皮碗,变径锥下固定环,单母接头活塞,活塞套B,U型固定套,顶锥阀套,底部堵头,锥形密封球座,密封球,T型压球器,下U型压死套,往复弹簧(21),中心管B,启动销钉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传统膨胀方式密封失效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膨胀的防失效复合膨胀工具。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膨胀管施工过程中膨胀锥密封失效而引起的施工失败的情况,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种多级逐级递进式超小直径桥塞

    公开(公告)号:CN1196642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09101.0

    申请日:2025-01-2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多级逐级递进式超小直径桥塞,主要由第一胀锥、箍环、中间胀锥、第二胀锥、螺旋卡瓦、卡瓦齿、下接头、销钉A、销钉B、中心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胀锥推动中间胀锥和第二胀锥一起移动,第二胀锥接触到下接头后,其上的箍环和中间胀锥上的挡环发生断裂,中间胀锥继续移动至接触下接头,其上的箍环和第一胀锥上的挡环发生断裂,第一胀锥继续移动,螺旋卡瓦持续扩张,卡瓦齿吃入套管内壁,完成坐封,随着推力持续增加,销钉A、销钉B发生剪断,完成丢手。本发明采用金属螺旋密封、箍环、挡环结构,可解决多级逐级递进式和大环空封堵难题,具有外径极小、变径能力强、扩张均匀等优点,可在页岩气套变井中正常使用,有利于页岩油气的效益开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