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冲洗过滤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334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87328.7

    申请日:2025-02-2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反冲洗过滤装置,包括:阀体,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和排污口;至少两个反冲洗阀芯模块,每个反冲洗阀芯模块上均具有工作腔、阀芯进液孔和阀芯排污孔;反冲洗滤芯模块,包括出液腔、取液孔、至少两个过滤腔和至少两个过滤滤网;先导电磁阀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先导电磁阀,每个先导电磁阀能控制对应的反冲洗阀芯模块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切换;取液孔能与各先导电磁阀中的进液腔连通;以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阀体能拆卸地连接并能控制各先导电磁阀的动作。本发明的反冲洗过滤装置,安装维护更加方便,可满足高压乳化液流向液压支架系统前的过滤清洁功能,还可以实现智能控制,且控制回路简单,并能提高使用寿命。

    煤矸识别方法及煤矿运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0466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111393330.8

    申请日:2021-11-23

    Inventor: 朱超 丁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煤矸识别方法及煤矿运送系统,所述煤矸识别方法:通过安装于后运输机机体上的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下落至所述后运输机上的煤产生的冲击信号;根据所述冲击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获得特征频率,根据所述特征频率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构建特征阈值,和/或通过深度学习方法训练识别模型;通过所述特征阈值和/或所述识别模型对待测冲击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识别确定所述后运输机机体上煤或矸石。由此,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不同综放工作面的需求,本发明均能实时判定落于后运输机上的是煤还是矸,最终能根据模型的输出结果控制放煤动作,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60891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049992.2

    申请日:2023-08-21

    Inventor: 朱超 邓尚星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各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并对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确定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并根据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其中,目标设备信息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根据频道划分结果,将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大量数据频发时造成的数据拥堵,降低通信频次,减少带宽占用,同时降低应用端数据处理量等。

    一种基于单线程的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3222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183774.8

    申请日:2023-09-14

    Inventor: 朱超 张晓涛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单线程的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可用于操作系统领域或其他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任务信息并创建任务,确定任务的第一优先级,以确定接收到的任务插入任务调度队列的位置;根据当前时间、该位置前各任务的预计执行时长及当前正在执行任务的剩余执行时长确定任务的开始执行时间,将任务放入任务调度队列;当任务调度队列中存在任务到达开始执行时间时,将到达开始执行时间的任务发送到CPU执行。该装置用于执行该方法。本申请通过单线程执行任务,且不会中断正在执行的任务,节省了同步和任务上下文切换的开销,确定各任务的开始执行时间,自动将任务发送到CPU执行,节约了轮询开销,降低了CPU利用率和对硬件的要求。

    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6089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1049992.2

    申请日:2023-08-21

    Inventor: 朱超 邓尚星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各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并对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确定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并根据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其中,目标设备信息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根据频道划分结果,将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大量数据频发时造成的数据拥堵,降低通信频次,减少带宽占用,同时降低应用端数据处理量等。

    推移阀及推移油缸调速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1217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536008.9

    申请日:2023-05-12

    Inventor: 朱超 丑莹莹

    Abstract: 一种推移阀及推移油缸调速系统,推移阀包括:阀体、控制阻尼器、缓冲控制阀、推移单向锁及堵头;推移单向锁包括阀座、活塞杆、弹簧、阀帽及阀座密封圈;阀座密封圈设置在阀座上;阀座与阀体以螺纹形式连接;阀帽与控制口连通;弹簧设置在活塞杆与阀座之间;第一接口与推移单向锁内弹簧腔连通;在推移单向锁关闭时,第二接口与活塞杆密封腔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过液通道与缓冲控制阀连通;控制口与阀帽底部控制腔连通,控制口上设置控制阻尼器;调节口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相连通,调节口上设置缓冲控制阀;堵头设置在调节口上。本发明有效解决液压支架推移油缸启动、运行和关闭过程中冲击力大,液压支架易产生机械撞击而损坏的问题。

    基于顶板振动波的来压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85983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310134491.8

    申请日:2023-02-20

    Inventor: 朱超 丁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顶板振动波的来压预测方法及装置。该基于顶板振动波的来压预测方法包括:采集顶板振动波,对顶板振动波进行低通滤波;根据低通滤波后的顶板振动波构建当前振动时间序列数据;将当前振动时间序列数据输入基于历史振动时间序列数据创建的预测模型中,得到目标振动时间序列数据;根据目标振动时间序列数据与振动基准值的比较结果输出来压预警信号。本发明可以提前预警工作面顶板来压,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指导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液压支架机器人工作面底板激光扫描成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0064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310016098.9

    申请日:2023-01-06

    Inventor: 朱超 张新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支架机器人工作面底板激光扫描成像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巡检机器人的惯性测量单元和激光测量器件采集到的陀螺仪数据、激光测距数据以及位置数据输入预设三维坐标点融合模型,生成对应的点云数据和工作面底板地貌图;对所述工作面底板地貌图进行数字化修正,得到经过所述数字化修正后的工作面底板地貌图;根据所述工作面底板地貌图进行液压支架脚踏板图像分割,并根据分割后的液压支架脚踏板图像确定所述巡检机器人与所述液压支架脚踏板之间的测量距离;本申请能够实现快速、多点位、高可靠的支架高度测量。

    液压支架机器人轨道对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6098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310034628.2

    申请日:2023-01-10

    Inventor: 朱超 张新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支架机器人轨道对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通过设置在机器人底盘处的高清智能相机对轨道正前方进行图像采集,其中,所述机器人设置在液压支架的设定轨道上;通过预设各向同性缩放最佳匹配算法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对准标签识别定位,根据所述对准标签识别定位的结果确定所述图像中的对准标签区域;判断所述对准标签区域是否落入目标靶区范围,若是,则判定轨道对准完成,否则返回轨道对准识别信号;本申请能够有效实现机器人安全可控的轨道跨越。

    一种用于工作面液压支架之间的行走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0231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754599.2

    申请日:2022-06-30

    Inventor: 朱超 庄智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作面液压支架之间的行走机构,包括:一驱动部以及一轮式行走机构;驱动部与轮式行走机构连接,用于驱动轮式行走机构前行;其中,轮式行走机构包括:至少一对驱动轮;驱动轮的表面布满了斜齿轮形状的凹槽,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本申请通过在驱动轮上布满斜向凹槽,凹槽的直径与轨道壁厚吻合,增大了行走机构跨轨道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使行走机构行走至轨道间隙处时可以平稳驶入下一级轨道;在行走机构的四周设置导向轮,防止驱动轮的侧面与轨道侧面接触,矫正方向,实现了使机器人的行走机构能够在不连续轨道上行驶移动跨越轨道间隙并适应两轨道之间存在的水平以及垂直偏差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