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55632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911101538.0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充电装置及其电极控制系统,充电装置电极控制系统包括驱动气缸、伸出气路、收回气路、电动控制阀、手动总控制阀,手动总控制阀和电动控制阀均具有伸出控制状态和收回控制状态;伸出气路手动控制阀具有电动控制状态和手动控制状态,收回气路手动控制阀具有电动控制状态和手动控制状态。与目前的充电装置电极控制系统相比,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电极控制系统通过手动总控制阀、伸出气路手动控制阀、收回气路手动控制阀可以在供电异常时,使伸出气路手动控制阀、收回气路手动控制阀处于手动控制状态,使手动总控制阀可以控制活塞杆的伸出或者收回,使充电装置电极控制系统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62618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810571138.5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车辆的充电方法是在充电位上设置可活动的供电电极和可活动的车辆承载台,在车辆行驶到车辆承载台上时,车辆承载台在车辆的重力作用下下压,车辆承载台的下压通过机械传动机构驱动供电电极运动以与车辆上设置的车端电极导通。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活动设置在充电位上的供电电极和可活动地设置在充电位上的车辆承载台,所述车辆承载台与所述供电电极之间设有机械传动机构,机械传动机构用于在车辆承载台受到车辆的重力作用而下压时驱动供电电极动作以与车辆上的车端电极导通。采用上述方案不需要设置控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充电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56206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810571137.0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充电装置防护罩的驱动方法。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极和用于遮蔽与暴露充电电极的防护罩,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装置还包括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被下压的承载台,在车辆行驶到承载台上时,承载台在车辆的重力作用下下压,承载台与所述防护罩通过机械传动结构连接,承载台在受到车辆的重力下压时可通过机械传动结构驱动防护罩暴露充电电极。承载台受电动汽车的重力驱动而实现下压,并通过机械传动结构控制防护罩移动以暴露充电电极,机械传动结构靠电动汽车重力控制,简单可靠,在不对电动汽车充电时可以对充电电极进行保护,避免充电电极受损或漏电。
-
公开(公告)号:CN11285563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101538.0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充电装置及其电极控制系统,充电装置电极控制系统包括驱动气缸、伸出气路、收回气路、电动控制阀、手动总控制阀,手动总控制阀和电动控制阀均具有伸出控制状态和收回控制状态;伸出气路手动控制阀具有电动控制状态和手动控制状态,收回气路手动控制阀具有电动控制状态和手动控制状态。与目前的充电装置电极控制系统相比,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电极控制系统通过手动总控制阀、伸出气路手动控制阀、收回气路手动控制阀可以在供电异常时,使伸出气路手动控制阀、收回气路手动控制阀处于手动控制状态,使手动控制总控制阀可以控制活塞杆的伸出或者收回,使充电装置电极控制系统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750631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1056386.7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操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工位操动机构,包括:壳体;离合器,包括主旋转轴、离合器手动和电动传动齿轮;隔离输入轴,其上安装有隔离输入齿轮;接地输入轴,其上安装有接地输入齿轮;电动输入轴,其上安装有电动输入齿轮;隔离输入齿轮与接地输入齿轮和离合器手动传动齿轮啮合,电动输入齿轮与离合器电动传动齿轮啮合;限位齿轮系,其中各齿轮均为圆柱齿轮,包括限位输入齿轮和限位输出齿轮,限位输出齿轮上设有限位块,主旋转轴上安装有与限位输入齿轮啮合的限位传动齿轮,接地输入轴的齿轮上设有与限位块挡止配合的挡块。有益效果:限位齿轮系中各齿轮均为圆柱齿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蜗轮蜗杆来说,可以降低加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319255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910718575.X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用地端充电组件,涉及新能源车辆用充电设置技术领域。电动汽车用地端充电组件包括支架,支架上铰接安装有充电极板,充电极板具有水平设置或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板面,且该板面构成在电动汽车朝向充电极板驶来时,被安装在车体下侧的前端部和/或后端部的受电极板的正对朝向或倾斜朝向其所在端的方向的板面所顶推而发生翻转并与受电极板所接触的充电接触面,受电极板和充电极板挤压接触,挤压力达到设定的充电压力,电动汽车制动开始充电。在整个充电过程中,驾驶人员只需驾驶车辆缓慢行进,无需下车人工操作,避免了人员接触带电元器件,相比于现有的充电方式,提高了充电操作的便捷性,确保了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56206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810570951.0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包括用于与充电单元配合进行充电的受电单元,所述受电单元包括与车体固连的固定架以及连接在固定架上的活动架,活动架被驱动机构带动而能相对固定架直线动作,活动架上设置有与充电单元的充电电极相配的受电电极,活动架在其直线动作行程中具有使受电电极脱离和接触充电电极的收起位和充电位,车体上还设有控制活动架在收起位和充电位之间切换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有在活动架向充电位移动时检测其是否到位并发送给控制单元使活动架停止动作的信号的检测单元。充电过程由控制单元智能操控,相比传统手动操作的充电方式更加智能化,且充电更加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53773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901578.7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充电装置的升降机构。车辆充电装置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可升降电极座;可升降电极座通过左侧防弯链和右侧防弯链可升降地吊装在固定座上,固定座上设有驱动链轮和换向链轮;驱动链轮包括左驱动链轮和右驱动链轮,分别用于驱动左侧防弯链和右侧防弯链;换向链轮包括左换向链轮和右换向链轮,分别供左侧防弯链和右侧防弯链绕设以实现向下换向;左驱动链轮和右驱动链轮设置在固定座的左右方向中部,两者分别同轴连接有左驱动齿轮和右驱动齿轮,左驱动齿轮和右驱动齿轮相互啮合且齿数相同,左驱动齿轮和右驱动齿轮的其中一个连接有驱动电机。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升降机构的驱动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26189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10571138.5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车辆的充电方法是在充电位上设置可活动的供电电极和可活动的车辆承载台,在车辆行驶到车辆承载台上时,车辆承载台在车辆的重力作用下下压,车辆承载台的下压通过机械传动机构驱动供电电极运动以与车辆上设置的车端电极导通。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活动设置在充电位上的供电电极和可活动地设置在充电位上的车辆承载台,所述车辆承载台与所述供电电极之间设有机械传动机构,机械传动机构用于在车辆承载台受到车辆的重力作用而下压时驱动供电电极动作以与车辆上的车端电极导通。采用上述方案不需要设置控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充电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53773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1910901578.7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充电装置的升降机构。车辆充电装置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可升降电极座;可升降电极座通过左侧防弯链和右侧防弯链可升降地吊装在固定座上,固定座上设有驱动链轮和换向链轮;驱动链轮包括左驱动链轮和右驱动链轮,分别用于驱动左侧防弯链和右侧防弯链;换向链轮包括左换向链轮和右换向链轮,分别供左侧防弯链和右侧防弯链绕设以实现向下换向;左驱动链轮和右驱动链轮设置在固定座的左右方向中部,两者分别同轴连接有左驱动齿轮和右驱动齿轮,左驱动齿轮和右驱动齿轮相互啮合且齿数相同,左驱动齿轮和右驱动齿轮的其中一个连接有驱动电机。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升降机构的驱动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