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纳香植物叶片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76841B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510656600.8

    申请日:2015-10-13

    申请人: 贵州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艾纳香植物叶片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提出“单叶内生真菌分布”概念,“尺度限制性沙磨”和“约束性散接培养”两种技术方法,以期完善艾纳香植物叶片内生真菌对植物叶片的生理生化和代谢产物产生怎样影响的研究,改善和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某些菌种丢失的缺陷和培养过程中真菌生长相互干扰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艾纳香植物叶片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试验材料简单易得,成本较低。

    一种降低姬菇王畸形率的艾渣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96286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022642.1

    申请日:2017-10-26

    申请人: 贵州大学

    IPC分类号: A01G18/20 A01G18/66 A01G18/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姬菇王Pleurotus ostreatus畸形率的艾渣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本发明培养基含有以下重量份原料:棉籽壳35~48份、艾渣40~70份、麦麸10~20份、石膏粉0.5~1.5份、石灰粉0.5~1.5份和蔗糖0.5~1.5份。本发明栽培方法包括菌种活化、生产种的制备、栽培培养基制备、接种以及发菌,其中所用艾渣指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L.)DC.经水蒸气蒸馏提取艾片后的植物残渣,使用艾渣替代木屑,栽培出的姬菇王产量高、畸形率低,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种栽培木耳的抑菌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73391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015923.4

    申请日:2017-10-26

    申请人: 贵州大学

    IPC分类号: A01G18/00 A01G18/20 C05G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栽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的抑菌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本发明培养基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棉籽壳25~50%、艾渣35~60%、麦麸5~20%、石膏粉0.5~1.5%、石灰粉0.5~1.5%、蔗糖0.5~1.5%。本发明利用艾渣(指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L.)DC.经水蒸气蒸馏提取艾片后的植物残渣)栽培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菌种活化、生产种的制备、栽培培养基制备、接种以及发菌,其中本发明栽培培养基突破性地使用艾渣替代木屑,提高了培养基抑制杂菌的效果,促进了木耳的出苗率和出菇率,栽培出的木耳出菇率高、产量大,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本发明操作简单易行,推广性强,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可行之道。

    一种连续分离茶皂素和油茶多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40723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960697.0

    申请日:2017-10-16

    申请人: 贵州大学

    摘要: 一种连续分离茶皂素和油茶多酚的方法,包括:(1) 将脱油的油茶饼粕干燥粉碎,用乙醇溶液浸提,抽滤,重复提取,合并滤液,蒸发浓缩得到提取液;(2)先用乙醇浸泡LX-60型大孔树脂至加水洗涤至不浑浊;再用NaOH水溶液浸泡,水洗至中性;接着用HCl水溶液浸泡,水洗至中性;(3)将上一步的LX-60型树脂放入吸附柱中,接着将提取液沿吸附柱上端缓慢上样,吸附后,用蒸馏水除杂,用乙醇溶液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油茶多酚和茶皂素分别富集在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醇溶液中,从而实现两者的连续分离。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无污染;实现油茶饼粕资源回收利用。适用于油茶饼粕的生产企业。

    一种马比木内生菌木霉属菌株及其提取喜树碱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47715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16234.6

    申请日:2016-05-13

    申请人: 贵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比木内生菌木霉属菌株及其提取喜树碱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马比木内生真菌是从贵州省贵阳市郊区采集的马比木植物活体中采用内生真菌分离技术分离获得的,经微生物分类学鉴定,命名为木霉属(Trichoderma sp.)GZU‑BCEC‑GX8,该菌株已在2015年9月1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529;本发明最显著的特征是:木霉属(Trichoderma sp.)GZU‑BCEC‑GX8菌株有产生喜树碱的作用,结合本发明提出的该菌株中喜树碱的提取方法,可做为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另外一条来源途径,为医药上抗肿瘤新药源的开拓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