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9523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910938713.5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U形换热管的纵流壳程式换热器,包括壳体、管箱、管板、多U形换热管和流体再分布装置,所述壳体内针对换热管等间距的设置有拼装式纵向流支撑装置,所述拼装式纵向流支撑装置包括由至少两块圆弧子节首尾拼装而成的折流圈和安装在折流圈内的若干平行设置的折流杆,所述流体再分布装置包括环形的安装底座和沿壳程流动方向缩小的喇叭口结构,所述多U形换热管所形成的换热管间隙中安装纵向挡板,所述纵向挡板上开设垂直于板面的通液孔。该换热器解决了多U形换热管难以安装的问题,同时改善管束与壳体间的流体旁路,消除了管束U形最内层管流体流动短路,强化了传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848173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0738436.6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64 , C04B3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多孔碳化硅陶瓷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碳化硅陶瓷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三维多孔碳化硅陶瓷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硅的混合气凝胶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碳热还原反应,即得。本发明的三维多孔陶瓷气凝胶的制备方法,直接对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硅的混合气凝胶进行碳热还原反应,保持了混合气凝胶原有的三维网络多孔结构,可得到具有纳米尺寸的三维多孔碳化硅陶瓷气凝胶材料,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的优点,可以作为潜在的载体材料和优异的隔热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742894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157811.1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A61K31/5377 , A61K47/69 , A61K47/58 , A61K47/61 , A61K49/08 , A61K49/18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30/00 , B82Y40/00 , A61K31/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掺入钆离子的介孔羟基磷灰石负载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可有效解决口服给药系统中存在的靶向性低、胃肠道中药物过早泄漏和缺乏治疗中的实时监测,实现口服药物递送系统的程序性释放以及治疗监测一体化的问题,首先,采用化学沉淀和水热合成方法,合成掺入钆离子的介孔羟基磷灰石,然后通过溶液浸渍法,将5-氟尿嘧啶和吉非替尼共同负载到纳米粒,最后通过酰胺键将壳聚糖和聚丙烯酸先后链接在载药纳米粒表面,得掺入钆离子的介孔羟基磷灰石负载药物组合物,粒径为150-200nm,本发明制备方法不使用模板剂,稳定可靠,生产费用低,在递送系统方面看发挥程序性释药功能,减少药物在健康组织的不必要释放,增加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595234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38713.5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U形换热管的纵流壳程式换热器,包括壳体、管箱、管板、多U形换热管和流体再分布装置,所述壳体内针对换热管等间距的设置有拼装式纵向流支撑装置,所述拼装式纵向流支撑装置包括由至少两块圆弧子节首尾拼装而成的折流圈和安装在折流圈内的若干平行设置的折流杆,所述流体再分布装置包括环形的安装底座和沿壳程流动方向缩小的喇叭口结构,所述多U形换热管所形成的换热管间隙中安装纵向挡板,所述纵向挡板上开设垂直于板面的通液孔。该换热器解决了多U形换热管难以安装的问题,同时改善管束与壳体间的流体旁路,消除了管束U形最内层管流体流动短路,强化了传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59523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38711.6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箱耦合U形换热管式多管程换热器,它包括壳体、管板、多组U形换热管和耦合管箱,多组U形换热管的平管端均固定在管板上;耦合管箱包括管箱、两组管程接管、两组出入口流体分配腔、换热管中继分配腔和设置在换热管中继分配腔中的导流装置,出入口流体分配腔分别连通最外侧U形换热管的平管端形成总进口和总出口;多根U形换热管的剩余平管端通过换热管中继分配腔按照流动方向顺次连通,导流装置将换热管中继分配腔分隔成若干等间距且相互连通的流体腔室。该换热器实现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管程的U形换热管安装,避免使用膨胀节,通过换热管中继分配腔和导流装置,减小流体扰动,使流体的压力损失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685536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710111307.2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郑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6 , F28D7/06 , F28F1/06 , F28F1/08 , F28F1/10 , F28F9/0275 , F28F9/028 , F28F9/0282 , F28F9/22 , F28F13/12 , F28F2009/222 , F28F1/40 , F28F9/24 , F28F225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分布性出入口的管壳式换热器,它包括壳体、换热管、管板、出口流体分布装置和入口流体分布装置,所述出、入口流体分布装置均包括管程接管、至少一个喇叭管,所述喇叭管的细端连接所述管程接管,所述管程接管穿过所述管板,所述喇叭管的放大端安装有的放大封板,所述放大封板对应各所述换热管设有圆孔,各所述换热管安装在所述放大封板的圆孔内并连通所述喇叭管内部。该具有分布性出入口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科学、实用性强、制备工艺简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987325A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610128301.8
申请日:2006-11-3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向流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包括折流栅和换热管,折流栅由折流圈和焊接在折流栅上倾斜设置的帘式折流片构成,该帘式折流片具有半圆形、方形或齿轮形开口,两两开口之间具有突起,开口尺寸大于换热管的外径0.25-0.5mm,该帘式折流片与折流圈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5-75°,任意两相邻折流栅上的折流片正交、平行或对称设置。本发明因折流片倾斜设置,使得在较低的同等Re工况下,斜向流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平均流速和湍动程度高,壳程传热系数也相应提高;在较高Re工况下,其强化传热性能更为明显,且部分消除了流动死区,故壳程压降有较大幅度降低,尤其适合于要求较高的传热系数而流体外加动力有限的工况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22908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94737.7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N3/04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态人工智能生产安全预警方法,包括步骤:1、多模态输入模块收集多元化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的多元化数据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2、将训练集输入循环神经网络,提取多元化数据的特征并矢量化,计算预测输出和损失函数,更新网络参数,训练后的循环神经网络将识别目标组与矢量化的特征张量执行自注意力解码,根据预置的安全生产规则,识别安全生产风险并输出识别结果;利用验证集对循环神经网络的性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其调优,将调优后的循环神经网络部署于生产现场;3、决策模块根据循环神经网络输出的生产安全风险识别结果判断风险,从而进行风险预警,能够准确地识别安全生产风险并预警提示。
-
公开(公告)号:CN11644829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182616.4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G01L5/00 , G01M7/02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残余应力无损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振动模态数据无损检测薄板残余应力场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振动模态数据识别薄板残余应力分布,测量过程无损、非接触,操作方便且成本低,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稳定的收敛性及良好的抗噪性,在采用包含测量噪声的少数固有频率及部分振型为观测数据时,依然可以实现薄板内残余应力的准确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533715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140654.5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骨科护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腰椎穿刺护理康复器,包括躺板,躺板上表面下部设有抬腿单元,抬腿单元下方设有安装在躺板上的脚踝活动单元,脚踝活动单元上设有足尖背伸单元,通过抬升转杆的转动可将两侧的抬升放置架进行下侧抬升,从而便于在进行腰椎穿刺后的患者在做护理康复时全身平卧位的直抬腿、抬高运动,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通过调节板前的驱动电机开启,驱动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带动支撑板进行转动,从而便于患者在进行腰椎穿刺后的护理康复阶段进行踝部运动,通过电动伸缩板的设置可通过电动伸缩板的长短调节从动实现转向板的左右转动的范围,从而适应与患者在踝部运动时不同的脚踝运动力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