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38393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040899.4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高镍钢板表面沿晶氧化裂纹的方法。属于钢板表面质量控制领域,所述高镍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0.04‑0.60%C,0.5‑0.8%Mn,0.15‑0.25%Si,S≤0.005%,P≤0.010%,8.5‑9.5%Ni,余量为Fe和杂质;具体步骤:铁水脱硫、转炉、LF+RH、连铸、铸坯修磨及喷涂、进加热炉加热、TMCP、ACC、淬火、回火制备。本发明随着最高加热温度的降低及均热时间的减少,减少氧化铁皮层的厚度,细化了晶粒,避免了沿晶氧化裂纹的形成;另外加热温度的降低及均热时间的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能有效解决高镍钢表面沿晶氧化裂纹问题,满足了产品的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25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18129.6
申请日:2012-01-2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及其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包申格效应及低应变时效效应的钢管及其制造方法。该钢管的组份及质量百分比为C0.02~0.06%、Si0.05~0.42%、Mn1.61~1.99%、P≤0.020%、S≤0.010%、Nb≤0.11%、V≤0.06%、Ti≤0.05%、N0.0010~0.0080%、Cu≤0.50%、Cr0.60~1.00%、Ca≤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配方及制造方法设计合理,制管后包申格效应低,应变时效效应低,使其仍保持优异的变形性能及优异的强韧性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44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910401550.7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铸件裂纹形成预测判据及其仿真实现方法,属于计算机仿真分析及应用领域,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铸件的裂纹形成预测判据;步骤2,基于铸件的具体裂纹形成预测判据,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实现铸件裂纹形成预测的仿真计算。本发明综合考虑到了裂纹在铸件材料的凝固温度区间内形成以及低固相率(小于0.85)时的合金液体对铸件中已形成裂纹的补缩弥合作用而使其消失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了裂纹可能在铸件材料固相线温度以下形成的实际情况,扩大了铸件裂纹形成预测的温度范围;此外,提供了一种大多数铸造技术人员都能够掌握使用的仿真实现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15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893064.3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IPC: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3/04 , C21D1/18 , C21D1/70 , C21D7/06 , C21D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Ni高强度船用钢表面质量控制方法,所述含Ni高强度船用钢经铁水脱硫、转炉、LF+RH、连铸、铸坯修磨及喷涂、进加热炉加热、TMCP轧制、抛丸、淬火、回火制备。本发明方法通过化学成分优化,及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能有效解决含Ni高强度船用钢表面质量问题,在保证钢板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表面质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方法实施后,钢板表面质量一次合格率可达到98%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44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401550.7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铸件裂纹形成预测判据及其仿真实现方法,属于计算机仿真分析及应用领域,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铸件的裂纹形成预测判据;步骤2,基于铸件的具体裂纹形成预测判据,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实现铸件裂纹形成预测的仿真计算。本发明综合考虑到了裂纹在铸件材料的凝固温度区间内形成以及低固相率(小于0.85)时的合金液体对铸件中已形成裂纹的补缩弥合作用而使其消失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了裂纹可能在铸件材料固相线温度以下形成的实际情况,扩大了铸件裂纹形成预测的温度范围;此外,提供了一种大多数铸造技术人员都能够掌握使用的仿真实现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7761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37165.0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PDL语言的钢板火焰切割热‑力耦合仿真分析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切割过程仿真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包含以下步骤:一、定义单元类型和单元关键字;二、设置材料参数;三、建立模型和网格单元划分;四、设置求解分析类型、方法和求解器;五、施加初始温度、热对流边界条件、结构约束;六、定义预热火焰热源模型;七、热载荷的施加与循环求解;八、结果输出。本发明是采用APDL语言编写的,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和普遍灵活性;此外,本发明同时考虑了火焰预热热源和高温钢铁的燃烧反应热的影响,并且将温度和应力进行了耦合求解,非常动态逼真的反映了钢板的火焰切割过程以及在该切割过程中温度和应力的变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254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018129.6
申请日:2012-01-2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及其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包申格效应及低应变时效效应的钢管及其制造方法。该钢管的组份及质量百分比为C0.02~0.06%、Si0.05~0.42%、Mn1.61~1.99%、P≤0.020%、S≤0.010%、Nb≤0.11%、V≤0.06%、Ti≤0.05%、N0.0010~0.0080%、Cu≤0.50%、Cr0.60~1.00%、Ca≤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配方及制造方法设计合理,制管后包申格效应低,应变时效效应低,使其仍保持优异的变形性能及优异的强韧性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284512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13737.8
申请日:2011-07-28
Applicant: 郑州大学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变形管线钢管制造工艺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大变形管线钢的组织特征和性能要求采集化学成分、工艺参数及性能指标;然后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模型的输入为化学成分、工艺参数,模型输出为性能指标;用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化学成分、工艺参数对钢管性能进行预测;使网络的某一输入在合理取值范围变化,其他输入固定,研究该输入对输出的影响规律;根据钢管性能预测的结果描述该大变形管线钢管的流变行为。本发明通过建立的化学成分、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从而生产出变形性能优异的大变形管线钢管,提高大变形管线钢的成材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97761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910337165.0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PDL语言的钢板火焰切割热‑力耦合仿真分析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切割过程仿真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包含以下步骤:一、定义单元类型和单元关键字;二、设置材料参数;三、建立模型和网格单元划分;四、设置求解分析类型、方法和求解器;五、施加初始温度、热对流边界条件、结构约束;六、定义预热火焰热源模型;七、热载荷的施加与循环求解;八、结果输出。本发明是采用APDL语言编写的,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和普遍灵活性;此外,本发明同时考虑了火焰预热热源和高温钢铁的燃烧反应热的影响,并且将温度和应力进行了耦合求解,非常动态逼真的反映了钢板的火焰切割过程以及在该切割过程中温度和应力的变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23294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893071.3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IPC: C21D8/02 , C21D1/18 , C21D11/00 , C21D1/7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46 , C22C38/22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08 , B21B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特殊用途超高强钢板材脱碳层的生产方法,在带温装炉、加热、轧制、控冷、淬火方面进行改进,使得钢板脱碳层厚度大大的降低,钢板的性能稳定性得到了提升。统计数据表明,现有生产工艺下,该特殊用超高强钢板的单面平均脱碳层厚度达0.8mm,检测到的单面最大脱碳层厚度达1.5mm,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生产,该特殊用超高强钢板的单面平均脱碳层厚度0.22mm,单面脱碳层厚度不超过0.5m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