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柱状微电极阵列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及电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3875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191052.0

    申请日:2009-09-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柱状微电极阵列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由柱状微电极阵列芯片、印制电路板和流路控制模块组成。柱状微电极阵列芯片从下至上依次为石英基底层、金属导线层、多聚物绝缘层和柱状微电极层组成;柱状微电极阵列芯片的金属导线层通过键合的方式与外围印制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将外界电信号引入到柱状微电极上,使相邻的柱状微电极间形成足够强度的梯度电场;流路控制模块覆盖在所述柱状微电极阵列芯片之上。本发明通过在柱状微电极上加载电信号,控制细胞间的排队与融合,同时,利用柱状微电极阵列有利细胞在腔道内流动的优势,实现细胞的连续流融合,结合阵列化柱状微电极的设计,实现细胞在装置内部连续、高效、高通量的融合。

    一种基于微小室阵列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93874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191051.6

    申请日:2009-09-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小室结构的细胞电融合微电极阵列芯片装置,它由微小室阵列芯片,外围印制电路板和流路控制模块组成。微小室阵列芯片是由石英基底层、金属微电极阵列、多聚物侧壁和多聚物围水栏构成,相对的两金属微电极和相对的两多聚物侧壁构成一个微小室,微小室呈阵列排布;微小室阵列芯片键合于外围印制电路板上,形成电气连接;流路控制模块覆盖在所述微小室阵列芯片之上。本发明通过外界电信号在微小室中形成一定的电场,控制微小室内部的细胞的高效排队与电融合,从而实现每个微小室中仅有一对细胞进行融合,提高细胞融合的通量和安全性。

    基于柱状微电极阵列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及电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3875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910191052.0

    申请日:2009-09-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柱状微电极阵列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由柱状微电极阵列芯片、印制电路板和流路控制模块组成。柱状微电极阵列芯片从下至上依次为石英基底层、金属导线层、多聚物绝缘层和柱状微电极层组成;柱状微电极阵列芯片的金属导线层通过键合的方式与外围印制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将外界电信号引入到柱状微电极上,使相邻的柱状微电极间形成足够强度的梯度电场;流路控制模块覆盖在所述柱状微电极阵列芯片之上。本发明通过在柱状微电极上加载电信号,控制细胞间的排队与融合,同时,利用柱状微电极阵列有利细胞在腔道内流动的优势,实现细胞的连续流融合,结合阵列化柱状微电极的设计,实现细胞在装置内部连续、高效、高通量的融合。

    一种基于微小室阵列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93874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910191051.6

    申请日:2009-09-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小室结构的细胞电融合微电极阵列芯片装置,它由微小室阵列芯片,外围印制电路板和流路控制模块组成。微小室阵列芯片是由石英基底层、金属微电极阵列、多聚物侧壁和多聚物围水栏构成,相对的两金属微电极和相对的两多聚物侧壁构成一个微小室,微小室呈阵列排布;微小室阵列芯片键合于外围印制电路板上,形成电气连接;流路控制模块覆盖在所述微小室阵列芯片之上。本发明通过外界电信号在微小室中形成一定的电场,控制微小室内部的细胞的高效排队与电融合,从而实现每个微小室中仅有一对细胞进行融合,提高细胞融合的通量和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