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除桥梁共振的支座刚度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1012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1567523.X

    申请日:2023-11-21

    摘要: 本发明属于桥梁安全检测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桥梁共振的桥梁支座刚度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方法包含如下流程:Step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已设计好的桥梁的计算跨长L、截面惯性矩I、弹性模量E以及在该铁路线路上运营列车的基本标准车厢长度d、车厢个数N;Step2:判断桥梁跨长L与车厢长度d之比L/d是否满足#imgabs0#若满足此条件则进入Step3,否则终止;Step3:确定支座刚度的上限(U‑lim.)和下限(L‑lim.);等等。本发明给出了用于中小跨径铁路桥梁的桥‑支刚度比的选取准则,根据该准则选取合适的弹性支座可有效抑制桥梁的振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消除共振的桥梁支座刚度优化设计方法,实现对桥梁共振的消除,进而确保桥梁及行车运行安全。

    一种用于消除桥梁共振的支座刚度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1012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67523.X

    申请日:2023-11-21

    摘要: 本发明属于桥梁安全检测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桥梁共振的桥梁支座刚度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方法包含如下流程:Step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已设计好的桥梁的计算跨长L、截面惯性矩I、弹性模量E以及在该铁路线路上运营列车的基本标准车厢长度d、车厢个数N;Step2:判断桥梁跨长L与车厢长度d之比L/d是否满足 若满足此条件则进入Step3,否则终止;Step3:确定支座刚度的上限(U‑lim.)和下限(L‑lim.);等等。本发明给出了用于中小跨径铁路桥梁的桥‑支刚度比的选取准则,根据该准则选取合适的弹性支座可有效抑制桥梁的振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消除共振的桥梁支座刚度优化设计方法,实现对桥梁共振的消除,进而确保桥梁及行车运行安全。

    一种自复位环簧拉索缓冲系统、支座和桥梁

    公开(公告)号:CN11214437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975141.0

    申请日:2020-09-16

    申请人: 同济大学

    IPC分类号: E01D19/00 E01D19/04 F16F7/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复位环簧拉索缓冲系统、支座和桥梁,该自复位环簧拉索缓冲系统包括:第一开孔构件和第二开孔构件:在第一开孔构件和第二开孔构件上均加工有预留孔道;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孔构件和第二开孔构件的环簧拉索组件:包括位于端部的两个半球铰、两个连接螺杆、绞线、以及两组环簧组,其中,所述半球铰分别转动配合安装在预留孔道内,两个连接螺杆分别穿过一个半球铰,且两连接螺杆采用绞线连接,在连接螺杆上还套设有所述环簧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减震和限位能力,可促进结构自复位、提供一定的耗能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结构损伤,提高结构震后可恢复性能。

    一种自复位三向限位橡胶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0957717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230619.6

    申请日:2018-10-22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方成 郑越 梁栋

    IPC分类号: E01D19/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复位三向限位橡胶支座,包括上支座板(3)、下支座板(14)、放置在上支座板(3)和下支座板(14)之间的橡胶叠层,以及围绕所述橡胶叠层布置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支座板(3)和下支座板(14)的形状记忆合金绞线(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在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减震和限位能力,防止桥梁落梁破坏,同时可以在地震时促进桥梁的自复位,并且提供耗能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桥墩的损伤,提高桥梁的可恢复性能。

    一种装配式剪切板三阶段耗能缓冲限位减隔震支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3864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68630.5

    申请日:2022-11-03

    IPC分类号: E04B1/98 E04B1/36 E04H9/02

    摘要: 装配式剪切板三阶段耗能缓冲限位减隔震支座设计方法,包括支座本体,步骤1在支座本体的上下两个支座板边缘设有可活动的“剪切板”,活动限位于上下两个支座板之间;步骤2外部输入振动能量时,“剪切板”实现良好的耗能减震作用,支持自由滑动阶段、剪切板剪切耗能阶段以及剪切板拉伸限位阶段。构造清晰新颖、可以实现装配式安装方式、使用场景丰富、可为结构提供三阶段耗能缓冲限位能力、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减震和限位能力、可减少震后更换和修复的难度,且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可抵御洪水或海啸等产生的上浮力和水平方面的冲击力;防止弯桥在温度变化作用下向外产生的爬移;也可以防止独柱墩桥梁在重车偏载作用下发生倾覆。

    一种交错内嵌式自复位耗能缓冲限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1833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92835.8

    申请日:2021-10-13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方成 曹晨 梁栋 郑越

    IPC分类号: E01D19/00 E01D19/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错内嵌式自复位耗能缓冲限位装置;两个螺杆截面相互交错的第一开孔螺栓、第二开孔螺栓,套设在开孔螺栓的螺杆上的受压元件,以及安装在开孔螺栓的螺杆尾部的紧固件。在第一开孔螺栓和第二开孔螺栓的纵向方向上加工有完全贯通且相互交错的预留滑道,通过预留滑道,两个螺杆可沿轴向相互内嵌并可产生相对位移。所述受压元件嵌套于第一开孔螺栓和第二开孔螺栓的螺杆之上、头部之间。所述的紧固件可以带动两个开孔螺栓以相向方向轴向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受力机理明确,构造清晰简单,实现小空间安装,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强,变形能力强,具有自复位功能和自锁功能,具备多道抗震防线。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碟簧-拉索系统的双防线限位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281380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633637.6

    申请日:2020-12-31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郑越 方成 张哲熹

    IPC分类号: E01D19/04

    摘要: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碟簧‑拉索系统的双防线限位支座,包括支座本体和形状记忆合金碟簧‑拉索缓冲系统。形状记忆合金碟簧‑拉索系统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碟簧组、空心螺杆、中空半球铰、紧固螺母和绞线。绞线位于上下支座板之间;空心螺杆外表面布置有螺纹,可在空心螺杆依次穿过上、下支座板预留孔中的可转动中空半球铰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碟簧组后通过紧固螺母实现可靠连接。在上下支座板上均有端部弯曲锚固件,端部弯曲锚固件利用锚固螺栓对孔安装。在地震作用下,本发明支座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和限位能力、防止落梁破坏,同时可以在震后促进桥梁的自复位,最大程度地降低桥墩的损伤,提高桥梁的可恢复性能。

    一种交错内嵌式自复位耗能缓冲限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1833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1192835.8

    申请日:2021-10-13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方成 曹晨 梁栋 郑越

    IPC分类号: E01D19/00 E01D19/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错内嵌式自复位耗能缓冲限位装置;两个螺杆截面相互交错的第一开孔螺栓、第二开孔螺栓,套设在开孔螺栓的螺杆上的受压元件,以及安装在开孔螺栓的螺杆尾部的紧固件。在第一开孔螺栓和第二开孔螺栓的纵向方向上加工有完全贯通且相互交错的预留滑道,通过预留滑道,两个螺杆可沿轴向相互内嵌并可产生相对位移。所述受压元件嵌套于第一开孔螺栓和第二开孔螺栓的螺杆之上、头部之间。所述的紧固件可以带动两个开孔螺栓以相向方向轴向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受力机理明确,构造清晰简单,实现小空间安装,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强,变形能力强,具有自复位功能和自锁功能,具备多道抗震防线。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0011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11431.7

    申请日:2018-07-03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F23C10/24

    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包括L型灰控阀(1)、分选段管道(2)、错流移动床换热器(3)和排渣装置(4),其中,分选段管道(2)为一段上大下小的缩口管道,上部为分选段入口(2‑1),下部为分选段出口(2‑2);错流移动床换热器(3)由隔离导流板(3‑1)、冷却烟道(3‑2)、底渣通道(3‑3)组成,错流移动床上部与分选段管道出口之间用进渣管(5)连接,错流移动床底渣通道(3‑3)宽度在200mm‑2000mm,由排渣装置(4)控制底渣流动速度,同时烟气经再循环风机增压后,通过隔离导流板(3‑1)呈S型往复横穿过底渣通道,隔离导流板(3‑1)倾斜段与水平方向夹角(α)在20‑80°。本发明采用再循环烟气作为换热介质,将底渣绝大部分热量回收回锅炉,保证余热回收装置的持续稳定运行,减少了锅炉灰渣物理热损失,提高了锅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