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292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55556.3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重庆理工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44 , G06V10/42 , G06V10/54 , G06V10/52 , G06V10/26 , G06V20/70 , G06V10/25 , G06V10/774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985 , G01N3/00 , G01N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试样表侧面滚动接触疲劳裂纹检测方法,涉及金属表面滚动接触疲劳裂纹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YOLOX原主干网络模型在全局特征提取上存在的不足,使用Swin‑Transformer替换CSPDarknet,作为模型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利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去提取更加有效的全局特征,其次在加强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降低复杂背景对模型的干扰,增加模型对裂纹特征的表达能力,最后将置信度损失函数替换为Focal Loss,减少模型对图像背景区域的学习,提高对正样本的学习能力。将改进后的YOLOX模型与现有主流的目标检测模型相比,综合检测速度与检测精度,本发明提出的Swin‑YOLOX的检测效果更为突出,可以应用于试验机上金属疲劳裂纹的实时检测中,为获取金属的极限性能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10430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89594.3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重庆理工大学
IPC: B61L23/04 , B61K9/08 , B61D15/12 , G01N21/88 , G06V20/56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T7/00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扣件巡检机器人及其识别方法。包括车梁架,车梁架两端的两侧均固定有车轮架,其中一侧两个车轮架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从动轮,其中另一侧两个车轮架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主动轮,其中另一侧两个车轮架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有直流减速电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扣件巡检机器人及其识别方法,代替人工操作的繁琐,可实现自动识别扣件并检测,无需人工判别,工作效率高,一人可同时操作多台机器人进行自动检测,解决了轨道扣件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满足了健全完善高速铁路、普速铁路检测、监测和修理技术,全面提升轨道基础保障能力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9526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727154.1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重庆理工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滚动接触疲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滚动接触疲劳检测方法,包括:基于神经网络和SVM分类器构建对应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作为疲劳预测模型;对疲劳预测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将待检测试样的振动数据输入经过训练的疲劳预测模型中,分别由神经网络和SVM分类器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分类预测,进而输出对应的疲劳预测类概率;将疲劳预测模型输出的疲劳预测类概率作为对应待检测试样的疲劳检测结果。本发明中能够通过疲劳预测模型准确、有效的实现特征提取,并且能够提高疲劳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从而提升滚动接触疲劳检测的准确性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941479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0309480.3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重庆淏晗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3/00 , G01M13/021 , G01M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滚动接触疲劳试验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其针对现有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不能量化评估疲劳失效、不能精准获得材料接触疲劳数据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疲劳状态监测及量化评估系统,该系统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等可量化评估滚子试件疲劳失效状态,并可获得材料接触疲劳失效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0865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0936785.7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重庆理工大学 , 重庆复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反光膜缺陷检测系统及缺陷识别方法,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了反光膜表面缺陷检测的智能化,代替人工操作的繁琐,可实现自动识别反光膜表面缺陷并检测,无需人工判别,且工作效率高,相比传统人工检测与判别,一人可同时操作多台机器人进行自动检测,解决了反光膜表面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满足了道路交通反光膜的需求,显著提升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且实现了对反光膜表面检测的实时性,通过实时处理图片并精准判别反光膜的状态,能够即时发现并预警任何潜在的问题,且通过图像识别系统,能够实时捕捉并分析反光膜表面的缺陷,针对识别出的缺陷位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自动生成最优化裁剪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347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86801.X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重庆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线结构光的滚动接触表面磨损量在线测量方法,涉及滚动接触表面磨损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基于线结构光原理构建滚动接触表面磨损量测量系统;数据获取与预处理,对原始点云中的噪点进行预处理;设计磨损量计算方法,最终得到试件表面滚动接触疲劳磨损量。本发明通过安装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上的线结构光传感器采集试件表面点云;采用k维树最近邻搜索方法逐点进行邻域分析与统计,利用距离阈值剔除点云中的离群点;根据获取的试件表面点云数据,设计针对塑料材料试件的磨损量计算方法,对测量获取得到的高度进行角度与温度补偿,从而准确计算试件滚动接触疲劳磨损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711317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574761.2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重庆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成熟柑橘果实及枝叶的分割识别方法,首先以彩色图像的颜色特征生成特征向量,并使用特征映射表对颜色特征进行特征降维,以减少特征向量的维度;然后通过采摘机器人工作空间、双目摄像机视场大小以及柑橘果实大小,来确定目标物的ROI大小,将R、B通道中目标范围像素点数量占比大小作为选出ROI的依据;最终对得到的多个初选ROI中重合度较大的ROI进行分数排序,选择最大分数的ROI作为最佳分割识别区域。结果表明,在光线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对柑橘果实、背景和枝叶综合识别精度达到94%,单张分割时间达到0.2s,满足实时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87541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11867.8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重庆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3/0075 , G06T5/002 , G06T2207/10004 , G06T2207/10024 , G06T2207/301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摘取果实时对两个互相重叠的果实进行分割定位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果实颜色与背景色具有较大色差的类圆形果实,一种基于色差的两个重叠果实的分割定位方法:输入仅为两个果实相互重叠的原始图像Io,二值化处理,得到以果实区域为目标区的二值图像IS,再逐步在二值图像IS上选取目标区域的最小外接仿射矩形、目标矩形、两个ROI子区域,通过连接两个ROI子区域的中心点得到将目标矩形分割为两个四边形区域的分割线,再通过分别确定两个四边形区域的重心来确定两个果实的位置;最后分别以两个四边形区域的重心为圆心,再分别以两个重心到分割线与目标矩形的任意一个交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将两个圆形区域判定为两个果实分别所在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663134B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510138888.X
申请日:2015-03-27
Applicant: 重庆理工大学
IPC: A01D4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式采茶机,包括行走装置和设置在行走装置上的采茶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支架和设置在行走支架左右两侧用于行走的履带轮,所述行走支架上还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履带轮的驱动装置Ⅰ和用于控制驱动装置Ⅰ的运行控制装置,所述行走支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支杆,支杆的末端设有触碰传感器,触碰传感器与所述运行控制器电连接,两个触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长度大于所述行走装置左右两侧的距离长度。发明结构简单,能灵活的调节采茶机的方位和角度,满足对茶树不同部位的茶叶采摘,采茶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员进行控制,安全性能高、运行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66313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38888.X
申请日:2015-03-27
Applicant: 重庆理工大学
IPC: A01D4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式采茶机,包括行走装置和设置在行走装置上的采茶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支架和设置在行走支架左右两侧用于行走的履带轮,所述行走支架上还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履带轮的驱动装置Ⅰ和用于控制驱动装置Ⅰ的运行控制装置,所述行走支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支杆,支杆的末端设有触碰传感器,触碰传感器与所述运行控制器电连接,两个触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长度大于所述行走装置左右两侧的距离长度。发明结构简单,能灵活的调节采茶机的方位和角度,满足对茶树不同部位的茶叶采摘,采茶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员进行控制,安全性能高、运行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