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7128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110838345.4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边形聚合物磁性介孔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属于中空介孔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采用乳液聚合法、低温成型法、酸碱调节法制备六边形聚合物磁性中空介孔纳米材料,该材料粒径分布为400~480nm(対角距离)、360~450nm(对边距离)、高为230~280nm,材料存在大量直径为2~50nm的介孔。该材料上下两面为六边形,柱状,具有更稳定的排列状态,达到无缝连接从而具有更高的负载运输能力,且可以利用磁性迅速回收、经济环保,其聚合物组成有利于表面活化和在催化、吸附等方面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2623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1124451.8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色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多色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将柠檬酸铵和尿素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搅拌,得到透明的澄清溶液,随后转移到高压釜,放入烘箱中,150~200℃保持14小时,得到碳量子点溶液。本发明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发光颜色可调控、光学性能优异、荧光强、量子产率高、稳定性以及受酸碱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本发明制备的多色碳量子点的原料廉价易得、实验可重复性高、操作简单以及制备时间短且可大规模生产。本发明应用于生物荧光标记和白光照明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35478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837046.9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C08F285/00 , C08F257/02 , C08F212/08 , C08F222/14 , C08F220/56 , B82Y5/0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碗状聚合物中空介孔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空介孔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采用乳液聚合法、程序降温成型法、硬模板法制备双层碗状聚合物中空介孔纳米材料,该材料内层碗径分布在250~310nm,外层碗径分布在350~450nm,高为200~480nm,材料内外层存在大量直径为2~50nm的介孔。该材料内外两层均为碗状,相比现有的球形材料,球形双层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大的堆叠体积,从而具有更高的负载运输能力,且该材料可以利用离心或者沉降回收,经济环保,其聚合物组成有利于表面活化和在催化、药物缓释、食品储藏、香味释放、色素吸附等方面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60599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81660.3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钠和铜共掺杂铯铅溴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属于钙钛矿量子点改性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和铜共掺杂铯铅溴(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方法,采用溴化铅(PbBr2)、油酸(OA)、油胺(OAm)、钠离子前驱体和铜离子前驱体在十八烯(ODE)中进行反应制备得到,一方面使铜离子(Cu2+)和钠离子(Na+)共掺杂A,B双格位取代的铯铅溴(CsPbBr3)钙钛矿荧光量子点,最终制备得到的产物在光致发光量子产率、热稳定性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能够作为活性层封装电致发光二极管,通过掺杂离子激子重组的电致发光,实现了绿光到蓝光的转变。
-
-
-
公开(公告)号:CN117405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254934.3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1K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生物医学的基于相变的高灵敏光学测温方法,属于光学测温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是用制备得到的稀土离子掺杂LiYO2的温敏材料来进行环境温度监测,具有以下优点:(1)提供了一种新的光学测温机理,有利于测温灵敏度的大幅提升;(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强电磁、强酸强碱等恶劣环境,实现非接触式温度测量;(3)通过一定的手段可以调控材料的尺寸至纳米级别,用于对空间分辨率要求较高的领域,如生物医学、微电子领域;(4)在线粒体或光热治疗工作温度范围内具有高的测温灵敏度,可用于癌症诊断与治疗;(5)采用的稀土离子掺杂LiYO2的温敏材料的原材料简单易得、成本低廉、合成周期短、易于实现大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77336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06239.0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C07F5/00 , C07D213/79 , C07D213/803 , C09K11/06 , G01K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第二生物窗口温度探测的多核稀土有机配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多核稀土有机配合物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第二生物窗口温度探测的多核稀土有机配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采用稀土硝酸盐([Ln(NO3)3],其中Ln为Gd、Nd或Yb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和吡啶2,6‑二甲酸离子(H2PDC2‑)搅拌澄清,调节pH至5‑6可生产白色沉淀,在不锈钢反应釜中保温处理后得到多核稀土有机配合物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可重复性高,设备成本低且无污染,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样品的制备,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5404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33498.X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有介孔的Ag掺杂氧化镍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属于氧化镍纳米微球改性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在氩气气氛下将镍盐与加入硝酸盐和三乙醇胺形成的混合溶液搅拌形成乳液,然后在50~90℃下反应、160~200℃下进行保温处理后进行离心,经干燥后得到带有介孔的Ag掺杂氧化镍纳米微球(Ag/NiO纳米微球),同时对纯氧化镍和Ag掺杂氧化镍两种纳米微球进行了高压相变研究,相变压力降低,晶体结构稳定性下降,原因在于掺杂Ag导致NiO晶格膨胀,晶体结构松弛,两相相对体积变化增加,从而导致相变势垒降低,使样品在较低压力下发生相变。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带有介孔的Ag掺杂氧化镍纳米微球,可以大幅度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2623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24451.8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色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多色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将柠檬酸铵和尿素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搅拌,得到透明的澄清溶液,随后转移到高压釜,放入烘箱中,150~200℃保持14小时,得到碳量子点溶液。本发明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发光颜色可调控、光学性能优异、荧光强、量子产率高、稳定性以及受酸碱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本发明制备的多色碳量子点的原料廉价易得、实验可重复性高、操作简单以及制备时间短且可大规模生产。本发明应用于生物荧光标记和白光照明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