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监测数据内部特征信息的时序相关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2683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23505.4

    申请日:2024-06-05

    申请人: 长安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监测数据内部特征信息的时序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1)对两组隧道监测数据都进行预处理;(2)确定滑动窗口参数;(3)拟合窗口数据并提取相应拟合参数;(4)对拟合参数再次进行滑动窗口数据分割,并利用相关性计算公式对两组数据同一窗口内的拟合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5)将各窗口相关性系数组合构成相关系数向量;(6)利用线性插值法将相关系数向量拉伸至源数据长度,相关系数小则表示两个数据该位置不具有相关性,反之具有一定相关性。本发明通过滑动窗口和数据拟合,挖掘蕴含在隧道监测数据内部的特征信息,并通过相关系数计算,实现了传统算法难以识别的隧道监测数据的内部特征信息及时序相关性分析。

    挤压性围岩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5700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0448336.3

    申请日:2023-04-24

    申请人: 长安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性围岩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包括隧道结构等效转换、临界长度的计算、临界压力的计算和修正、荷载分布模式转换,以及根据筒体临界压力值修正值和径向压力极值,给出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判据。本发明基于挤压性围岩隧道初期支护闭合成环后的结构特征和失稳特点,将隧道结构等效转换为薄壁圆筒结构,建立初期支护结构薄壁圆筒力学分析模型,并对薄壁圆筒结构的失稳临界压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然后比较计算得到的失稳临界压力跟径向压力极值,给出稳定性判据,从而验证封闭条件下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为挤压性围岩隧道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种法向卸荷直剪试验中岩石剪切破裂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6881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1158454.3

    申请日:2020-10-26

    申请人: 长安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24 G01N3/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法向卸荷直剪试验中岩石剪切破裂判别方法,该判别方法提供了转换能计算方法,并基于转换能不变原理提出了法向卸荷直剪试验中岩石试样的剪切破裂判断标准。该判别方法首先通过单轴压缩试验确定岩石试样的弹性模量,通过加载过程中剪应力和剪位移关系得到试样的剪切刚度,然后通过试验过程中记录的应力和位移数据计算法向应力做功、剪应力做功、法向弹性应变能、转换能和平均转换能,通过试验过程中转换能与平均转换能大小的关系来判断岩石试样是否会发生剪切破坏。

    一种富水围岩深大竖井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3662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82121.4

    申请日:2023-12-08

    申请人: 长安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水围岩深大竖井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法,首先,于开挖围岩表面铺设防水构造,借助实测竖井围岩外水压力值,计算柔性支护结构厚度;其次,根据围岩锚固力学原理计算锚固区参数,并综合考虑支护结构厚度及锚固效应,计算锚网参数;最后,以支护结构的锚固承载力为衡量指标,评价支护后竖井围岩的稳定性。同传统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相比,发挥了主‑被动协同支护的优点,克服了止水、隔水、阻水差及难以紧贴裂隙破碎围岩的弊端,补充了现代地下工程支护理论及获得了经济合理的设计参数,提升了施工的高效、经济环保性,进而实现了富水地层竖井围岩可靠、安全、快速支护的目标。

    一种隧道侧部溶洞的CD分部开挖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278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32077.2

    申请日:2023-08-16

    申请人: 长安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侧部溶洞的CD分部开挖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①发现溶洞后及时修正设计,增设中隔壁支护;②依次开挖并支护未覆盖溶洞部位上台阶和中台阶,施作初期支护与中隔壁支护,并打设侧部锁脚锚管;③开挖覆盖溶洞部位围岩,进行溶洞注浆与排水作业;④当未覆盖溶洞部位的开挖面纵向上超过溶洞时,可逐渐扩大开挖面积,调整中隔壁支护位置;⑤待溶洞内部注浆完成后,开挖溶洞底部,⑥确保初期支护稳定后,拆除中隔壁支护;本发明通过中隔壁将隧道开挖面分为溶洞和未覆盖溶洞两部分,同步施工,解决了隧道侧部出现溶洞时,施工停滞、围岩受力不均、变形难以控制等问题,保证了隧道施工进度和结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