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2952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110409951.4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长春理工大学
IPC: G01M11/02
Abstract: 一种用于海雾环境模拟系统的增程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光学增程技术领域,包括激光发射子系统、盐雾/水雾发生与控制子系统以及激光接收子系统,激光发射子系统、盐雾/水雾发生与控制子系统以及激光接收子系统之间并行排列且光学连接;本发明用于开展在模拟海雾环境下的海面光传输特性的测试和评估,为海面光电探测提供室内模拟实验环境,对海雾的介质颗粒、海雾浓度、海表面温度湿度等进行模拟,可以大幅度提高传输距离,进而开展在模拟海雾环境下的海面光传输特性的测试和评估,为海面光电探测的效能提升提供数值仿真依据以及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使得测试效果可靠性提高,为后续的理论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853343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40257.X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长春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面耀光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Mueller矩阵的海面耀光室内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首先调整主动照明装置和分焦平面偏振相机的相对方位角为海面耀光常出现的角度;其次将采集的偏振图像进行偏振图像分解并计算Mueller矩阵图像,再计算目标与背景的退偏特性;之后采集不同相对方位角下不同照明和探测角度的退偏特性数据,建立退偏特性差异数据库;最后,选取目标与背景的退偏特性数据差异最大值对应的探测角度作为优选的探测角度,将对应的退偏图像作为海面耀光抑制图像。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海面目标探测装置无法获得目标与海面耀光背景偏振特性差异最大的探测角度而导致的目标识别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2625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19807.6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长春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载海面目视搜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主动偏振照明的机载海面目视搜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主动偏振照明光发射端对舰船目标海域进行主动偏振照明;抑制海面耀光偏振成像装置对海面耀光进行抑制,确定舰船大致位置;再通过偏振成像端中舰船跑道线偏振成像装置采集不同偏振方向的舰船跑道线偏振图像;采集的不同偏振方向的舰船跑道线偏振图像,利用穆勒矩阵计算线性退偏图像进行舰船跑道线识别;对线性退偏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处理,得到图像指标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更高的图像。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助降装置在舰载机着舰时容易受到恶劣大气及海况条件造成舰载机飞行员无法有效识别舰船以及降落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29057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219180.3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长春理工大学
IPC: G01N21/21 , G01N21/01 , G01N21/84 , G01N21/47 , G02B27/10 , G02B27/28 , G06V20/13 , G06V10/764 , G06V20/17 , G06V2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赤潮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照明的赤潮偏振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建立一套目标海域的偏振赤潮优势种数据库;调取目标海域的遥感图像,利用决策树分类法确定大致的赤潮区域;利用无人机挂载赤潮偏振监测装置对确定的赤潮水域进行图像采样;通过偏振分析仪得到散射光的偏振度,并通过对采样的图像计算得到偏振对比度数值;基于偏振度的数值及偏振对比度数值与所建立的目标海域的偏振赤潮优势种数据库进行置信度计算;基于置信度判断赤潮为已知赤潮优势种或赤潮为未知赤潮优势种。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航天航空遥感测量法在赤潮识别时容易受天气影响造成误检及漏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9057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19180.3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长春理工大学
IPC: G01N21/21 , G01N21/01 , G01N21/84 , G01N21/47 , G02B27/10 , G02B27/28 , G06V20/13 , G06V10/764 , G06V20/17 , G06V2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赤潮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照明的赤潮偏振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建立一套目标海域的偏振赤潮优势种数据库;调取目标海域的遥感图像,利用决策树分类法确定大致的赤潮区域;利用无人机挂载赤潮偏振监测装置对确定的赤潮水域进行图像采样;通过偏振分析仪得到散射光的偏振度,并通过对采样的图像计算得到偏振对比度数值;基于偏振度的数值及偏振对比度数值与所建立的目标海域的偏振赤潮优势种数据库进行置信度计算;基于置信度判断赤潮为已知赤潮优势种或赤潮为未知赤潮优势种。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航天航空遥感测量法在赤潮识别时容易受天气影响造成误检及漏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429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44068.8
申请日:2024-12-15
Applicant: 长春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偏振光学传输及探测领域。本发明针对海洋勘测时看不清、识不远、测试难等问题,搭建室内半实物模拟平台来研究复杂海雾环境下的偏振传输特性,提出一种模拟复杂海雾环境的偏振传输测试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偏振光发生模块、水平可调节旋转台、复杂介质光学环境模块及偏振光接收测量模块;偏振光发生模块用于产生并发射一定波长及一定偏振态的偏振光;水平可调节旋转台用于调整发射偏振光的方位角信息;复杂介质光学环境模块用于模拟实际近海平面上方介质粒子环境;偏振光接收测量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偏振光进行测量及分析。将各参数信息代入到蒙特卡洛程序中进行仿真模拟,得到经复杂海雾环境传输后偏振光的偏振传输特性,因此模拟复杂海雾环境系统并测试该环境下的偏振传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5656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37898.X
申请日:2024-07-28
Applicant: 长春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偏振信息光学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雾模拟的增程装置及同步测量方法。首先本发明通过海雾模拟发生器制备了不同形态的海雾粒子,使之能够符合真实大气环境;其次,本发明在多层海雾模拟箱体外侧增加了激光发射装置以及偏振光接收装置两部分,可对光学厚度进行分层测量,以保证光学厚度的实时性以及真实准确性;最后,通过测量每层箱体光学厚度的光功率分析装置以及环境光学同步测量装置进行辅助分析,并通过偏振状态分析装置来分析多层海雾大气环境下的传输特性规律,使得到的数据更贴合实际大气环境,同时更全面的分析了不同高度下的大气传输,使采集到的信息更具有实用性,解决不同环境变化引起的偏振信息缺失以及数据真实性的问题。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测量装置获得的偏振信息缺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745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35930.0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长春理工大学
IPC: H04N23/55 , G06T7/00 , G06T5/90 , G06T5/50 , H04N23/54 , H04N23/951 , H04N23/957 , H04N23/81 , H04N1/38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面目视搜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耀光特性的海面目视搜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首先通过装置固定架、可调方位角转台和可调倾斜角转台固定和调整海面目视搜索装置的实际观测角度,确定探测目标大致位置;其次,通过偏振成像端采集海面偏振图像,将采集到的海面偏振图像传输给反射光图像和折射光图像计算模块、海面偏振度和海面偏振角计算模块和海面环境光强图像计算模块;然后,根据此刻的太阳高度角计算得到海面的反射光偏振度和折射光偏振度;根据采集到的海面偏振图像和海面的反射光偏振度和折射光偏振度,计算得到海面的反射光图像和折射光图像;再通过采集到的海面偏振图像,计算得到海面偏振度和海面偏振角,进一步计算得到海面环境光强图像;最后将海面环境光强图像、海面的反射光图像和折射光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海面可见度增强图像。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目标搜索装置容易受到海面耀光的干扰造成图像饱和像素数量过多以及目标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22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34576.3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长春理工大学
Abstract: 基于偏振二向反射模型的赤潮偏振数据库采集装置及方法,属于数据采集装置技术领域,选用偏振二向反射模型来进行建模,通过赤潮偏振数据库采集装置对海洋不同区域内不同太阳天顶角、不同太阳方位角、不同观测天顶角、不同观测方位角、不同风速、不同风向、不同海水温度、不同海水盐度等相关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在实际测试中通过理论公式推导与实际采集结果进行比对,置信度超过60%则确认为模型准确,反之则优化模型,进行二次建模来增加模型的适配度,达到准确识别赤潮优势种的目的,提高预测赤潮的准确度。本发明解决现有偏振数据库中缺少赤潮优势种类的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检测和分析采集的赤潮水体样本,效率低且成本昂高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