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98993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250364.8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IPC: E21B7/04 , E21B47/002 , E21B4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文地质勘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垂直钻孔中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定装置,包括伸入到垂直钻孔内的探测器本体,还包括与探测器本体连接的线缆系统,探测器本体包括玻璃仓,玻璃仓内设有将玻璃仓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水平隔板,隔板上设有镜头朝下的摄像头,玻璃仓下方通过立轴连接有电磁流速仪,电磁流速仪上设有三维电子罗盘传感器,线缆系统包括悬吊探测器本体的钢丝绳及为探测器本体提供供电和通讯的供电通讯线缆。本发明垂直钻孔中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定装置,可直接测定垂直钻孔中地下水的流速及流向,结构简单,测量方便,可靠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593526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203094.8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华 , 廖立兵 , 段建肖 , 陆胜军 , 张春芳 , 朱志宏 , 康双双 , 刘承新 , 陈长生 , 王旺盛 , 李银泉 , 杨静 , 宋华波 , 曹伟轩 , 胡振柱 , 张传健 , 苏利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判断的隧道地质岩溶风险评估方法,对岩溶洞穴突水评分标准和风险等级划分进行量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隧洞地质勘察,获取隧洞及其附近围岩的地层岩性信息;2)若岩性为包括灰岩、白云岩类、膏盐类或可溶砾岩的可溶岩类或其与非可溶岩类接触带附近;且水位低于地下水位且高于岩溶发育下限,则将隧道地质岩溶风险评估为高风险;3)采集隧洞及其附近围岩的水文地质信息,建立指标层次表,根据指标层次表与模糊数学法获得的因素权值,计算出风险等级值;4)根据风险等级值,确定岩溶洞穴突水等级。本发明对岩溶洞穴突水评分标准和风险等级划分进行量化,直观可见,根据分数能清晰判断影响因素的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89899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0250364.8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IPC: E21B7/04 , E21B47/002 , E21B4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文地质勘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垂直钻孔中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定装置,包括伸入到垂直钻孔内的探测器本体,还包括与探测器本体连接的线缆系统,探测器本体包括玻璃仓,玻璃仓内设有将玻璃仓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水平隔板,隔板上设有镜头朝下的摄像头,玻璃仓下方通过立轴连接有电磁流速仪,电磁流速仪上设有三维电子罗盘传感器,线缆系统包括悬吊探测器本体的钢丝绳及为探测器本体提供供电和通讯的供电通讯线缆。本发明垂直钻孔中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定装置,可直接测定垂直钻孔中地下水的流速及流向,结构简单,测量方便,可靠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593526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611203094.8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华 , 廖立兵 , 段建肖 , 陆胜军 , 张春芳 , 朱志宏 , 康双双 , 刘承新 , 陈长生 , 王旺盛 , 李银泉 , 杨静 , 宋华波 , 曹伟轩 , 胡振柱 , 张传健 , 苏利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判断的隧道地质岩溶风险评估方法,对岩溶洞穴突水评分标准和风险等级划分进行量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隧洞地质勘察,获取隧洞及其附近围岩的地层岩性信息;2)若岩性为包括灰岩、白云岩类、膏盐类或可溶砾岩的可溶岩类或其与非可溶岩类接触带附近;且水位低于地下水位且高于岩溶发育下限,则将隧道地质岩溶风险评估为高风险;3)采集隧洞及其附近围岩的水文地质信息,建立指标层次表,根据指标层次表与模糊数学法获得的因素权值,计算出风险等级值;4)根据风险等级值,确定岩溶洞穴突水等级。本发明对岩溶洞穴突水评分标准和风险等级划分进行量化,直观可见,根据分数能清晰判断影响因素的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210239590U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20419399.5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IPC: E21B7/04 , E21B47/002 , E21B4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地质勘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垂直钻孔中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定装置,包括伸入到垂直钻孔内的探测器本体,还包括与探测器本体连接的线缆系统,探测器本体包括玻璃仓,玻璃仓内设有将玻璃仓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水平的隔板,隔板上设有镜头朝下的摄像头,玻璃仓下方通过立轴连接有电磁流速仪,电磁流速仪上设有三维电子罗盘传感器,线缆系统包括悬吊探测器本体的钢丝绳及为探测器本体提供供电和通讯的供电通讯线缆。本实用新型垂直钻孔中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定装置,可直接测定垂直钻孔中地下水的流速及流向,结构简单,测量方便,可靠性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3808307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39114.7
申请日:2014-01-27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indows系统的便携平板式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方法,包括:收集野外工作区测量控制点坐标信息并保存;用GPS卫星接收记录器现场实测测量控制点的经纬度数据和海拔数据;并换算为直角坐标;将测量控制点的换算直角坐标与搜集到的坐标信息进行分析,进行误差校正;在ACAD中打开工作区地形图,启动GPS定位系统,跟踪行走线路,自动绘制材料图;自动加载影像图作为工程地质图的背景,现场勾画地质现象,完成野外工程地质测绘数字化成图;对地质点进行拍照和综合描述,按标准格式记录各类地质信息。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不重复录入数据,且节约测绘现场与数据中心往复时间与次数,在野外地质现场即可完成所有工作,测绘工作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57258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1910938775.6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井倾斜摄影装置,包括中央承载架,其内部集成电池仓、电源管理模块、云台控制模块、相机同步曝光控制模块,其外侧沿周向安装有电子云台,电子云台上安装有数码相机,其外侧沿周向设置有LED照明系统;云台控制模块连接并控制电子云台,相机同步曝光控制模块连接并控制数码相机,电池仓内配置有分别为电子云台、LED照明系统和相机同步曝光控制模块供电的三组可充电电源,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三组可充电电源连接,为对应设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本发明基于数字影像测量技术系统,能高效、可靠的采集勘探竖井四壁数字影像,提高勘探竖井倾斜摄影可操作性,提高采集工作效率,保证倾斜摄影质量,为后期竖井三维影像重建提供必要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50806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011304572.0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IPC: G06F18/24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质工程边坡稳定性分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岩质工程边坡进行工程地质编录,采集岩质相关信息;2)根据步骤1)的采集信息确定坡体结构的类型;3)根据步骤1)的采集信息,使用BQ法进行基本岩体质量分级;4)将层状坡体结构7个亚类、均质坡体结构的3个亚类与岩体基本质量I~V级正交组合;5)将工程边坡按照稳定性评价的内在核心因素为坡体结构、岩体质量、坡体结构‑岩体质量综合划分为4种类型;6)分别按4种类型给出对应的支护措施建议。本发明方法可系统地评价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与稳定性,便于对岩质工程边坡进行宏观稳定性分析评价,可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可靠地质依据,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7816952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1027334.8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24 , G01C1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逐层开挖工程获取整体三维影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得首层开挖面;2)确定首层开挖面二维影像采集范围;3)标记点布置;4)测量标记点的大地坐标;5)利用无人机对首层开挖面进行连续拍摄,获取该层开挖面一系列二维照片;6)将获取的照片及标记点坐标导入Smart3D三维影像合成软件,合成首层开挖面三维影像模型;7)进行第二层开挖,获得该层开挖面;8)确定第二层开挖面二维影像采集范围;9)重复步骤3)至6)的方法,获得第二层开挖面三维影像模型,依次用该方法获取各层开挖面三维影像模型;10)对各层三维影像模型进行合成,形成最终的整体三维影像。本发明方法大大减轻地质人员野外工作量,提高编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81695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711027334.8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逐层开挖工程获取整体三维影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得首层开挖面;2)确定首层开挖面二维影像采集范围;3)标记点布置;4)测量标记点的大地坐标;5)利用无人机对首层开挖面进行连续拍摄,获取该层开挖面一系列二维照片;6)将获取的照片及标记点坐标导入Smart3D三维影像合成软件,合成首层开挖面三维影像模型;7)进行第二层开挖,获得该层开挖面;8)确定第二层开挖面二维影像采集范围;9)重复步骤3)至6)的方法,获得第二层开挖面三维影像模型,依次用该方法获取各层开挖面三维影像模型;10)对各层三维影像模型进行合成,形成最终的整体三维影像。本发明方法大大减轻地质人员野外工作量,提高编录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