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0748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01847.4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海上风力发电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大型风机导管架基础分体式结构,包括上部结构以及下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的一端具有若干插入段,所述下部结构的一端具有若干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具有供所述插入段插入的插槽;还包括若干限位板,每个所述插入段的周侧均设置有若干所述限位板;还包括若干灌浆管线线,所述插入段与所述连接段插接配合时,所述灌浆管线线与所述插槽相通。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一种超大型风机导管架基础分体式结构安装施工方法。本申请能够为导管架基础的加工、运输以及安装过程均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使海上风力发电能够继续像深远海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220035391U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21309758.4
申请日:2023-05-27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风机基础钢管桩沉桩减阻结构,包括钢管桩,所述钢管桩的桩端的外周部同轴固定设置有用以减小沉桩阻力的减阻凸环。通过对海上风机桩式基础钢管桩沉桩技术开展研究,结合钢管桩沉桩特点,提出一种能在沉桩过程中减小桩基侧阻力的结构。为确保大直径超长钢管桩沉桩到位,在钢管桩桩端布置减阻环,破坏沉桩过程中桩侧阻力,以降低沉桩阶段钢管桩侧摩阻力,提高钢管桩的可打入性,同时沉桩完成后,土体通过一定时间的恢复,承载力得以恢复,不影响风机基础桩基永久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219969938U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21291171.5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基础结构布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基础外平台爬梯临空处栏杆结构,包括基础外平台,所述基础外平台的临空侧连接有爬梯,基础外平台的临空侧且位于爬梯接口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外平台栏杆,位于爬梯一侧的外平台栏杆的端头连接有向内凹陷的L型防护栏杆,位于爬梯另一侧的外平台栏杆的端头与L型防护栏杆的尾部之间安装有可拆卸的保护性链条。该风机基础外平台爬梯临空处栏杆有助于取消攀爬过程打开锁链或者插销门,大幅降低现阶段风机运维人员自爬梯攀爬至基础外平台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46602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841904.7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导管架的基础结构、导管架和风电机组,基础结构包括吸力桶、连接部件和打桩部件,吸力桶内形成有调压腔;连接部件固定设置于吸力桶的顶面上且适于与导管架配合连接;打桩部件设置于吸力桶的一侧并形成有适于管桩穿过的打桩通道。根据本发明的基础结构,能够显著提升在深远海区域风电开发的施工便捷性、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通过吸力桶的负压下沉机制和打桩部件的加强支撑,有效应对复杂海床地质条件,推动海上风电技术向深远海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025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43833.1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钢管桩液压翻桩吊具,涉及风电翻桩吊具技术领域,吊板的吊耳上转动安装有吊杆,吊杆两端滑动安装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的限位块与吊耳的限位槽接触配合;支撑架与吊板之间设置有绳索机构,定心杆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下方,定心杆底部与空心柱之间设置有液压缸,定心杆与空心柱之间设置有多组定心机构,液压缸通过调节定心杆与空心柱的相对位置,调节定心机构与定心杆轴心的距离;多组爬行轮转动安装在圆盘架上,主动环的柱齿与爬行轮内部的弧槽接触配合,支撑架与空心杆之间设置有收缩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防止海风推动钢管桩晃动,降低安装难度;高效固定安装不同尺寸的钢管桩。
-
公开(公告)号:CN11870453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027592.6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海上风电基础抗冲刷淤泥固化土模板的施工方法,涉及海上风电固化土防冲刷领域,包括:步骤1:前期准备:利用机载激光探测技术对基础桩基1周围海床平面进行地形测量,查看基础桩基1周围海床平面是否已形成冲刷坑2;步骤2:模板预制;步骤3:模板拼接;步骤4:填充模板内部材料。本发明优点在于红麻纤维或黄麻纤维土工布是一种可降解、强度高、耐腐蚀、海床变形适应能力强、造价低的绿色环保材料,其作为模板不仅可以保护内部淤泥固化土,而且无需进行后期回收,市场应用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8824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09509.2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型导管架尺寸精度控制方法,介绍了从钢板下料,到主管和剪刀撑管段接长,片体组对,地样线布置、导管架片体组对等的导管架制作全流程的尺寸检测控制方法以及所用到的检测工具;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适应超大型导管架基础的发展趋势,通过在筒节上设置0度刻线,实现主管和剪刀撑的高效组对,通过设置合理的检测点,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实现超大型导管架尺寸高精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8085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63425.5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福州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N7/01 ,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主轴承故障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时间顺序采集风力发电机主轴承的运行数据以及风力发电机所处环境的环境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风力发电机主轴承的运行数据按照温度进行分类,并分别对每类风力发电机主轴承的运行数据进行修正;构建风力发电机主轴承状态预测模型,将数据集输入风力发电机主轴承状态预测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完成的风力发电机主轴承状态预测模型预测风力发电机主轴承的振动、应变以及温度数据;基于预测的风力发电机主轴承的振动、应变以及温度数据计算未来风机主轴承发生故障的后验概率,根据后验概率判断风机主轴承的健康状态并进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221260612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22725115.4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福建省中海福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海上桩基础所受循环荷载的实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单向水平静力循环加载系统、竖向循环加载系统、模拟风浪流耦合作用下循环加载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现象鲜明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现有试验装置只能单独进行竖向加载或者水平向加载的限制,还能够模拟竖向和水平双向循环荷载加载工况,且能考虑到水平循环荷载方向夹角的影响。提供可目测的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数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22876234U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21916515.1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龚匡敏 , 陈登华 , 马强 , 谢军 , 肖圣和 , 严敏军 , 陈文盛 , 杜志新 , 王顺明 , 王威 , 石林 , 颉建中 , 宗雯怡 , 张少革 , 王诗宇 , 林盛 , 郑剑豪
IPC: B63B27/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高差平台连接的可弯折舷梯,包括主体舷梯、调节舷梯及调节机构。主体舷梯一端通过连接转轴与调节舷梯铰接,另一端与登陆平台搭接。调节舷梯另一端与起始平台固定连接,其与主体舷梯铰接的一端设有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和调节螺杆;调节板转动设于连接转轴,其上设有多个调节孔;调节螺杆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进行连结平台时,根据平台之间的高差将调节舷梯转动相应角度后,采用调节机构将主体舷梯、调节舷梯进行限位固定连接,从而连通平台。本实用新型的舷梯,通过调整主体舷梯、调节舷梯之间的角度,降低了平台之间的高差,有效解决了平台高差过大导致的人员物资上下困难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