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1107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40037.3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nventor: 王颂 , 李锋 , 唐万金 , 杨鸣 , 文国军 , 谢玉萍 , 刘浩杰 , 杜相会 , 吴建中 , 冉隆田 , 陈残云 , 龙三 , 张隆刚 , 张冯豆 , 廖江海 , 魏强 , 邓天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有限平硐空间的小型水平成孔钻机,包括机架、旋转轴、旋转装置、进给装置以及举升装置;所述旋转轴沿前后向延伸,可轴向旋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旋转装置驱动所述旋转轴轴向旋转;所述进给装置包括进给支架、凿岩机构以及进给机构,所述进给支架沿前后向延伸,可沿所述旋转轴径向移动安装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举升装置驱动所述进给支架沿所述旋转轴径向移动;所述凿岩机构可沿前后向移动安装于所述进给支架上,所述进给机构安装于所述进给支架上,驱动所述凿岩机构沿前后向移动。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尺寸水平成孔钻机能够在平硐有限空间内灵活使用,动力消耗少,能量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33905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57625.5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双蛇形冷却水管并行布置系统,包括铺设在混凝土内的两根冷却水管,两根冷却水管呈蛇形布置形成若干个交替排列的凸起结构和凹陷结构,两根冷却水管相互嵌套在一起,一根冷却水管凸起结构依次插入对应的另一根冷却水管凸起结构内,两根冷却水管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分别位于混凝土的两端,且混凝土的一端设有一根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和另一根冷却水管的出水口。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双蛇形冷却水管并行布置系统冷却方法。本发明混凝土双蛇形冷却水管并行布置系统及其冷却方法,在通水过程中无需改变水流方向,使各部位混凝土温降幅度更为均匀,有效减小混凝土各部位温差及温度应力,降低发生温度裂缝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7288654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03108.6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14 , E21D9/00 , E21D11/1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核反应堆洞室超大跨度穹顶中空环向开挖结构及开挖方法,该结构包括位于穹顶中心下方的中空导洞,所述中空导洞由穹顶轮廓岩面中部沿竖直方向延伸至穹顶轮廓拱脚所在的水平面,所述中空导洞与洞室岩体之间设置有开挖接露面,所述穹顶轮廓岩面与中空导洞之间设置有一条施工通道,所述施工通道从穹顶外边缘沿直径方向向中空导洞延伸,并与中空导洞连通。本发明先沿施工通道向穹顶内部施工,施工到中空导洞后,呈环形状向径向外部开挖,是一种从中间向外部呈闪状依次开挖的方式,可形成较大的工作面进行作业,其工序间干扰小,可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713097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501370.7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核反应堆洞室超大跨度穹顶中空导向开挖结构及开挖方法,该结构包括位于穹顶中心下方的中空导洞,中空导洞由穹顶轮廓岩面中部沿竖直方向延伸至穹顶轮廓拱脚所在的水平面,中空导洞与洞室岩体之间设置有开挖接露面,穹顶轮廓岩面与中空导洞之间设置有第一施工通道和第二施工通道,第一施工通道从穹顶外边缘一侧沿直径方向向中空导洞延伸,第二施工通道具有与第一施工通道位于同一方向上的横向通道,横向通道从穹顶外边缘另一侧沿直径方向向中空导洞延伸,第一施工通道、横向通道在中空导洞处连通。本发明可临时减小开挖跨度,并可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应力水平及变形水平,且其工序间干扰小,可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5003271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504863.7
申请日:2015-08-1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核反应堆洞室大跨度穹顶开挖结构及开挖方法,它通过在穹顶内部预留多个具有间距的岩墙,岩墙将穹顶内部围成多个封闭施工空间,在各个较小的施工空间内进行开挖施工,可临时减小开挖跨度,并可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应力水平及变形水平;且由于多个封闭施工空间是同时作业施工,工序间干扰小,可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4060859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64520.3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4H5/02 , E02D29/045 , G21D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核岛厂房地下洞室群垂直于山体纵深方向的施工布置,包括核反应堆厂房洞室、两个组合洞室、两个电气厂房洞室、两个卸压洞室、支交通洞、侧交通洞、第一主交通洞、第二主交通洞和第三主交通洞,第一主交通洞、第二主交通洞和第三主交通洞均与地表相通,核反应堆厂房洞室、组合洞室、电气厂房洞室和卸压洞室组成核岛厂房洞室群,核岛厂房洞室群各洞室的顶拱拱脚或顶拱端墙通过顶层支洞体系与地表相通,核岛厂房洞室群各洞室的边墙墙底通过底层支洞体系与第一主交通洞、第二主交通洞和第三主交通洞相连。本发明具有里程短、安全性好、施工方便、投资省、模块化程度高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核电工程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058333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64316.1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反应堆厂房环形吊车大梁吊装方法,步骤如下:A、在地下反应堆洞室内的岩锚梁上安装好环形施工桥机;B、龙门吊钩住环形吊车大梁的一端,将环形吊车大梁吊运至地下反应堆洞室顶部的吊物竖井内,并通过吊物竖井送进地下反应堆洞室内;C、环形施工桥机上的吊装小车放下吊索钩住环形吊车大梁的另一端,随后吊装小车沿着轨道向背离吊物竖井的方向运动,带动环形吊车大梁的另一端向上升起并逐渐至水岩锚梁上平;D、龙门吊和环形施工桥机共同配合将环形吊车大梁搁置在位于安全壳筒体上部的环形吊车轨道梁。本发明解决了由于地下反应堆洞室空间有限导致难以一次性将环形吊车大梁吊装完成的难题,可以广泛应用于核电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643132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699866.4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石渣料中注入复合浆材的碾压混凝土结构。它由多层复合浆材碾压混凝土层构成,复合浆材碾压混凝土层由石渣料和表面浇注的复合浆液通过振动碾压形成,石渣料为粒径大于或等于5mm的开挖料;石渣料分层堆砌在坝基上,复合浆液浇注于分层堆砌的石渣料上随机充填石渣料,待复合浆液的液面接近石渣料顶面时,通过振动碾碾压仓面形成结构均匀稳固的注浆碾压混凝土结构。本发明具有就地取材、结构均匀稳固、性能优良、施工速度快、节约工程成本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在石渣料中注入复合浆材的碾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047448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265965.3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4H5/02 , E02D29/045 , G21D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核岛洞室群呈环形结构的施工布置,包括核反应堆厂房洞室、电气厂房洞室、安全厂房洞室、核辅助厂房洞室、核燃料厂房洞室、连接厂房洞室、第一主交通洞、第二主交通洞、第三主交通洞、第四主交通洞和主蒸汽通道,核反应堆厂房洞室、电气厂房洞室、安全厂房洞室、核辅助厂房洞室、核燃料厂房洞室和连接厂房洞室组成核岛厂房洞室群,核岛厂房洞室群各洞室的顶拱拱脚或顶拱端墙通过顶层支洞体系与地表相通,核岛厂房洞室群各洞室的边墙墙底通过底层支洞体系与各主交通洞和主蒸汽通道相连。本发明具有里程短、安全性好、施工方便、投资省、模块化程度高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核电工程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064232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65303.6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安全壳热管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充入工作溶剂的热管,热管由蒸发支管和冷凝支管通过主管连接组成,蒸发支管环绕紧贴地下洞室中安全壳的外壁,所凝支管置于通风竖井中,冷凝支管的水平位置高于蒸发支管,主管呈倾斜布置,通风竖井底部与地下廊道连通、顶部与地面上的地面烟囱连通。本发明在核电站严重事故情况下能利用工作溶剂循环吸热放热的自然物理过程导出安全壳热能并排出到大气中,不需要电力驱动,避免事故情况下电力系统供应中断,所引发的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失效。而且,通过地下岩体和热管本身的隔离作用,避免了地下核电站安全壳冷却过程中放射性的泄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