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储气库袋状柔性密封洞壁结构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254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195228.4

    申请日:2024-0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储气库袋状柔性密封洞壁结构及构建方法。该洞壁结构包括充放气入口,所述充放气入口朝向硬岩内部开凿有用于人工地下储气的储气库,所述储气库洞壁外层包括围岩层;所述围岩层内侧紧密贴合有混凝土衬砌层;所述混凝土衬砌层内侧紧密贴合有弹性过渡层;所述弹性过渡层内侧设置有用于储存高压气体的柔性密封膜,所述柔性密封膜为口袋状、且与弹性过渡层之间呈分离状态,所述柔性密封膜袋口固定于充放气入口,所述柔性密封膜口袋形状与储气库空间结构相一致,且柔性密封膜口袋体积为储气库空间1~1.2倍。本发明不仅保证地下储气库的可靠性和密封性,而且极大地减少施工工期和施工难度,降低了维护成本。

    一种适用于大断面敞开式TBM超前注浆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1180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95715.5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大断面敞开式TBM超前注浆的施工方法,包括:当需要开展超前钻孔作业时,利用大断面敞开式TBM的中空主梁结构作为超前钻孔平台,将移动式钻注一体机向前调整到超前钻孔平台内的指定位置,依据设计钻孔角度及深度,通过刀盘上的钻孔孔洞通道,开展钻孔注浆作业;同时利用TBM装配的既有超前钻机在拱顶位置进行超前钻孔;钻注作业完成后,TBM开展后续正常掘进作业,形成一套超前钻注与TBM掘进交替循环的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敞开式TBM主梁结构的中空空间设置超前钻孔通道,构建掌子面与TBM间的超前钻孔注浆平台,可大幅提高大断面敞开式TBM施工过程中应对不良地质问题的能力,确保隧洞掘进速度与施工安全。

    一种库盆防渗抗抬动结构及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8715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710891569.5

    申请日:201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库盆防渗抗抬动结构及布置方法,预先清理调节库(1)的库堤(1.3)的下表面直至设计的清基线(2),在所述的清基线(2)的上方铺设有下层土工膜(3),在所述的下层土工膜(3)的上方向上回填有卵砾石开挖料(5),在所述的卵砾石开挖料(5)的上方铺设有上层土工膜(4),在所述的上层土工膜(4)上安装有若干逆止阀(6);所述的下层土工膜(3)的两端向上顺延至库堤(1.3)顶部形成延伸部(3.3),所述的延伸部(3.3)与所述的上层土工膜(4)连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的排水措施难以解决库盆抗浮稳定的缺点,具有减小对逆止阀排水效果的依赖性,保证调节库安全有效运行的优点。

    用于斜交隧洞交叉段开挖的施工工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253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84286.1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斜交隧洞交叉段开挖的施工工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按支洞交叉段设计断面进行支洞的开挖支护,直至支洞掌子面与主洞轴线相平行为止,且与主洞轴线平行的支洞掌子面和主洞标准段开挖断面之间保留有第一设定距离a;将主洞交叉段按照上下游顺序划分为开挖掘进段和刻槽掘进段,由支洞交叉段进入刻槽掘进段进行刻槽掘进工序,采用刻槽出来的主洞交叉断面对开挖掘进段沿主洞轴线方向进行开挖掘进,直至穿过支洞与主洞大夹角侧交点A位置处;分别进行主洞标准段上、下游工作面的掘进、支护工序。本发明不仅满足支洞向小夹角侧主洞过车需求,而且使主洞交叉段采用同一开挖断面进行施工,提高了现场施工的工作效率。

    长距离有压隧洞的分段分层减压系统及充排水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09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28287.7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距离有压隧洞的分段分层减压系统及充排水控制方法,有压隧洞包括有压隧洞前段和有压隧洞后段,有压隧洞前段的入口与上游水库相连,有压隧洞后段的出口与下游受水水库或河道相连,减压系统设置于有压隧洞前段和有压隧洞后段之间;调压井设置于有压隧洞前段的出口并与之连通,稳压室设置于调压井和有压隧洞后段之间并互相连通,稳压室与调压井的连接处中部设置有将流道分为上下两层的岩梗,控制闸门用于分别控制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的输水流量。本发明突破传统的有压隧洞末端控制方式,解决隧洞后段内水压力高的问题,避免了弧形闸门淹没出流与平面闸门高水头启闭问题,及缓解了关闭闸门时较高的水锤压力的问题。

    基于光滑粒子法的管道液柱分离的模拟方法及其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656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547114.1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光滑粒子法的管道液柱分离的模拟方法及其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管道瞬变流基本微分方程,根据待模拟的输水工程实例确定计算域、采集初始参数并确定边界条件;采用粒子近似法,通过所述管道水力瞬变流基本微分方程,建立光滑粒子法的求解格式;基于所述光滑粒子法的求解格式,通过半隐式欧拉时间积分方法,得到下一时步每个粒子对应的位置、压力和速度;基于所述下一时步粒子的压力判定是否发生液柱分离:若已发生,则进行液柱分离模块计算;反之,进入下一时步计算,直至发生液柱分离,进行液柱分离模块计算。本发明结合了粒子近似法和时间积分方法,克服了光滑粒子法在追踪气穴并预测其发育、溃灭方面的难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