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金属管材起皱实现圆环连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8931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927664.5

    申请日:2019-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金属管材起皱实现圆环连接的方法,属于材料连接技术领域。利用连接管在端部受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失稳的现象,使连接管在非约束区域起皱,并进一步压实皱纹,实现两个金属圆环之间的塑性连接。连接管发生塑性变形后,由于变形强化可提高连接部位的强度,使连接安全可靠;前置准备工序少,操作简便,整个连接过程绿色无污染,操作简便高效。

    一种高铌钛铝合金片层取向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8644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62194.8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铌钛铝合金片层取向控制方法,将高铌钛铝合金表面涂敷氮化硼玻璃润滑剂;将高铌钛铝合金用纯镍箔包裹,并放置于金属包套中并进行封装;将高铌钛铝合金挤压坯料组件加热至(α+β)两相区并进行保温;滚涂氮化硼玻璃润滑剂后进行挤压并空冷至室温;重新加热至β单相区并保温,保温结束后采用慢冷的方式冷却至α单相区,并保温,保温结束后空冷至室温。本方法对设备的依赖性显著降低,从而大幅缩短控制片层取向所需的时间,本方法一次可获得5~8件高铌TiAl零件,制备时间缩短至1/5~1/8。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充分利用高铌TiAl合金优异的热加工性能,更适用于作为变形合金的高铌TiAl合金片层取向控制。

    金属表面涂层微加工装置及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7654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53002.X

    申请日:2023-06-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金属表面涂层微加工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上模板,顶部用于与压力机连接,底部设置有上微加工模具,上微加工模具的底部表面嵌有加工微球;下模板,顶部设置有下微加工模具,下微加工模具的顶部表面也嵌有加工微球,下微加工模具位于上微加工模具的正下方;导料带,可移动设置在下模板上,导料带上设置有放置孔,放置孔用于放置金属工件。本申请在添加Si元素的基础上,再对涂层表面进行微加工处理。在工件进行热浸镀后,利用模具表面微球对涂层表面进行压缩微加工,使涂层合金层晶粒细化,涂层厚度降低,减少镀层中缩松、缩孔等缺陷,并使各相间接触面更平滑。

    一种盘类工件的梯度热处理装置及其梯度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062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1027035.6

    申请日:2020-09-26

    Abstract: 一种盘类工件的梯度热处理装置及其梯度热处理方法,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炉体及下炉体,上炉体与下炉体中间设有内炉室,内炉室外周设有外炉室,上炉体及下炉体的连接面之间且内炉室与外炉室正中放置有盘类工件;工作时,先将上炉体移开,将盘类工件放入内炉室与外炉室正中,然后移回上炉体,同时保证盘类工件与冷却管道直接接触,上炉体与下炉体紧密闭合;通过抽真空装置对内炉室与外炉室抽真空,然后分别打开电源,通过温度控制对外炉室及内炉室内的盘类工件进行梯度热处理;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密封性好及实用高效的优点。

    一种具有纳米级晶粒的高铌TiAl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97314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245490.4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具有纳米级晶粒的高铌TiAl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将置于惰性气体中的待处理高铌TiAl合金加热至1360~1480℃,保温2~4min后淬火;步骤2,将淬火后的高铌TiAl合金在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000℃,保温10‑50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所述高铌TiAl合金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纳米级晶粒为ω相和γ相的等轴晶粒;相对于机械热处理方法,因ω相的存在有望使得材料的高温性能进一步改善;相对于多步热处理方法,很大程度上细化晶粒最终得到的晶粒为等轴的纳米级,其尺寸不到片层团的1/100,与机械合金化方法相比,本发明的高铌TiAl合金力学性能更加优异。

    一种Mg-Li-Al-Zn-Y系铸造镁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1986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358483.1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g-Li-Al-Zn-Y系铸造镁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成分在Mg-Li二元相图的α+β双相区及β单相区,合金体系为Mg-Li-Al-Zn-Y系,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元素:Li:8-11%,Al:3-4%,Zn:2.5-3.5%,Y:0.5-1.2%,余量为Mg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铸造Mg-Li-Al-Zn-Y系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度。合金的制备以Mg、Li、Al、Zn和Mg-20Y中间合金为原料,在镁合金感应熔铸设备中利用铁制坩埚通过真空熔炼氩气保护,浇铸冷却后,即得到Mg-Li-Al-Zn-Y系合金;本发明所提供的Mg-Li-Al-Zn-Y系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密度范围1.52-1.56g/cm3,合金元素的加入提高了镁锂合金的抗拉强度,抗拉强度范围180-244MPa;本发明所制备的Mg-Li-Al-Zn-Y系合金含有AlLi、Al2Y和Mg17Al12等增强相,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备出的Mg-Li-Al-Zn-Y系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种高铌TiAl合金片层结构细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463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534347.9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铌TiAl合金片层结构细化的方法,将高铌TiAl合金置于保护气体中;加热至β单相区,保温2~5min,然后降温至两相区(β+α)保温10s~30s;之后进行真应变量为40%~60%的变形处理,然后进行淬火;将经过淬火的高铌TiAl合金以5℃/min~10℃/min升温至700~900℃保温3~5小时在进行随炉冷却至室温;在低温时效时γ片层在晶界和层错处析出,片层间距将达到10nm,两相区进行变形处理不仅可以细化片层团尺寸也可以细化片层间距,细化效果更加明显;本发明的周期较短,工艺流程简单,加热、降温、变形以及冷却至室温整个过程耗时较热处理将减少超过12小时,相应的合金在高温区域保温时间大幅度缩短,减少晶粒粗化,且晶粒细化更加均匀,过程简单可以节省成本,力学性能更加优异。

    一种基于陶瓷丝材的3D打印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288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69080.5

    申请日:2024-10-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陶瓷丝材的3D打印装置和方法。3D打印装置包括丝材成型单元,丝材成型单元用于连续供送纤维复合陶瓷丝材,包括储料筒、挤出装置和挤出料筒;陶瓷丝材3D打印单元,陶瓷丝材3D打印单元用于将来自丝材成型单元的纤维复合陶瓷丝材,挤出打印形成复合陶瓷支架,包括丝材进给机构和丝材软化打印机构,丝材进给机构用于卷绕来自丝材成型单元的纤维复合陶瓷丝材,并输送至丝材软化打印机构内,经软化液软化后,挤出打印形成复合陶瓷支架。本发明将连续纤维复合陶瓷丝材经陶瓷丝材成型和陶瓷丝材3D打印装置结合,实现了从丝材成型到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生物陶瓷支架的一体化设计。

    一种镁基固态材料加热循环储氢装置、系统及存放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47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98596.3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基固态材料加热循环储氢装置、系统及存放氢方法,包括储氢罐、弹性自紧式加热套筒和加热控制器;所述储氢罐中填充有镁基储氢材料粉末,所述弹性自紧式加热套筒套设在储氢罐的外壁上,所述弹性自紧式加热套筒连接加热控制器。本发明通过装有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粉末的储氢罐进行储氢,相比气态及液态等传统储氢方式不仅提升了储氢密度,还大大减小了储氢罐的压力,储氢罐仅需负载3MPa左右的压力即可完成储氢工作,且通过这种固态储氢方式可大大提升储存氢气氢能的安全性。

    一种减弱高铌钛铝合金相变织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085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0045386.6

    申请日:2018-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减弱高铌钛铝合金相变织构的方法,属于金属热加工技术领域,通过β单相区预变形减弱钛铝合金的相变织构,操作简单、周期短,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相对于热处理方法,本发明的周期较短。与硼元素添加方法相比,通过在高铌钛铝合金的β单相区进行预变形,可使粗大长条状的TiB发生破碎,从而增加了促使非织构α相的异质形核质点。同时,由于TiB与β相的变形机制不同,在预变形过程中TiB与β相的位向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其原本遵循的位向关系:{110}β‖(001)TiB和 β‖[010]TiB被破坏,从而保证了由硼化物上析出的α相均为非织构α相,减小了高铌钛铝合金应力集中,同时使裂纹扩展通道随机化,减弱了合金的开裂倾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