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713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58742.7

    申请日:2024-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综合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矿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分控平台子系统,其作为整体系统的地上部分之一,用于采用统一数据平台和显示界面,对煤矿在作业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设备进行综合显示与控制处理。通过整合分控平台管理系统、综合网络系统以及区域设备管理为一体,构建统一的数据传输与管理平台,显著提升了系统集成度与运营效率,有效降低了多系统并行维护的复杂性与成本,并且该系统不仅简化了管理流程,还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从而使得优化后的自动化系统能更智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矿井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减少人为错误,从而显著提升生产安全性。

    一种矿用输送设备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292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70847.4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输送设备,底盘的顶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前端转动安装在底盘上,底盘与安装架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安装架的倾斜度的调节机构;安装架上转动安装有料斗,安装架与料斗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料斗转动的锁定机构;料斗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筛板,料斗的前端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槽;通过调节机构带动安装架的后端升高、使得料斗内底部的煤渣及煤粉向前滑落至出料槽内,通过出料管排出煤渣及煤粉,或解除锁定机构对料斗的限制、将料斗转动至口部倾斜朝下的状态,以便将料斗内的大块煤炭倾倒出。

    一种煤矿通风信息管理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277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78804.8

    申请日:2023-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矿通风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地上部分的分析决策子模块以及井下部分的智能监控子模块、预警诊断子模块以及智能控制子模块,所述分析决策子模块通过光纤与环网交换机之间建立双向的通信连接,所述环网交换机通过光纤分别与智能监控子模块、预警诊断子模块以及智能控制子模块之间建立双向的通信连接。运用和结合互联网、物料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通信和自动化等技术,在实时采集分析基础数据的同时还可以对其运行状态以及运行参数进行实时调节和修正,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在降低监控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日常管理运行人工成本。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井下支护智能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061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86060.4

    申请日:2023-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井下支护智能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传感器网络布置方法:S11:地应力参数获取:将地应力传感器安装在隧洞上下两端靠近支护上下端处的位置;S12:变形参数获取:将变形传感器安装在隧洞上下两端靠近支护上下端处的位置;S13:环境参数获取: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甲烷、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依次安装到隧洞中;本发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井下支护智能管理系统,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实时监测、预警和管理井下支护的智能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和处理、可视化界面以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井下支护状态的监测、控制和预警。

    一种用于煤矿的智能化通风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86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88916.6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风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的智能化通风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发送端与数据分类模块的接收端相连接,所述数据分类模块的发送端与数据分析模块的接收端相连接,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发送端与状态确定模块的接收端相连接。通过综合利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进而以此为基础生成智能化处理方案,该智能化处理方案不但提升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系统能够根据矿井内部的实时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快速调整通风策略,保证通风效果最优化,并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保持高效稳定地运行,而且该种灵活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矿井运营的风险和成本,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