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165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39171.0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 , 安徽理工大学
IPC: E21F17/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封堵结构,属于煤矿巷道封堵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限位分隔固定板,所述第一限位分隔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封堵挡板,第一限位分隔固定板与限位封堵挡板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分隔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可调节封堵机构,第一可调节封堵机构与限位封堵挡板密封滑动连接,第一限位分隔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可调节封堵机构,第二可调节封堵机构与限位封堵挡板密封滑动连接;通过多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对封堵结构的形态和大小进行调节,使封堵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煤矿巷道,显著提升封堵结构的适用性,其次,本发明具有防滑固定功能,从而有效提升封堵结构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351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47267.2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E21F17/00 , E21F17/18 , F04B35/04 , F04B41/02 , F04B49/06 , H02J15/00 , F01K3/14 , G08B19/00 , G01M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过程的监测预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煤矿地下空间测量模块获取煤矿地下空间基础信息,根据煤矿地下空间基础信息确定可压缩空气储能的煤矿地下空间;空闲电力驱动模块在电网负荷低谷时,利用过剩的电力驱动电动机带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成高压气体;压缩空气安全监测模块监测储气空间的稳定性以及储气空间失稳后造成的气体渗漏问题;储能输出监测模块监测转换效能,实现对煤矿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过程的监测;异常预警模块获取煤矿地下空间的监测与压缩空气储能过程的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实现对煤矿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过程的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589853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211634330.7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即将闭坑矿井井下多维信息采集设备,包括本体,本体外侧周向安装有若干传感器,本体的底部安装有驱动机构,本体的顶部固接有第一连接壳,第一连接壳的顶部设有扫描机构,扫描机构包括与第一连接壳转动连接的扫描仪,第一连接壳的一侧安装有机械臂,机械臂内设有检测设备,第一连接壳内远离机械臂的一端设有电源机构,电源机构包括与本体的顶面固接的蓄电池,第一连接壳内固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本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照明机构,照明机构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即将闭坑矿井井下多维信息采集设备,通过对井下的多维信息进行采集,为闭坑报告的撰写与后续地下空间利用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79214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135261.3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井除尘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矿井巷道内封闭除尘和污风循环利用装置及方法,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表面滑动安装有作业箱,作业箱中部固定安装隔离板,隔离板将作业箱分隔形成吸附仓与喷淋仓,隔离板中部设有流通窗,通过设置曲型管与吸附板,完成对矿井巷道内的空气进行多层次过滤除尘,有效保障了矿井内空气的除尘效果,通过调节件便于对矿井内的除尘时间工序进行调整,以便于根据矿井内的空气质量进行针对性除尘,中心轮转动时带动两侧的齿圈转动,齿圈转动时多个净化件沿着齿圈轴心进行旋转,从而对喷淋仓内部的空气进行搅动,加速喷淋仓内部空气流动,最终经过除尘后的空气流动至矿井巷道内,以实现污风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3475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1132989.2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安徽理工大学
IPC: E21F17/16 , F04B35/04 , F04B41/06 , F04B37/12 , F04B49/06 , H02J15/00 , F02D41/00 , F02D29/06 , F03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巷道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模块,用于空气的压缩;地下巷硐储能区,用于控制压缩气体的存储与释放;燃料供给模块,用于控制气体释放期间的燃料输送;增压模块,用于增加进入发电模块的空气流量;发电模块,将压缩气体释放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发明利用废弃的地下矿井,在实现与传统抽水蓄能系统具有相同功能与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设计储能系统的成本,通过控制器的设置对气体的排出量进行控制,结合约束条件与惩罚函数精确控制燃料输送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122837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660310.0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0F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弃矿井建设地下水库用水陆两栖机器人,包括:支撑机构、行走机构、沉浮机构、垂直推进机构、水平推进机构,支撑机构包括两相互平行且对称设置的机架;行走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边角处的滚轮,滚轮位于两机架相背的一侧,任一滚轮传动连接有行走电机,位于同一机架上的滚轮之间通过履带传动连接;沉浮机构设置在两机架之间,沉浮机构包括两沉浮箱,沉浮箱与外界环境连通;垂直推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沉浮箱之间的第一螺旋桨,第一螺旋桨水平设置,第一螺旋桨传动连接有升降电机;水平推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机架之间的第二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竖直设置,第二螺旋桨传动连接有推进电机。
-
公开(公告)号:CN11320361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591718.2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真实裂纹岩石试件注浆性能试验方法与装置,具体来说是提供一种针对φ50mm×100mm的标准岩石试件进行单轴或三轴物理力学性能测试获得原始岩石试件力学性能和真实破坏裂纹,然后对含有真实裂纹的岩石试件进行注浆加固,待浆液完全固化稳定后对其进行力学能测试的试验方法,并公开了相应试验测试装置,涉及到矿产能源及岩石力学工程试验测试技术领域。该发明产品主要涉及对含有真实裂纹岩石试件准备、注浆加固并开展其力学性能试验测试等方法和可用于该方法的主要测试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17974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16358.2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试验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煤岩复合体试件制备及承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三联钢制试件装填模具沿两侧凹槽放入旋转销中,插入合适数量的隔离板;按照试件连接面角度,旋转提升定位螺母高度使得装填模具旋转至固定位置;将第一类煤岩配置浆液倒入,利用捣棒进行夯实,静置片刻,待表面轻微凝固;旋转定位螺母,使得装填模具恢复水平,倒入第二类煤岩配置浆液;将装填模具放置于自然环境下进行晾干凝固后将试件脱模取出;试件养护至额定龄期,进行物理参数测量并对其编号,放置于刚性试验机承压板上;连接应力应变监测设备,调试软件参数,向刚性试验机发送指令,对煤岩复合体试件进行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88330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63058.X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流固耦合岩石试验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热流固耦合岩石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包括用于对岩石试样试验的主体、用于对主体内部注水加压的水压加载装置、用于检测控制主体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器,所述水压加载装置与温度控制器均与主体连接,主体包括底座,底座上端密封卡接有用于对岩石试样围压加载的套筒,套筒上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对岩石试样竖向加载的压头,水压加载装置与温度控制器均与压头固接;通过主体由底座、套筒、压头三者组成,三者之间便于拆卸,主体与水压加载装置可拆装,整体装置轻便、便于拆装,成本低且便于装置运输。
-
公开(公告)号:CN11600626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144843.8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煤矿采空区建设的水封油库,其对废弃矿井进行再利用,包括储油库、输油管、排水管、潜水泵、水幕系统、井上厂房和传感器监测系统。废弃煤矿采空区、四周保护煤柱与围护结构,利用隔离注浆形成密闭空间,构建储油库;废弃煤矿井下巷道建设地下水库,并利用定向钻孔,搭建水幕系统,在储油库四周形成水封;利用水油的物理特性,输油管、排水管与潜水泵三者配合完成石油的储藏与抽取;井上厂房与传感器监测系统相连,实时监测储油库与地下水库水位变化,便于检修维护。本发明充分利用废弃煤矿空间资源与水资源,对国内石油储备具有战略性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