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15918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13711.6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驱动件,包括机器人手臂一与安装座,所述机器人手臂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机器人手臂二,所述连接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端盖,且两组密封端盖之间活动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部开设有螺旋槽,且驱动轴的外部通过螺旋槽设置有传动环。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驱动件,通过在手术机器人两手臂连接处设置驱动轴与传动环,并在传动环两侧设置以液压驱动的驱动套管、驱动杆,通过外置的动力组件驱动传动环左右移动,进而可带动驱动轴转动,实现对机器人手臂二偏转方向的调节,为该机器人工作提供动力,采用液压传动,精度高、响应迅速。
-
公开(公告)号:CN11816174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73220.5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A61N1/36 , A61N1/02 , A61N1/04 , A61B5/256 , A61B5/291 , A61B5/369 , A61B5/372 , H02J50/10 , H02J7/00 , H04W4/80 ,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多点分布式脑刺激系统,包括刺激器本体,设置为多个,多个刺激器本体按需固定在患者的颅骨的各个点位,每个刺激器本体均设有至少一个电极,电极与患者大脑表面接触;以及,穿戴设备,佩戴于患者头部,穿戴设备的内侧安装有多个与刺激器本体一一对接的控制主机,每个控制主机均采用电磁无线传输的方式为刺激器本体供电,并且每个控制主机均采用无线通讯的方式控制对应刺激器本体的电极按需放电执行电刺激。本发明将刺激器本体与控制主机采用分体连接方式,摆脱了传统有线连接的风险与弊端,刺激器本体多点位部署分布式组网,形成多维度脑部刺激。
-
公开(公告)号:CN11800066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72988.6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大脑皮层与皮层下区域时间记录的脑机接口设备和方法,其中该设备包括:神经监测植入装置用于监测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神经信号;同步时频分析单元用于对神经信号进行变换得到频域信号和小波域信号后进行计算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相位锁定值和相干性;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算法对频域信号、小波域信号、相位锁定值和相干性进行处理,得到关键特征和时间序列信息,并根据关键特征和时间序列信息生成脑图、趋势图和统计报告并通过人机交互模块显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时精准记录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域的神经活动、以及能够动态评估和记录大脑不同区域间的活动和时间同步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36621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677682.3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电刺激组件,包括穿刺针、电片、导线和顶杆,穿刺针内形成穿插通道,所述穿刺针内设有止挡结构,所述止挡结构包括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在所述穿刺针的径向上,所述第一止挡块与所述第二止挡块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止挡块与所述第二止挡块之间留有间隔,在所述穿刺针的轴向上,所述止挡结构将所述穿插通道分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远端侧,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小于所述电片的长度;所述导线的远端连接于所述电片的近端,所述电片为板状,所述电片的厚度小于所述间隔的宽度。通过超声引导局麻穿刺将电片植入到迷走神经处,无需开放手术,避免全麻及较大的手术切口,便于快速后期康复。
-
公开(公告)号:CN11729844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428526.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闭环DBS调控方法和系统,包括:收集智能鞋、肌电臂环和可穿戴贴片采集的生理体征数据;基于生理体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步态变异指数、震颤指数、运动迟缓指数、平衡指数、冻结指数、僵直指数、上肢异动指数、躯干异动指数、下肢异动指数;将步态变异指数、震颤指数、运动迟缓指数、平衡指数、冻结指数和僵直指数作为训练特征,并将开期或关期状态作为训练标签,得到帕金森模型;将上肢异动指数、躯干异动指数和下肢移动指数作为训练特征,并将是否存在异动作为训练标签,得到调控模型;利用帕金森模型和调控模型的复合判断结果调节DBS的参数。本发明可以实时检测异常状态,发现异常状态及时对DBS进行精准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729844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428526.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闭环DBS调控方法和系统,包括:收集智能鞋、肌电臂环和可穿戴贴片采集的生理体征数据;基于生理体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步态变异指数、震颤指数、运动迟缓指数、平衡指数、冻结指数、僵直指数、上肢异动指数、躯干异动指数、下肢异动指数;将步态变异指数、震颤指数、运动迟缓指数、平衡指数、冻结指数和僵直指数作为训练特征,并将开期或关期状态作为训练标签,得到帕金森模型;将上肢异动指数、躯干异动指数和下肢移动指数作为训练特征,并将是否存在异动作为训练标签,得到调控模型;利用帕金森模型和调控模型的复合判断结果调节DBS的参数。本发明可以实时检测异常状态,发现异常状态及时对DBS进行精准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357640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64952.0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体双向耦合信息传导通路的定量评估方法,涉及一套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特别提供给具有运动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人体内存在连接内在生理电和外在行为学表现的双向耦合信息传导通路,即脑电‑肌电‑动作下行控制信息传导通路和动作‑肌电‑脑电上行反馈信息传导通路。本发明同时监测这个双向信息传导通路中大脑、肌肉、动作三个关键节点信息,一方面辅助医生对患者症状进行全面、准确的定量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大脑皮层‑肌肉的连通性分析进行神经源定位,进而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0246222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380057.1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病灶的毁损灶生成方法及病灶毁损系统,其中,所述毁损灶生成方法包括:建立覆盖病灶的立体交叉毁损网格,其中,所述立体交叉毁损网格包括多个节点和多条边,所述节点为电极的触点,所述边对应的两个电极的触点间距小于或等于毁损距离;对所述电极进行供电控制,以生成所述病灶的毁损灶。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的立体交叉毁损网格中,每条边对应的两个电极的触电之间可形成偶极电场,进而形成毁损灶;并且由于边对应的两个电极的触点间距小于或等于毁损距离,使得毁损灶为连续的毁损灶,进而使得建立的立体交叉毁损网格增大了毁损灶的毁损范围,能够对立体病灶实现完全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1911591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613711.6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驱动件,包括机器人手臂一与安装座,所述机器人手臂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机器人手臂二,所述连接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端盖,且两组密封端盖之间活动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部开设有螺旋槽,且驱动轴的外部通过螺旋槽设置有传动环。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驱动件,通过在手术机器人两手臂连接处设置驱动轴与传动环,并在传动环两侧设置以液压驱动的驱动套管、驱动杆,通过外置的动力组件驱动传动环左右移动,进而可带动驱动轴转动,实现对机器人手臂二偏转方向的调节,为该机器人工作提供动力,采用液压传动,精度高、响应迅速。
-
公开(公告)号:CN11783815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09211.5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A61B5/378 , G06F18/213 , A61B5/372 , A61B5/00 , A61B3/113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视皮层光电诱发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视觉刺激模式,根据视觉刺激模式确定数学模型,按照数学模型产生目标范式的视觉刺激信号,获取用户基于视觉刺激信号对应的脑电信号和眼球和/或瞳孔的反应信号、对反应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格式的视皮层反应信号,获取多个不同目标范式下的所述脑电信号和视皮层反应信号,按照不同的目标范式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对脑电信号和视皮层反应信号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目标特征,根据多个目标特征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以图表和数值的形式在用户终端的界面展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了多种先进的刺激产生、记录和分析方式,适用于不同场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