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295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06112.7
申请日:2024-07-08
申请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热利用的地热转换设备及其转换方法,其包括外套管,外套管内设置有同轴的内直管,内直管的内管路和外套管与内直管之间的环形管路通过内直管的下端连通,内直管和外套管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转换接通机构;本方案通过转换接通机构可实现内直管与外套管的三种通路转换,使本方案在地热利用时,循环介质的流动在转换接通机构处实现交叉转换,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因为循环介质自身紊流现象对循环介质流动形成的阻力,降低了驱动循环介质流动的循环泵机的能耗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了循环介质在向上回流时的热量散失,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76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04737.1
申请日:2022-05-10
申请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分类号: G01R31/367 , G01R31/378 , G01R31/392 , G01R31/396 , G06N3/04 , G06N3/08 , G06N20/00 , G06N20/20
摘要: 基于神经网络、迁移集成学习的锂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它涉及一种锂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锂电池健康评估方法由于训练数据集不充分,导致无法获得良好预测精度的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根据现有电池S在完整充放电过程中记录的数据集;步骤二、恒流阶段电压、恒压电流阶段、容量增量和电池与环境的温差作为输入;步骤三、针对新电池T,进行n次充放电过程中并记录其参数数据集;步骤四、迁移学习从数据集充足的电池S学习到的CNN参数模型来帮助训练数据集不足的目标任务电池T;步骤五、利用集成学习将两个CNN‑TL模型结合起来,通过训练生成新的模型CNN‑TL出。本发明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86816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44637.2
申请日:2024-06-27
申请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摘要: 一种基于风光弃电的柔性增强地热系统储能及碳封存控制方法,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风光弃电率高以及常规储能技术的储能规模、储能时间及储能效率存在一定限制的问题。收集风光弃电为加热设备及泵提供电能,启动加热设备将来自泵的高压CO2加热至高温高压状态,通过泵将CO2输送至地下注入井,注入增强型地热田进行储存,同时通过流量调节装置减小CO2流量。一方面将风光弃电转化成CO2内能存储,另一方面将CO2注入地下,通过压力波动和温度波动加快CO2矿化封存速率。与传统热储能方式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存储规模大,储能时间灵活,响应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582274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30907.X
申请日:2022-12-01
申请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分类号: F01K23/00 , F24T10/20 , F24T50/00 , F01K23/10 , F01K25/08 , F03G4/06 , F01K3/14 , F04B41/06 , F04B37/18
摘要: 一种利用地热和液化天然气的多级ORC‑TEG冷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属于地热能与液化天然气冷能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地热能及LNG冷能利用不充分以及地热与LNG之间温差较大导致火用损失较大的问题。地热井与热源换热器之间以及地热井与供热换热器之间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地热系统;热源换热器、第一膨胀机、第一蒸发器及第一泵体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形成一级ORC循环系统;热源换热器、第二膨胀机、第二蒸发器及第二泵体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形成二级ORC循环系统;LNG储罐、第三泵体、第一蒸发器、第四泵体、第二蒸发器、第三膨胀机及空气冷却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形成LNG输送系统。采用多级压缩,减小制冷剂与LNG之间的温差,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76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504737.1
申请日:2022-05-10
申请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分类号: G01R31/367 , G01R31/378 , G01R31/392 , G01R31/396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96 , G06N3/098 , G06N20/00 , G06N20/20
摘要: 基于神经网络、迁移集成学习的锂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它涉及一种锂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锂电池健康评估方法由于训练数据集不充分,导致无法获得良好预测精度的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根据现有电池S在完整充放电过程中记录的数据集;步骤二、恒流阶段电压、恒压电流阶段、容量增量和电池与环境的温差作为输入;步骤三、针对新电池T,进行n次充放电过程中并记录其参数数据集;步骤四、迁移学习从数据集充足的电池S学习到的CNN参数模型来帮助训练数据集不足的目标任务电池T;步骤五、利用集成学习将两个CNN‑TL模型结合起来,通过训练生成新的模型CNN‑TL出。本发明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75174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69914.3
申请日:2022-11-23
申请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摘要: 一种套管式地热井及基于该地热井的原位地热发电系统,属于地热能开采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套管结构冷热水之间的换热损失大且能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同轴布置的外管、内管及第一绝热层,所述第一绝热层与内管固接,所述内管内还布置有若干温差发电片,且若干温差发电片通过集线端子连接,所述集线端子固装在第一绝热层顶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通过若干固定钢架固接,内管与外管的底部连通设置。通过设置温差发电装置可利用地热开采过程中损失的部分热量,并可提供额外的热阻,增强绝热效果,提高地热资源的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9336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71035.5
申请日:2022-05-24
申请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温差发电‑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系统的地热流体循环装置及联合循环系统。所述温差发电‑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系统用于中低温地热流体,所述地热流体循环装置包括生产井、回注井、蒸发器、预热器、供给泵、膨胀机、发电机和温差发电模块。本发明将温差发电‑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用于中低温地热发电,在引入TEG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其对于系统带来的整体影响,使得各部分发电技术都处于最优的工作区间,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及系统寿命。同时,通过使用TEG组件为供给泵供电,使得系统“自给自足”,在紧急情况下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被动安全性,对未来将温差发电‑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系统使用于其他工况提供了有效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881640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87486.9
申请日:2024-07-03
申请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源利用的地热转换设备及方法,包括放置底座、板式换热器和固定支架,所述板式换热器通过固定支架与放置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底座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换热机构;本发明涉及地热能源技术领域;该基于能源利用的地热转换设备及方法,通过设置的换热机构能够利用热媒介在两个外层套管以及两个内层套管内部循环流动来方便其与地热水进行换热,避免地热水直接进入到相关管道内造成腐蚀或者堵塞等相关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在外层套管和内层套管之间的多个隔板和导流口能够增加热媒介的流动路径,提高其与地热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果,提高对地热能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9956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38791.4
申请日:2022-12-02
申请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分类号: H01M8/04007 , H01M8/04014 , H01M8/04089 , H01M8/06
摘要: 一种多梯度余热利用的燃料电池与地热联合发电系统及方法,属于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地热发电系统供电与区域内电力需求波动不匹配以及地热发电效率低的问题。燃料压缩机、混合器、燃料电池的阳极、分离器、混合器依次通过燃料管路连接形成燃料循环,分离器与后燃器之间通过燃料管路连接;空气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燃料电池的阴极、后燃器、第一换热器、燃气轮机依次通过气体管路连接形成气体循环;地热井与第二换热器通过水管路形成地热水循环;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膨胀机、第一温差发电装置及第二换热器依次通过工质管路连接形成有机朗肯循环;燃气轮机排出的废气经第一废气管路连接至第三换热器进行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14785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623919.0
申请日:2022-06-02
申请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半导体热电效应的光伏板温差发电及温控一体化装置,属于太阳能光伏、温差发电和半导体制冷领域,本方案可以实现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和光照强度传感器的数据,分别预测出每一个模式下光伏板和半导体模块的整体输出功率,并同时求出在发电模式和制冷模式之间切换的临界温度T0,当光伏板温度超过临界温度T0时,半导体模块切换至制冷模式;当光伏板温度低于临界温度T0时,半导体模块切换至发电模式,通过在TEG、TEC模式之间的动态切换,保证光伏板运行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同时,在发电模式下,能够利用TEG对废热进行利用发电,提高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