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施工支洞洞口智能快速选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24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36638.6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施工支洞洞口智能快速选点方法,根据隧洞的轴线位置与长度,确定施工支洞的布置方式;根据施工支洞与隧洞交叉口位置信息与施工支洞的参数,确定施工支洞长度;根据施工支洞洞口高程和施工支洞长度,结合隧洞周围的地形信息,搜索符合支洞洞口布置要求的区域;建立支洞洞口评价体系,对符合要求的区域进行评价打分;推荐洞口布置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GIS技术,将施工支洞洞口设计过程程序化,并建立了一套施工施工支洞洞口选址的评价体系,自动推荐最优的施工支洞洞口选址,避免了对工程师的水平、经验和设计习惯的依赖,效率更高,效果更优,且能够做到回溯性分析,有利于积累工程数据。

    多沙河流的深孔控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70381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0543493.8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沙河流的深孔控泄结构,包括深孔闸室流道和设置在所述深孔闸室流道闸口处的偏心铰弧形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铰弧形闸门的面板自其底缘向上1.5~2.0m范围内采用06Cr13Ni4Mo材料制成;偏心铰弧形闸门的门体底缘为曲线结构。本发明的偏心铰弧形闸门的门体采用不同材质制成,其中面板的下部采用高强度的06Cr13Ni4Mo制成,增强门体下缘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闸门的耐磨蚀性能;本发明通过对闸门底缘曲线进行合理的设计,闸门底缘的曲线方程采用椭圆曲线,耐磨面板底部沿水流向为椭圆长轴,耐磨面板垂直水流向为椭圆短轴,使水流通过底缘使平顺,避免高速水流在此处产生气蚀。

    一种电气主要设备接线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11499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99539.2

    申请日:2022-07-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气主要设备接线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建工程的工程概况相关的指标数据,作为输入指标数据,获取至少一个输出指标分别对应的综合权重集,针对至少一个输出指标中的每个输出指标,根据该输出指标对应的综合权重集,从输入指标数据中筛选指标数据,筛选出的指标数据作为该输出指标对应的目标指标数据,基于该输出指标对应的目标指标数据,从该输出指标对应的预设接线方案集中确定该输出指标对应的接线方案。本申请能够基于输入指标数据,自动确定出至少一个输出指标分别对应的接线方案,设计出的接线方案更统一,且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保证了电气主要设备接线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及多泥沙河流码头

    公开(公告)号:CN114592474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0351198.2

    申请日:2022-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及多泥沙河流码头,方法包括:步骤1:在码头上设船舶进港感应器和防淤喷嘴,防淤喷嘴经由控制阀连接码头的供水系统,控制阀连接码头上的控制系统;步骤2:船舶进入码头港池时,船体下部水体处于搅动状态,感应器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防淤喷嘴喷射压力水流,激起船舶底部泥沙,泥水随河道水流流向下游;步骤3:船舶靠港停泊时,感应器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控制停泊区上部的喷嘴停止喷水;步骤4:船舶离港时,防淤喷嘴开启,如同时有船舶靠港,控制停泊区上部喷嘴不工作。本发明利用船只进港的水力,激起船舶底部及下部泥沙,随河道水流带走,防止码头港区的淤积,减少专门的清淤工作和对通航的干扰。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水工金属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955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0808094.5

    申请日:2021-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水工金属结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先收集已建工程中有关水工金属结构产品的数据资料;再通过逆向设计方法对实际工程运行中的优质工程的计算书、工程图纸进行重新整理,并将优质工程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基础数据库;最后通过相应的算法进行机器学习,并对基于大数据技术给出的设计方案进行人工验证,以校核基于大数据技术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及合理性,再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水工金属结构设计方法推广应用到实际工程设计中。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水工金属结构设计方法的不足,弥补人为因素的不足,提高水工金属结构设计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水工金属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