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168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0981570.2
申请日:2023-08-07
IPC: H01M4/131 , H01M10/052
Abstract: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可以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正极集流体上,并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且满足特定式。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可以包含锂金属氧化物颗粒,所述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镍且除锂和氧之外的所有元素中的钴的摩尔分数为0.0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823157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892959.X
申请日:2023-07-20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制造方法及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及形成于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且含负极活性物质及负极粘合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多个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包括硅系活性物质颗粒及形成于硅系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SEI层,对多个复合颗粒中9个不同复合颗粒进行XPS分别测量的SEI层的厚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 d deviation)为20%以下。硅系活性物质颗粒上均匀地涂覆SEI层,因此能够改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122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949821.9
申请日:2023-07-31
IPC: H01M4/131 , H01M4/36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并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在表示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分布的三维模型中,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的总面积与正极活性物质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的总数量之比满足规定范围。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可以包含锂金属氧化物颗粒,所述锂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镍且除锂和氧之外的所有元素中的钴的摩尔分数为0.0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956055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193584.9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10/052 , H01M4/62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含有镍(Ni)、钴(Co)、锰(Mn)、锶(Sr)和硫(S)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镍、钴、锰的总摩尔数中镍的摩尔分数为0.8以上。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钴与锰的摩尔比为0.9至1.5。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锶(Sr)与硫(S)的摩尔比大于0且在4以下。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括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提供提高的寿命稳定性和高容量/高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7388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1199312.6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负极集流体和形成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硅基活性物质和包括单壁碳纳米管的导电物质,其中所述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R值(D带峰值强度(Id)/G带峰值强度(Ig))为0.01至0.1。
-
公开(公告)号:CN1197423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050740.4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负极集流体和形成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硅基活性物质和包括单壁碳纳米管的导电物质,其中所述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R值(D带峰值强度(Id)/G带峰值强度(Ig))为0.01至0.1。
-
公开(公告)号:CN11663216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123094.0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C01B3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阴极及包括所述阴极的二次电池,提供一种包括位于阴极集流体上的第一阴极合剂层及位于阴极的表面的第二阴极合剂层,第一阴极合剂层及第二阴极合剂层包含石墨次级颗粒的石墨系阴极活性物质,至少第二阴极合剂层包含石墨初级颗粒的石墨系阴极活性物质,第二阴极合剂层内包含的石墨初级颗粒的含量[A2]大于第一阴极合剂层内包含的石墨初级颗粒的含量[A1]的二次电池用阴极。本发明能够通过改善锂离子的移动路径来减小充放电过程中阴极处的电阻以提高快速充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32969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011616.3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该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起顺序堆叠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碳基活性物质和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硅基活性物质,以及作为导电材料的碳纳米管。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基活性物质的含量大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基活性物质的含量。包含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碳纳米管的拉曼R值小于包含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碳纳米管的拉曼R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58888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235757.2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10/052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依次层叠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石墨基活性物质且不含复合颗粒,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石墨基活性物质和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包含:碳基颗粒,所述碳基颗粒包含孔;含硅涂层,所述含硅涂层设置在所述碳基颗粒的所述孔的内部或所述碳基颗粒的表面上;以及表面氧化层,所述表面氧化层设置在所述含硅涂层上并包含硅氧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28129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86940.2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锂二次电池包含:正极;隔膜;以及负极,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之间夹着隔膜并面向彼此,所述负极包含负极集流体和形成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负极集流体上,并且包含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含有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类粘合剂的第一负极粘合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并且包含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的第二负极粘合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各自包含硅类活性物质和石墨类活性物质,并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石墨类活性物质,包含2‑9.5重量份的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