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卵固定保存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017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74667.5

    申请日:2024-07-19

    IPC分类号: A01N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卵固定保存方法,属于鱼卵保存技术领域。鱼卵固定保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鱼卵并放入储存容器中;(2)向步骤(1)储存容器中加入茶树油溶液至鱼卵完全浸没,放置固定;(3)去除步骤(2)储存容器中茶树油溶液,加入抗生素溶液并混匀;(4)将步骤(3)储存容器中的鱼卵连同抗生素溶液转移至无菌管中密封保存。利用茶树油及抗生素溶液进行鱼卵固定保存,可提高鱼卵保存质量及DNA的提取效果,可适用于复杂的采样环境,为鱼卵保存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和可靠的技术手段。

    一种用于加固岩溶地基的蝗虫腿形仿生桩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3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98714.2

    申请日:2023-11-28

    IPC分类号: E02D5/30 E02D5/48

    摘要: 一种用于加固岩溶地基的蝗虫腿形仿生桩及其安装方法,仿生桩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若干侧肋。方法包括:1)在溶洞的顶部、底部分别挖出上孔洞、下孔洞;2)将仿生桩依次贯穿上孔洞、溶洞和下孔洞;3)在上孔洞和下孔洞内填满碎石细砂。本发明基于蝗虫腿部的结构特点,在传统桩基础桩身设有侧向凸起肋,侧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桩身与土体的接触面积,并且由于侧肋带来的各向异性摩擦,能够提高桩基在竖直方向的承载力,增大桩基抗拔阻力,有效减小岩溶地基的沉降,增加桩基结构的稳定性。在同等的地层条件和荷载条件下,上述仿生桩基础能够减少混凝土以及钢筋的用量,在经济方面具有优势。

    一种基于自然驯化原则的鱼类增殖放流地点的选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7845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43518.0

    申请日:2023-07-11

    IPC分类号: G06Q50/02 G06Q50/26 G06F30/2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然驯化原则的鱼类增殖放流地点的选择方法,属于鱼类资源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查研究区域的鱼类资源现状、鱼类增殖放流后自然生长的关键生境因子及其阈值;根据研究区域的水文、水质、地形及气象基础数据建立二维水动力模型,并结合关键因素及其阈值,筛选研究区域中满足自然驯化条件的位置,基于增殖放流需求的最小区域面积初步确定潜在放流区域位置;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比分析后确定最优增殖放流地点。使用本发明的方法选择鱼类增殖放流的地点,可以有效减少鱼类提前驯化的耗时,提高增殖放流效率,增加放流后鱼类存活率,保障增殖放流效果。

    一种沉箱吊装用的双层吊具及其吊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338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373250.X

    申请日:2021-04-07

    IPC分类号: B66C1/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吊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箱吊装用的双层吊具及其吊装方法,其包括吊框架以及两根镜像设置的第一吊杆,第一吊杆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起吊装置的吊钩连接的第一吊绳,第一吊杆的两端均通过至少两根以上的第二吊绳与起吊框架连接;起吊框架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两根以上的第三吊绳,且两根以上的第三吊绳沿起吊框架上与第三吊绳连接的相对两侧的对称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根第三吊绳之间的间距可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现有吊架不可吊装多种规格的沉箱,且现有吊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以及可修复性低的问题,第一吊杆以及起吊框架可因沉箱起吊点的数量作出相应改变,确保每个沉箱起吊点受力均匀,进而可吊装多种规格的沉箱。

    一种清礁船及其水下礁石清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454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88558.9

    申请日:2019-07-02

    IPC分类号: E02F5/28 E02F5/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礁船,包括船体以及安装在船体上的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其特征在于,船体一端端部设置有水下破碎系统,水下破碎系统包括安装在船体甲板上的能够实现三维空间移动的机械臂,机械臂前端设置有破碎装置,船体上还设置有定位桩定位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清礁船实现的水下礁石清理方法。本发明可以方便快捷、稳定可靠地实现对水底礁石的破碎清理,恢复航道的畅通,且不会对水底栖生物造成直接危害,能耗低、污染少且环保性高;降低航道整治工程施工中对水下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的推动水运条件的改善,具有极其显著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