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81087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210056047.0
申请日:2012-03-05
Applicant: 德拉克通信科技公司
IPC: G02B6/036 , G02B6/02 , H01S3/067 , G02F1/39 , C03B37/012 , C03B37/018 , C03B37/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37/01838 , C03B37/01211 , C03B37/01823 , C03B37/01861 , C03B37/01869 , C03B2201/12 , C03B2201/28 , C03B2201/31 , C03B2201/34 , C03B2201/36 , C03B2203/23 , G02B6/0365 , H01S3/06733 , H01S3/1603 , H01S3/1691 , H01S3/1693 , H01S3/16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光纤激光器、光学放大器及光纤制造方法。该稀土掺杂放大光纤从中心到外周依次包括内纤芯、内包层、凹槽和外包层。所述内纤芯的半径为r1,相对于所述外包层的折射率差为Δn1,且具有掺杂有至少一种稀土元素的基于二氧化硅的主基质,其中r1为2.5μm~3.1μm,Δn1为8.0×10-3~10.5×10-3。所述内包层的半径r2为4.1μm~15.8μm。所述凹槽的半径为r3且相对于所述外包层的负的折射率差为Δn3,其中Δn3为-14.2×10-3~-3.7×10-3。r2-r1为1.4μm~12.9μm,r3-r2为4.7μm~18.9μm;以及所述凹槽的体积分V13被定义为:,其中,所述体积分为-2200×10-3μm2~-1600×10-3μm2。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将所述稀土掺杂放大光纤用于紧凑型装置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219371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110092907.1
申请日:2011-04-13
Applicant: 德拉克通信科技公司
Inventor: I·米莉瑟维克 , M·J·N·范·斯特劳伦 , J·A·哈特苏克 , E·阿尔迪
IPC: C03B37/018 , C03B37/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37/0183 , C03B37/01807 , C03B2201/12 , C03B2201/24 , C03B2201/28 , C03B2201/31 , C03B2201/32 , C03B220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部气相沉积工艺。本发明涉及使用内部气相沉积工艺制造光纤用初级预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设置具有供给侧和排出侧的中空玻璃基管,ii)由加热炉包围至少部分的中空玻璃基管,iii)将掺杂或未掺杂的玻璃形成气体经由中空玻璃基管的供给侧供给至所述中空玻璃基管的内部,iv)创建反应区,在所述反应区中创建条件以使玻璃沉积发生在中空玻璃基管的内部,和v)使反应区在位于中空玻璃基管的供给侧附近的换向点和位于中空玻璃基管的排出侧附近的换向点之间沿着中空玻璃基管的长度往复移动,其中,在至少部分步骤v)期间,当反应区沿排出侧的方向移动时,气体流包含第一浓度的含氟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621629B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104282.0
申请日:2012-04-11
Applicant: 江苏法尔胜光子有限公司
IPC: G02B6/036 , C03B37/018 , C03B37/025 , C03C25/32 , C03C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37/01413 , C03B37/01807 , C03B2201/12 , C03B2201/28 , C03B2201/31 , C03B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器用980光纤,由横截面为圆形的裸玻璃光纤以及包围在该裸玻璃光纤外周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的内涂层和外涂层构成,其特征是:所述裸玻璃光纤由一个横截面为圆形的芯层和依次包围在所述芯层外侧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的内包层和外包层组成;在芯层中掺杂有锗;在内包层中掺杂有氟、锗和磷;所述的外包层为纯SiO2;所述芯层的折射率高于内包层和外包层的折射率,且所述芯层相对与内包层的折射率差(Δ+)大于内包层相对于外包层的折射率差(Δ-)。本发明具有在光纤熔融拉锥时附加损耗小于0.15dB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396119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080016398.8
申请日:2010-06-09
Applicant: J-纤维有限公司
IPC: H01S3/067 , C03B37/018 , G02B6/0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37/01861 , C03B37/01838 , C03B37/01869 , C03B2201/10 , C03B2201/12 , C03B2201/28 , C03B2201/36 , C03B2201/40 , G02B6/03633 , G02B6/03638 , G02B6/03694 , H01S3/06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导纤维、特别是激光纤维,包括一个掺杂的玻璃纤维芯(1)和一个包围玻璃纤维芯的包层(2),具有从纤维芯向外减小的折射率分布曲线。该光导纤维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在玻璃纤维芯与包层之间设置的、减小在玻璃纤维芯与包层之间的机械应力的中间层(3、4、5)。在一种符合目的的实施形式中,该中间层具有保证在玻璃纤维芯与包层之间的阶梯形机械应力走势的中间层掺杂部分和降低折射率的中间层共掺杂部分,该中间层共掺杂部分抵制中间层掺杂部分的提高折射率的作用。本发明还涉及在制造预制件时在芯区域上施加至少一个掺杂的阻隔层,目的在于避免在萎陷过程中特别的芯掺杂物从芯中扩散出来并且能实现特别的掺杂物在阻隔层与芯层之间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02219372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092930.0
申请日:2011-04-13
Applicant: 德拉克通信科技公司
Inventor: I·米莉瑟维克 , M·J·N·范·斯特劳伦 , J·A·哈特苏克 , E·阿尔迪 , E·A·库伊佩斯
IPC: C03B37/018 , C03B37/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37/0183 , C03B37/01807 , C03B2201/12 , C03B2201/24 , C03B2201/28 , C03B2201/31 , C03B2201/32 , C03B220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部气相沉积工艺。本发明涉及光纤用初级预制品的制造方法,其使用内部气相沉积工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设置具有供给侧和排出侧的中空玻璃基管,ii)由加热炉包围至少部分所述中空玻璃基管,iii)将玻璃形成气体的掺杂或未掺杂的气体流经由中空玻璃基管的供给侧供给至中空玻璃基管的内部,iv)创建其中条件为使得玻璃的沉积发生在所述中空玻璃管的内部的反应区,和v)在所述中空玻璃基管的位于供给侧附近的换向点和位于排出侧附近的换向点之间沿中空玻璃基管的纵向往复移动反应区。
-
公开(公告)号:CN1495135B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03149668.7
申请日:2003-08-05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3B37/012 , C03B37/014 , C03B37/018 , G02B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C13/045 , C03B37/01211 , C03B37/01291 , C03B37/01446 , C03B2201/12 , C03B2201/20 , C03B2201/28 , C03B2201/31 , C03B2203/22 , C03B2203/23 , G02B6/03694 , Y02P40/57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光导纤维预制品、光导纤维预制品的制造方法及其由该预制品拉制而成的光导纤维,其是通过拉制一种预制品而获得的一种光导纤维,该光导纤维即使是显露于氢气氛中,该光导纤维在波长约1385nm时的OH峰值也几乎没有升高,而与拉制条件无关。
-
公开(公告)号:CN102165345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980137197.0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2B6/036 , C03B37/014 , G02B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3683 , C03B37/01446 , C03B2201/08 , C03B2201/21 , C03B2201/23 , C03B2201/28 , C03B2201/31 , C03B2203/23 , G02B6/03694 , G02B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纤(10),其包括:纤芯(11)、覆盖该纤芯(11)设置且折射率比该纤芯(11)低的第一包层(12)、以及覆盖第一包层(12)设置且折射率比该第一包层(12)低的第二包层(13)。在第一包层(12)中掺杂有光衰减掺杂剂,该光衰减掺杂剂的浓度从内周侧朝着外周侧增加。在第一包层(12)中掺杂有光衰减掺杂剂,该光衰减掺杂剂的浓度从内周侧朝着外周侧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1351934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680035061.5
申请日:2006-09-08
Applicant: 俄罗斯科学院纤维光学科研中心
Inventor: 叶夫盖尼·米哈伊罗维奇·贾诺夫 , 夫拉基斯拉夫·夫拉基米罗维奇·德沃伊琳 , 瓦列里·米哈伊罗维奇·玛什斯基 ,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古里亚诺夫 , 安德烈·亚历山大洛维奇·乌姆尼科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37/01413 , C03B37/01433 , C03B37/01807 , C03B37/01838 , C03B2201/28 , C03B2201/30 , C03B2201/31 , C03B2201/32 , C03B2201/78 , C03B2207/90 , C03C4/0071 , C03C4/10 , C03C4/12 , C03C13/046 , C03C13/048 , C03C25/105 , H01S3/06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器和纤维光学。一种在1000-1700nm的波长范围工作的放大光纤,其包括提供放大的氧化物玻璃内芯,和至少一种氧化物玻璃的包层。根据本发明,该内芯含有选自硅、锗、磷、铋、铝、镓的元素的氧化物,铋氧化物的浓度为10-4-5mol%,硅和锗氧化物的浓度总计或分别为70-99.8999mol%,铝和镓氧化物的浓度总计或分别为0.1-20mol%,磷氧化物的浓度为0-10mol%,且提供了至少为光纤中非共振损失因子10倍以上的最大光学增益。外部氧化物玻璃包层包括熔融二氧化硅。该光纤内芯在1000nm区域内具有吸收带,与激励至其他吸收带而产生1000-1700nm范围发光相比,激励至该区域能提供1000-1700nm范围内激励光至发光的更高能量转化。该光纤在由750-12000nm波长的光激励时,发出1000-1700nm范围的光,发光带的半高度宽度超过120nm,发光带边界定义为,发光密度降低为发光带中1000-1700nm光谱范围内最大密度的一半的点。
-
公开(公告)号:CN1623941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410087474.0
申请日:2004-09-28
Applicant: 利基有限公司
IPC: C03B8/04 , C03B37/018 , C03B1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C25/607 , C03B37/01413 , C03B2201/08 , C03B2201/28 , C03B2201/31 , C03B2201/36 , C03C21/007
Abstract: 一种掺杂玻璃材料,特别是一种用于光频放大光波导的玻璃材料的制造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玻璃材料的至少一个第一掺杂剂(10)和一个第二掺杂剂(11)变为蒸汽状气相;通过使每种掺杂剂(10,11)达到同时用来控制其气相(10,11)组成的所需的温度(T1,T3)来控制每种掺杂剂(10,11)气相的蒸汽压力(p1,p2);将每种蒸汽状掺杂剂(10,11)与玻璃材料原料的气流(9)混合,该原料也为气相并用作掺杂剂(10,11)的载气,其中所述原料(9)和所述掺杂剂(10,11)一起组成所谓反应物的所需气流(12,13)并用于制造玻璃材料;进行混合,使所述掺杂剂(10,11)各自再与原料的相同气流(9)混合,其次序使得掺杂剂(10,11)的所述所需温度(T1,T3)相互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0503494C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01823802.5
申请日:2001-10-18
Applicant: 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 , 巴-以兰大学
Inventor: 兰詹·森 , 密斯·米纳提·查特吉 , 米兰·坎蒂·纳斯卡尔 , 米尔梅·帕尔 , 穆库尔·钱德拉·保罗 , 西尔玛·库马尔·巴德拉 , 卡迈勒·达斯古普塔 , 迪比亚杜·甘古利 , 塔伦·班迪奥帕迪亚雅 , 阿哈龙·热当基安
IPC: C03B37/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37/01838 , C03B37/016 , C03B2201/02 , C03B2201/12 , C03B2201/28 , C03B2201/31 , C03B2201/36 , C03C1/02 , C03C1/026 , Y02P40/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涂覆有稀土氧化物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前体材料用于制造掺杂稀土(RE)光纤的方法,更具体来说,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环境温度下制备涂覆有稀土氧化物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稳定分散体(溶胶);采用浸涂技术或任何其它常规方法,在二氧化硅玻璃管的内表面上涂覆所述二氧化硅溶胶的薄涂层,所述二氧化硅溶胶含有选自Ge、Al、P等的适当的掺杂剂;进而采用MCVD技术制成光纤的预型体,然后形成预期形状的光纤。本发明的新颖之处在于,在形成纤芯时,省略了CVD工艺中在熔凝二氧化硅玻璃管内高温形成疏松粉末层的步骤,省略了通过溶液掺杂技术或其他方法将稀土离子引入疏松粉末层中的步骤,在溶胶中直接加入稀土氧化物避免了稀土离子微晶和簇的形成,并防止了包括纤芯中稀土浓度变化在内的组成改变,从而大大增加了工艺的再现性和可靠性,此外,在环境温度下将Ge(OET)4加入以上的二氧化硅溶胶减少了在高温下实现预期的数值孔径所需的GeCl4的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