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29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767863.7

    申请日:2023-12-21

    发明人: 任意

    IPC分类号: D01F9/21 D01F6/46 D01F1/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乙烯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碳纤维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聚乙烯处理、制备纺丝原液、纺丝、浸渍、预氧化以及碳化步骤;所述浸渍步骤为,将聚乙烯纤维置于浸渍液中进行一次浸渍,浸渍温度为35‑39℃,浸渍时间为16‑20min,一次浸渍结束后,以0.4‑0.6℃/min速率升温至54‑58℃进行二次浸渍,浸渍时间为22‑26min,二次浸渍结束后以0.7‑0.9℃/min速率升温至75‑81℃,保温44‑46min,保温结束后干燥,制得浸渍后的聚乙烯纤维。本发明制得的聚乙烯基碳纤维,碳收率高,碳纤维密度小,力学性能优异,并且耐低温和耐高温性能佳。

    一种以聚乙烯为原丝制备超细高强碳纤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264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67858.6

    申请日:2023-12-21

    发明人: 任意

    IPC分类号: D01F9/2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聚乙烯为原丝制备超细高强碳纤维的方法,属于碳纤维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聚乙烯原丝预处理、预氧化、密闭处理以及碳化处理步骤;所述密闭处理,将预氧化后的聚乙烯原丝置于密闭容器中,抽真空至0.06‑0.08MPa,以1.3‑1.7℃/min的速率升温至332‑348℃,通入氩气至密闭压力为3.5‑3.7MPa,密闭处理18‑22min,然后以0.8‑1.2℃/min速率升温至425‑435℃,压力降低至2.3‑2.5MPa,再次密闭处理26‑28min,泄压后制得密闭处理后的聚乙烯原丝;本发明制得的碳纤维,平均直径小,强度性能高,耐紫外辐照和耐盐水浸渍性能优异。

    铜基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碳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58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14392.3

    申请日:2023-12-12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D01F9/21 D01F1/10 H05K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基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碳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一维碳质纤维堆叠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基体以及单分散于一维碳质纤维内部和表面的八面体Cu9S5/C纳米颗粒。本发明将MOF衍生的Cu9S5/C纳米颗粒分散排列于碳质纤维内,利用碳质纤维在MOF衍生颗粒间构建导电网络。制备的层次化Cu9S5‑碳复合纳米纤维电磁波吸收材料具有吸收强度高,吸收频带宽,匹配厚度薄,填充量低,等特点,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极具工业化应用前景。

    一种二氧化硅负载多孔氧化铝纳米纤维柔性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60476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96915.1

    申请日:2023-11-10

    发明人: 孙江曼 孙垒

    摘要: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负载多孔氧化铝纳米纤维柔性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铝源、致孔剂、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溶剂混合并进行搅拌和超声处理,得到溶胶凝胶纺丝液,利用其进行静电纺丝得到铝的前驱体/聚合物纤维薄膜并煅烧,得到莫来石结构的氧化铝纤维多孔碳纳米纤维薄膜,将其浸润到含硅源的水热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水热产物并依次进行洗涤、干燥和煅烧,得到二氧化硅负载多孔氧化铝纳米纤维柔性材料。本发明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及水热法,将二氧化硅负载至多孔的氧化铝纳米纤维中,大大降低了防火隔热材料的密度,实现了节能减排、轻量化以及提升材料性能的目的。

    一种蜂窝状多孔碳纳米纤维自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888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19898.7

    申请日:2023-09-20

    申请人: 西华大学

    发明人: 冯静 郎港 蒋珍菊

    IPC分类号: G01N27/30 D01F9/21 D01F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状多孔碳纳米纤维自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的步骤S1、将聚乙烯醇、金属盐、含氟造孔剂加入溶剂中,搅拌10~14h,得到前驱液;S2、将前驱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纺丝纤维膜;S3、将纺丝纤维膜置于马弗炉中200~350℃下预氧化1~3h,然后置于管式炉中惰性气氛条件下进行高温碳化,温度600~800℃碳化2~6h,冷却,得到负载超小氟化物纳米颗粒的蜂窝状多孔碳纳米纤维自支撑电极。本发明制备的蜂窝状多孔碳纳米纤维自支撑电极用作电化学亚硝酸根检测的工作电极降低了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电阻,增大了电极的活性面积和稳定性,对亚硝酸根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响应速度快、抗干扰性强以及稳定性高等优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一种用于无酶葡萄糖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930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27615.6

    申请日:2023-0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酶葡萄糖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无水乙醇溶解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液中加入乙酸(HAc)和钛酸四丁酯(TBT),搅拌均匀得到TBT纺丝溶液,加入一水合乙酸铜,搅拌均匀得到TBT/Cu2+纺丝溶液;将纺丝液吸入注射器中,安置在静电纺丝机上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前驱体纳米纤维膜,将前驱体纳米纤维膜在马弗炉中煅烧得到CuO/TiO2 CNFs;将CuO/TiO2 CNFs样品粉末超声分散在异丙醇中,将分散液滴涂在预处理过的ITO导电玻璃导电层上,鼓风干燥后得到CuO/TiO2/ITO改性电极,本发明通过在静电纺丝液中引入铜源与二氧化钛形成异质结,改善二氧化钛无法吸收可见光,以及单组分半导体材料的光生电子空穴容易复合的问题。在纺丝液中直接引入铜源,构建了更加紧密的异质结复合纳米纤维,增强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从而提高对葡萄糖的PEC传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