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9972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4082.3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富集植物无害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ubHLH35基因及应用和生物炭的制备方法。所述PubHLH3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发现PubHLH35基因提高大青杨对于Cd胁迫的吸收能力,培育出的过表达转基因品种制备生物炭修复土壤Cd污染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7092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28365.3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C09K17/02 , B09C1/08 , B01J23/80 , B01J35/39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由生物炭和ZnFe2O4组成,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磁性易回收的优点。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较优的钝化效果,使用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总活动态Tl、Cr、Pb、Ni、Cu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为40~80%。本发明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一种钝化效果较好、成本较低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02004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129661.4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C09K17/02 , A01N25/32 , A01B79/00 , A01G22/40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含铁纳米材料在消减氟磺胺草醚残留的应用,所述含铁纳米材料为纳米四氧化三铁或纳米铁,所述氟磺胺草醚残留为大豆田土壤中氟磺胺草醚残留。大豆田土壤中氟磺胺草醚残留的消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所述的含铁纳米材料配置含铁纳米悬液,含铁纳米悬液的浓度为5mg/L‑10mg/L;在氟磺胺草醚残留土壤中种植大豆,并在大豆种植后40‑50天,向大豆根部浇灌含铁纳米悬液。本发明提供了含铁纳米材料在消减氟磺胺草醚残留的应用,含铁纳米材料对大豆田土壤中氟磺胺草醚残留的消减方法为根际原位强化消减,快速降低了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浓度,避免了与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关系,保证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476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70745.6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国际竹藤中心三亚研究基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竹藤伴生林碳汇增强和稳定方法,包括依次对土壤施用土壤改良剂、PGPR制剂和菌根真菌菌剂后,在土壤中种植竹藤植物;其中,所述PGPR制剂中的微生物包括阿魏链霉菌和胶质芽孢杆菌;所述菌根真菌菌剂中的微生物包括红褐肉座菌和白色球形孢囊菌。本发明的竹藤伴生林碳汇增强和稳定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和微生物制剂施用,优化了植物生长环境,提高了植物和土壤的碳稳定储存能力,从而显著增强和稳定竹藤伴生林的碳汇。
-
公开(公告)号:CN1195229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51856.5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降低镉污染土壤小麦籽粒中镉含量的浸种剂及其应用,所述浸种剂的有效成分为硝酸银溶液。本发明的浸种剂采用硝酸银,经过科学配比混合而成,不仅制备过程简便易行,而且所需浓度极低,显著降低了原料成本和使用量。通过该浸种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浸泡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小麦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和转运,从而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中的镉含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此外,本浸种剂的使用方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设备或高额投入,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因此,本发明在降低小麦籽粒镉含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3511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279666.5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C09K17/06 , C05G3/80 , C09K17/08 , C09K17/02 , B09C1/08 , C09K109/00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球磨改性粉煤灰钝化土壤重金属的混悬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粉煤灰过筛去除较大颗粒,烘干至恒重;将烘干后的粉煤灰、生石灰、磷酸二氢钾混匀;将混匀的固体与洁净水混匀;将固液混合物转移至球磨机中,按照球磨转速为300~400rpm研磨1~3小时后即得到所述混悬药剂,将其分装于容器内常温保存。还公开了一种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备的混悬药剂在钝化土壤重金属中的应用。将制备的球磨改性粉煤灰混悬药剂按污染土壤质量的0.1~0.4%添加到重金属污染土壤中45天后可以显著降低土壤重金属活性。本发明研制出一种绿色制备、低成本、无污染的,适用于钝化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新型混悬药剂。
-
公开(公告)号:CN11914011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86187.6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IPC: B01J23/888 , C02F1/30 , C02F1/32 , B01J35/58 , B01J35/39 , B01J35/40 , B01J37/34 , B01J37/08 , C09K17/02 , A61L2/08 , C02F101/38 , A61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ZnO/CoW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复合材料通过同轴纺丝技术制备,呈现出一维中空纳米纤维结构,有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传输与分离,从而有效促进氧化还原反应,显著提高了降解效率。该复合材料具备全光谱的光吸收能力,不论在紫外‑可见光区还是红外光区均表现出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因此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对四环素(TC)的降解效果都显著。此外,所述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循环稳定性良好,便于回收利用;能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表现出良好的灭菌效果,避免了紫外线辐射可能带来的伤害和能源消耗,在医疗和生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1187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75011.0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云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改性生物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瞬态电磁脉冲改性生物炭在土壤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包括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应用;具体包括:降低土壤的CO2、N2O与CH4的累积排放量;提高土壤可溶解性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与速效磷的含量;瞬态电磁脉冲改性生物炭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的碳、氮和磷含量,因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够有效地吸附和减慢这些养分的流失。本发明提出的瞬态电磁脉冲改性生物炭在环境治理、土壤修复、水处理和农业生产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和推动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0805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06755.X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花米草水热炭在阻控滨海盐渍区域土壤氨挥发和提升土壤质量的方法及应用,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发现以互花米草为生物质采用双金属/粘土矿物的两相催化制备方法,反应时间短、能耗低,产物比表面积大且无需陈化;将其应用在滨海区域盐渍土中,该水热炭通过吸附土壤NH4+和提升微生物代谢活性影响土壤铵硝转化过程,降低盐渍土氨挥发达59.0%以上;同时增加土壤总氮含量为57.6%~60.4%,显著增强了氮肥的利用效率。此外,该水热炭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204.6%,对水稻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0.5%和1.5%的互花米草水热炭施加量可使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2.0%和10.6%。结合氨挥发抑制效果和水稻增产效果,本发明推荐0.5%的水热炭施加量。该方法适用于有阻控面源污染和改良土壤质量需求的盐渍土壤区域农业用地。
-
公开(公告)号:CN11850479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63484.3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中色资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卫晓锋 , 贾斌 , 孙紫坚 , 蒋永飞 , 程明辉 , 陈鑫 , 于潇 , 陈书客 , 蔡佳明 , 何均凡 , 曹文佳 , 罗佳竺 , 崔萌 , 祁欢欢 , 冯驰 , 张加明 , 朱秋萍 , 吕相辉 , 杜雷
IPC: G06Q10/04 , G06Q50/02 , G06Q50/26 , G06N5/04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F18/25 , G06F18/213 , G06V20/10 , G06V10/44 , C09K17/02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粉煤灰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智能化算法,挖掘不同土壤改良配比方案对应的土壤结构改良效果图像与方案本身之间的响应性关联关系,以及各个土壤结构改良效果图像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分析和推演出最佳的土壤改良配比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基于有限实验数据来进行最佳配比方案的推理,减少人工分析的周期,提高土壤改良方式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为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