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載貫穿本體通孔電容器及其形成技術
    51.
    发明专利
    晶載貫穿本體通孔電容器及其形成技術 审中-公开
    晶载贯穿本体通孔电容器及其形成技术

    公开(公告)号:TW201709365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TW105115059

    申请日:2016-05-16

    IPC分类号: H01L21/60

    摘要: 揭露使用貫穿本體通孔(TBV)而提供晶載電容之技術。依據若干實施例,TBV可形成於半導體層內,及介電層可形成於TBV及周圍半導體層之間。TBV可做為TBV電容器之一電極(例如陽極),及介電層可做為TBV電容器之介電體。在若干實施例中,半導體層做為TBV電容器之另一電極(例如陰極)。為此,在若干實施例中,整個半導體層可包含低電阻率材料,反之,在若干其他實施例中,例如藉由選擇性摻雜該些位置,可僅沿TBV本地之側壁提供低電阻率區。在其他實施例中,形成於介電層及半導體層間之傳導層做為TBV電容器之另一電極(例如陰極)。

    简体摘要: 揭露使用贯穿本体通孔(TBV)而提供晶载电容之技术。依据若干实施例,TBV可形成于半导体层内,及介电层可形成于TBV及周围半导体层之间。TBV可做为TBV电容器之一电极(例如阳极),及介电层可做为TBV电容器之介电体。在若干实施例中,半导体层做为TBV电容器之另一电极(例如阴极)。为此,在若干实施例中,整个半导体层可包含低电阻率材料,反之,在若干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借由选择性掺杂该些位置,可仅沿TBV本地之侧壁提供低电阻率区。在其他实施例中,形成于介电层及半导体层间之传导层做为TBV电容器之另一电极(例如阴极)。

    用於鰭片為主之電子元件的固態源極擴散接面
    57.
    发明专利
    用於鰭片為主之電子元件的固態源極擴散接面 审中-公开
    用于鳍片为主之电子组件的固态源极扩散接面

    公开(公告)号:TW201614852A

    公开(公告)日:2016-04-16

    申请号:TW104118477

    申请日:2015-06-08

    IPC分类号: H01L29/786 H01L21/336

    摘要: 固態源極擴散接面被敘述用於鰭片為主之電子元件。於一範例中,鰭片係形成在基板上。第一摻雜劑型的玻片被沈積在該基板之上及在該鰭片的下部之上。第二摻雜劑型的玻片被沈積在該基板及該鰭片之上。該玻片被退火,以使該等摻雜劑開始進入該鰭片及該基板。該玻片被移去,且第一及第二接觸部被形成在該鰭片之上,而不會接觸該鰭片的下部。

    简体摘要: 固态源极扩散接面被叙述用于鳍片为主之电子组件。于一范例中,鳍片系形成在基板上。第一掺杂剂型的玻片被沉积在该基板之上及在该鳍片的下部之上。第二掺杂剂型的玻片被沉积在该基板及该鳍片之上。该玻片被退火,以使该等掺杂剂开始进入该鳍片及该基板。该玻片被移去,且第一及第二接触部被形成在该鳍片之上,而不会接触该鳍片的下部。

    用於高壓場效應電晶體的延伸汲極結構
    58.
    发明专利
    用於高壓場效應電晶體的延伸汲極結構 审中-公开
    用于高压场效应晶体管的延伸汲极结构

    公开(公告)号:TW201607037A

    公开(公告)日:2016-02-16

    申请号:TW104115019

    申请日:2015-05-12

    IPC分类号: H01L29/772 H01L21/336

    摘要: 提出一種具有延伸汲極結構的平面和非平面場效應電晶體、及用以製造上述結構的技術。在一實施例中,場板電極係設置於一延伸汲極上,具有一場板介電質在兩者之間。場板係設置比電晶體閘極更遠離電晶體汲極。在另一實施例中,延伸汲極電晶體具有源極和汲極接觸金屬,約為場板和源極及/或汲極接觸金屬之一間距的兩倍。在另一實施例中,不同於閘極介電質的隔離介電質設置於延伸汲極與場板之間。在另一實施例中,場板可能直接地耦接至電晶體閘極電極或一虛擬閘極電極之一或更多者而無需上層互連。在一實施例中,深阱植入物可能設置於一輕摻雜延伸汲極與一基板之間以減少汲極主體接面電容並提高電晶體效能。

    简体摘要: 提出一种具有延伸汲极结构的平面和非平面场效应晶体管、及用以制造上述结构的技术。在一实施例中,场板电极系设置于一延伸汲极上,具有一场板介电质在两者之间。场板系设置比晶体管闸极更远离晶体管汲极。在另一实施例中,延伸汲极晶体管具有源极和汲极接触金属,约为场板和源极及/或汲极接触金属之一间距的两倍。在另一实施例中,不同于闸极介电质的隔离介电质设置于延伸汲极与场板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场板可能直接地耦接至晶体管闸极电极或一虚拟闸极电极之一或更多者而无需上层互连。在一实施例中,深阱植入物可能设置于一轻掺杂延伸汲极与一基板之间以减少汲极主体接面电容并提高晶体管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