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ILAGIGER VERBUNDWERKSTOFF IN FORM EINES BLECHS ODER BANDS, BAUTEIL MIT SOLCH EINEM VERBUNDWERKSTOFF SOWIE DEREN VERWENDUNG
    4.
    发明申请
    DREILAGIGER VERBUNDWERKSTOFF IN FORM EINES BLECHS ODER BANDS, BAUTEIL MIT SOLCH EINEM VERBUNDWERKSTOFF SOWIE DEREN VERWENDUNG 审中-公开
    三层复合物的板或带,这样的复合材料及其使用组件的形式

    公开(公告)号:WO2017191294A1

    公开(公告)日:2017-11-09

    申请号:PCT/EP2017/060727

    申请日:2017-05-04

    摘要: Es wird ein dreilagiger Verbundwerkstoff (1, 100, 200) in Form eines Blechs oder Bands mit einer am Verbundwerkstoff (1, 100, 200) eine mittlere Lage bildenden, ersten Kernschicht (2), aufweisend einen ersten Stahlwerkstoff (3, 103, 203), mit einer zweiten Plattierschicht (4), aufweisend einen zum ersten Stahlwerkstoff (3, 03, 203) unterschiedlichen zweiten Stahlwerkstoff (6, 106, 206), und mit einer dritten Plattierschicht (5) gezeigt, aufweisend einen zum ersten Stahlwerkstoff (3, 103, 203) unterschiedlichen dritten Stahlwerkstoff (7, 107, 207), wobei die zweite und dritte Plattierschicht (5) auf gegenüberliegenden Seiten (21, 22) der Kernschicht (2) walzplattiert vorgesehen sind und die äußeren beiden Lagen am Verbundwerkstoff (1, 100, 200) ausbilden, wobei bei gleichbleibender Dicke (d) des Verbundwerkstoffs (1, 100, 200) die Kernschichtdicke (k) des ersten Stahlwerkstoffs (3, 103, 203) der Kernschicht (2) über die Breite (8) des Verbundwerkstoffs (1, 100, 200) variiert. Um herausragende mechanische Eigenschaften zu ermöglichen, wird vorgeschlagen, dass sich der erste Stahlwerkstoff (3, 103, 203) der Kernschicht (2) durchgehend über die gesamte Breite (6) des Verbundwerkstoffs (1, 100, 200) erstreckt und formhärtbar ist, wobei der zweite und/oder dritte Stahlwerkstoff (6, 7, 106, 107, 206, 207) der Plattierschichten (4, 5) in der Plattierschichtdicke (p) der Variation der Kernschichtdicke (k) gegensinnig folgt und der zweite und dritte Stahlwerkstoff (6, 7, 106, 107, 206, 207) einen zum ersten Stahlwerkstoff (3, 103, 203) geringeren Kohlenstoffgehalt aufweisen.

    摘要翻译:

    这是一个三层复合(1,100,200)的中间层片材或带材与复合材料(1,100,200),所述第一芯层(2),包括的形式形成 第一钢材料(3,103,203)与第二包层(4),其包括第一钢材料(3,03,203)不同的第二钢材料(6,106,206),以及第三包层(5)中示出 包括第一钢材料(3,103,203)不同的第三钢材(7,107,207),所述(5)对所述核心层的导航用途berliegenden边(21,22)结合提供的第二和第三包层(2)辊 并且在复合材料(1,100,200)上形成两个层,第一钢材(3,103,200)的芯层厚度(k) (2)的整个宽度(8)上 (1,100,200)变化。 为了提供优异的机械性能,以ERMö均等化,所以建议在芯层的第一钢材料(3,103,203)(2)连续地在整个宽度(6)的复合材料(1,100,200)的和 formh BEAR是包覆层的rtbar,其中,所述第二和/或第三钢材料(6,7,106,107,206,207)(4,5)在相反的方向沿着在芯层厚度(k)的变化的包层(p)和 第二和第三钢材料(6,7,106,107,206,207)具有比第一钢材料(3,103,203)更低的碳含量,

    ARMATURE DE RUPTEUR DE PONT THERMIQUE POUR LA CONSTRUCTION DE BÂTIMENTS, ET RUPTEUR DE PONT THERMIQUE LA COMPORTANT
    5.
    发明申请
    ARMATURE DE RUPTEUR DE PONT THERMIQUE POUR LA CONSTRUCTION DE BÂTIMENTS, ET RUPTEUR DE PONT THERMIQUE LA COMPORTANT 审中-公开
    用于建筑物的热桥断路器框架以及包含相同结构的热桥断路器

    公开(公告)号:WO2017182531A1

    公开(公告)日:2017-10-26

    申请号:PCT/EP2017/059305

    申请日:2017-04-19

    申请人: UGITECH

    摘要: Armature (7) de rupteur de pont thermique pour la construction de bâtiments, caractérisée en ce qu'elle est réalisée en un acier inoxydable austénitique ou austéno- ferritique dont la composition, en % pondéraux, consiste en : traces ≤ C ≤ 0,08%; 1,5% ≤ Si ≤ 4,0%; 4,0% ≤ Mn ≤ 10,0%; traces ≤ Ni ≤ 7,0%; 16,0% ≤ Cr ≤ 23,0%; traces ≤ Mo ≤ 2,0%; traces ≤ W ≤ 1,0%; traces ≤Mo + W/2 ≤ 2,0%; traces ≤ Co ≤ 2,0%; traces ≤ Cu ≤ 3,0%; 0,10% ≤ N ≤ 0,25%; le reste étant du fer, des éléments d'alliage autres que ceux précédemment mentionnés et des impuretés résultant de l'élaboration, le total de ces autres éléments d'alliages et des impuretés ne dépassant pas 1,0%, et aucun de ces autres éléments d'alliage n'étant présent individuellement à une teneur supérieure à 0,5%, et en ce que l'indice de conductivité thermique IC calculé selon : IC = 22,2 + 2,1 (1 - IF/100) – 0,89 Si – 0,77 Ni - 0,44 Mn – 0,17 Cr - 0,16 Cu, avec IF = 6,7 Cr + 5,7 Mo + 0,7 Si – 8,6 Ni - 2,4 Mn - 0,5 Cu - 110 C – 150 N – 42,7 est ≤ 13,5. Rupteur de pont thermique comportant cette armature.

    摘要翻译: 一种用于建筑物建造的热断路器电枢(7),其特征在于,其由奥氏体或奥氏体不锈钢 无铁素体,其组成按重量%由以下组成:痕量≤C≤0.08%; 1.5%≤如果≤4.0%; 4.0%≤Mn≤10.0%; 痕迹≤Ni≤7.0%; 16.0%≤Cr≤23.0%; 痕量≤钼≤2.0%; 痕量≤W≤1.0%; 痕迹≤Mo+ W / 2≤2.0%; 痕量≤Co≤2.0%; 痕量≤Cu≤3.0%; 0.10%≤N≤0.25%; 剩余的铁,除前面提到的合金元素和发展中产生的杂质,这些合金元素的总量; 合金和杂质元素不超过1.0%,并且没有单独预定这些其他合金元素。 更高的内容à 0.5%,并且其中电导率指数等于; 热IC计算和oacute; 根据:IC = 22.2 + 2.1(1-IF / 100) - 0.89 Si - 0.77 Ni - 0.44 Mn - 0.17 Cr - 0.16 Cu,IF = 6.7 Cr + 5.7Mo + 0.7Si-8.6Ni-2.4Mn-0.5Cu-110C-150N-42.7≤13.5。 包含此电枢的热桥断路器。

    非調質機械部品用鋼線及び非調質機械部品
    8.
    发明申请
    非調質機械部品用鋼線及び非調質機械部品 审中-公开
    非热处理的机械零件为钢丝和Hicho质量机器零件

    公开(公告)号:WO2017122830A1

    公开(公告)日:2017-07-20

    申请号:PCT/JP2017/001287

    申请日:2017-01-16

    IPC分类号: C22C38/00 C22C38/04 C22C38/38

    CPC分类号: C22C38/00 C22C38/04 C22C38/38

    摘要: 質量%で、C:0.20~0.40%、Si:0.05~0.50%、Mn:0.50~2.00%、及びAl:0.005~0.050%を含み、残部がFe及び不純物を含み、金属組織が(35×[C%]+50)%以上のベイナイトを含み、直径をD、L断面における深さ50μm位置でのベイナイト粒の平均アスペクト比をAR、C断面における深さ50μm位置でのベイナイト粒の平均粒径をGDとした場合に、ARが1.4以上、(AR)/(L断面における深さ0.25D位置でのベイナイト粒の平均アスペクト比)が1.1以上、GDが(15/AR)μm以下、(GD)/(C断面における深さ0.25D位置でのベイナイト粒の平均粒径)が1.0未満を満足する非調質機械部品用鋼線。

    摘要翻译:

    质量%计,C:0.20〜0.40%以下,Si:0.05〜0.50%以下,Mn:0.50〜2.00%,及Al:0。 包括005〜0.050%,余量为Fe和杂质,所述金属结构;其中(35倍[C%] + 50)%或更多的贝氏体,贝氏体直径d,在L截面的深度为50μm的位置 AR晶粒的平均纵横比,在GD的情况下,用C的横截面的深度为50μm的位置贝氏体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AR为1.4以上,(AR)/(在L截面深度0.25D 贝氏体晶粒的平均纵横比)的位置为1.1以上,GD是(15 / AR)微米或更小,(GD)/(贝氏体晶粒的平均粒径在用C的横截面的深度0.25D的位置) 非热处理的机械零件为满足小于1.0的钢线。

    린 듀플렉스 스테인리스강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9.
    发明申请
    린 듀플렉스 스테인리스강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审中-公开
    亚麻籽双相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WO2017111437A1

    公开(公告)日:2017-06-29

    申请号:PCT/KR2016/014953

    申请日:2016-12-20

    发明人: 전종진 김봉운

    摘要: 린 듀플렉스 스테인리스강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이 개시된다. 본 발명의 일실시예에 따른 린 듀플렉스 스테인리스강은, 중량%로, 중량%로, 탄소(C) 0.05 내지 0.1%, 실리콘(Si) 2.0 내지 4.0%, 망간(Mn) 4.0 내지 8.0%, 크롬(Cr) 13.0 내지 15.0%, 질소(N) 0.05 내지 0.15%, 잔부 철(Fe) 및 기타 불가피한 불순물을 포함한다. 따라서, 듀플렉스 스테인리스강의 성분계 중 Cr, Ni, Mo 등의 합금 성분을 최소화 또는 배제하여 제조 원가를 최소화할 수 있으며, 30% 이상의 연신율을 확보할 수 있으며, 400계 범용강 수준의 내식성을 확보할 수 있다.

    摘要翻译: 公开了一种贫双相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合金节省型双相不锈钢,以重量计%按重量计%,碳(C)0.05〜0.1%,硅(Si)为2.0〜4.0%,锰(Mn)4.0〜8.0%,铬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Cr)13.0〜15.0%,氮(N)0.05〜0.15%,余量的铁(Fe)等不可避免的杂质。 因此,可以最小化通过最小化或排除合金组分如铬,镍,组分双相不锈钢沫的制造成本,也能够得到30%以上的伸长率,以确保铁素体普遍河流水平的耐腐蚀性

    굽힘 가공성이 우수한 고강도 열연 강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10.
    发明申请
    굽힘 가공성이 우수한 고강도 열연 강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审中-公开
    弯曲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WO2017111303A1

    公开(公告)日:2017-06-29

    申请号:PCT/KR2016/012892

    申请日:2016-11-10

    发明人: 김성환

    摘要: 강판의 화학 성분이 중량%로, C : 0.05~0.15%, Si : 0.01~1.0%, Mn : 0.5~2.5%, P : 0.06 % 이하, S: 0.01 % 이하, Al : 0.01~0.4%, Cr :0.1~1.0%, N : 0.001~0.006 %를 포함하고, Ti, Nb, V 및 Zr로 구성되는 군으로부터 선택되는 1종 또는 2 종 이상을 합계로 0.01~0.1%를 함유하고 잔부가 Fe 및 불가피한 불순물로 이루어지고, 강판의 미세 조직은 체적 분율로 페라이트를 50%이상 90%이하, 마르텐사이트와 베이나이트의 합이 10%이상 50%미만으로 함유하는 복합 조직을 갖는 동시에, 판재에 일축 10% 인장변형 후의 페라이트와 경질상 간의 상대 높이 변화 차이를 의미하는 하기 관계식 1을 만족하는 것을 특징으로 하는 굽힘 가공성이 우수한 고강도 열연 강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관계식 1] (RH hard )-(RH soft )

    摘要翻译:

    钢板与重量%的化学组成C:0.05〜0.15%以下,Si:0.01〜1.0%以下,Mn:0.5〜2.5%,P:0.06%以下,S:0.01%以下, 铝:0.01〜0.4%以下,Cr:0.1〜1.0%,N:含有0.001〜0.006%,钛,铌,总量的一种或从多种选自V和Zr的0.01〜0.1的 含有%和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包含掺杂剂,则钢板的显微组织是包含50%或更低10%以上的大于90%的铁素体体积分数,马氏体和贝氏体的总和的复合结构被小于50% 并且,单轴10%拉伸变形后的铁素体与硬质相的高度变化的差异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1) (RH <硬> < - >) - (RH <软>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