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86302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207718.X
申请日:2010-06-23
申请人: 东华大学 , 江阴市华晓纺织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周期性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后罗拉(7)之后设置有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所述的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上分别在粗纱经过处设置有凹槽结构(11),并且分别于连接有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器(4、6)。步骤:a.两根粗纱同时喂入;b.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转动时,该处的粗纱进入牵伸系统牵伸、加捻成纱,同时,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停止转动,该处的粗纱静止;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停止时,该处的粗纱静止,同时,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转动,该处的粗纱进入牵伸系统牵伸、加捻成纱。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涤粘混纺纱线结构多元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734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207700.X
申请日:2010-06-23
申请人: 东华大学 , 江阴市华晓纺织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元结构的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后罗拉(11)前部固定有三口集合器(5),所述的后罗拉(11)和中罗拉(12)之间,靠近后罗拉(11)处固定有V形开口集合器(10),所述的三口集合器(5)在其前、中、后部分别有一个开口,前、中部的开口结构相同,为中间是中间入口(8),外圈为两侧入口(6、7),三个入口(6、7、8)的上方分别有开口,后部的开口结构为V形、下方有圆形孔出口(9);所述的V形开口集合器(10)为矩形,中部有V形凹槽。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纤维混合不可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734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07700.X
申请日:2010-06-23
申请人: 东华大学 , 江阴市华晓纺织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元结构的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后罗拉(11)前部固定有三口集合器(5),所述的后罗拉(11)和中罗拉(12)之间,靠近后罗拉(11)处固定有V形开口集合器(10),所述的三口集合器(5)在其前、中、后部分别有一个开口,前、中部的开口结构相同,为中间是中间入口(8),外圈为两侧入口(6、7),三个入口(6、7、8)的上方分别有开口,后部的开口结构为V形、下方有圆形孔出口(9);所述的V形开口集合器(10)为矩形,中部有V形凹槽。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纤维混合不可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86302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07718.X
申请日:2010-06-23
申请人: 东华大学 , 江阴市华晓纺织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周期性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后罗拉(7)之后设置有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所述的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上分别在粗纱经过处设置有凹槽结构(11),并且分别于连接有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器(4、6)。步骤:a.两根粗纱同时喂入;b.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转动时,该处的粗纱进入牵伸系统牵伸、加捻成纱,同时,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停止转动,该处的粗纱静止;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停止时,该处的粗纱静止,同时,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转动,该处的粗纱进入牵伸系统牵伸、加捻成纱。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涤粘混纺纱线结构多元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64624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207731.5
申请日:2010-06-23
申请人: 东华大学 , 江阴市华晓纺织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涤纶和粘胶混纺竹节纱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包括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器(4)、后罗拉(5)、中罗拉(6)及前罗拉(7),所述的后罗拉(5)之后设置有喂入罗拉(3),所述的后罗拉(5)之前依次设置有中罗拉(6)和前罗拉(7),并形成三罗拉牵伸系统,所述的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器(4)与喂入罗拉(3)连接。所述的喂入罗拉(3)与后罗拉(5)安装在同一连体滑座上。步骤,a.两根粗纱同时喂入,一根粗纱先经过喂入罗拉(3)后进入三罗拉牵伸系统,另一根直接进入三罗拉牵伸系统;b.喂入罗拉(3)由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器(4)控制转速。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涤纶和粘胶混纺竹节纱的纺织技术中实现功能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24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462331.6
申请日:2023-04-26
申请人: 东华大学 , 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D01F6/44 , C08F289/00 , C08F220/4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丝胶蛋白接枝共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首先对丝胶蛋白进行表面化学改性,然后在引发剂以及加热条件下,将表面化学改性后的丝胶蛋白与丙烯腈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得到纺丝原液,最后利用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得改性丝胶蛋白接枝共聚丙烯腈纤维;表面化学改性所采用的改性剂为苯乙烯磺酸钠、衣康酸、乙烯基磺酸钠、丙烯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或甲基丙烯酸N‑羟琥珀酸亚胺酯;改性丝胶蛋白接枝共聚丙烯腈纤维中丝胶蛋白含量不低于18wt%;改性丝胶蛋白接枝共聚丙烯腈纤维的断裂强度>3.8 cN·dtex‑1,断裂伸长>35%,回潮率>8%;本发明的方法,既能提高丝胶蛋白的含量,提高纤维吸湿性,又能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23519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0464032.7
申请日:2021-04-28
申请人: 东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草纤维收集装置,包括传送组件、定位组件、成纱组件和卷绕组件;传送组件包括水平放置的网状传送带以及负压抽吸范围为传动带下方空间的负压抽吸装置,负压抽吸范围止于成纱组件;成纱组件包括沿X方向依次排列的加压柄、纱尾握持组件和加捻皮带组,X方向为垂直于传送带运动方向的水平方向,垂直于传送带运动方向的竖直方向为Z方向,传送带上方为Z方向的正方向,加捻皮带组由沿Z方向上下布置的加捻皮带G和加捻皮带H组成,加捻皮带G和加捻皮带H的传动方向呈一定的夹角且夹角平分线平行于X方向,加捻皮带G和加捻皮带H的间距为0。本发明的装置对纱尾的作用多样,能够精细调控对火草绒网的剥离与加捻。
-
公开(公告)号:CN111172652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0048902.8
申请日:2020-01-16
申请人: 东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湿凉爽双层面料的制备方法,先编织内层具有接触凉感和导湿作用同时外层具有吸湿作用的双层针织面料,再对内层表面进行轻度非连续亲水整理且对外层表面进行轻度非连续疏水整理,制得吸湿凉爽双层面料;内层主要由凉感锦纶、含有天然矿物质的聚酯纤维或采用新型纺纱技术制备的复合凉感纱线编织而成;最终制得的吸湿凉爽双层面料为由接触凉感导湿扩散层和吸湿扩散层组成的双层复合结构;接触凉感导湿扩散层部分区域亲水,部分区域疏水;吸湿扩散层部分区域亲水,部分区域疏水;吸湿扩散层整体的亲水性高于接触凉感导湿扩散层;该面料的接触凉感和散湿凉感的综合效果好,适合做夏季面料。
-
公开(公告)号:CN11139485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0134040.0
申请日:2020-03-02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D03D15/47 , D03D15/37 , D03D15/217 , D03D15/233 , D03D15/283 , D03D15/225 , D04B1/14 , D04H1/4391 , D04H1/4374 , D04H1/4382 , D02G3/04 , D04H1/43 , D04H1/4282 , D04H1/42 , D03D13/00 , B32B9/02 , B32B9/04 , B32B9/06 , B32B23/02 , B32B23/10 , B32B27/02 , B32B27/30 , B32B27/34 , B32B27/36 , B32B5/06 , B32B5/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湿匀缓发热面料及其织造方法,吸湿匀缓发热面料为采用针织、机织、非织造技术或者多层缝合技术织造三层结构的吸湿匀缓发热面料,三层结构由里层、中间层和外层组成;里层具有扩散导湿功能,中间层具有吸湿储湿功能,其吸湿能力和液态水分扩散速度均介于里层与外层之间;外层具有吸湿发热功能;本发明织成的吸湿匀缓发热面料达到最高温升值的温升速率小于1℃/min,面料达到最高温升值的时间与同类吸湿发热混纺纱线织造的纬平针织物相比要滞后1~3分钟,面料保热时间为21~25min;在相同加湿条件下,所述吸湿匀缓发热面料的发热面积比同类吸湿发热混纺纱线织造的纬平针织物多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497968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63095.1
申请日:2020-04-07
申请人: 东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车间的条筒高效运输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前车头、后车头和连接前车头与后车头的伸缩连结装置;前车头和后车头中的一个为主动车头,另一个为从动车头,或者二者都为主动车头;主动车头由动力传动系统、车轮和支架构成;从动车头由车轮和支架构成;前车头前端和/或后车头后端安装有启封装置;方法为:首先控制前进方向的前端开启、伸缩连结装置伸缩、主动车头运动,使得装置完全覆盖条筒,然后控制前进方向的后端封闭以及主动车头运动,直到到达指定位置,最后控制封闭端开启以及主动车头运动,直到条筒完全暴露在外。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能够灵活、快速地批量转移条筒,方法效率较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