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5589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04283.3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6/26 , C23C14/18 , C23C14/185 , C23C14/30 , C23C14/35 , C23C14/48 , C23C14/5806 , C23C14/5853 , C23C28/322 , C23C28/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绝缘衬底上直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提供一绝缘衬底;步骤2)于所述绝缘衬底的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形成锗层和石墨烯层;以及步骤3)对步骤2)所得结构中的所述锗层进行氧化挥发处理,以去除所述锗层,实现于所述绝缘衬底上直接形成石墨烯层。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绝缘衬底上直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解决了现有采用转移法和催化生长法制备绝缘衬底上石墨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55895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810803257.9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绝缘衬底上直接制备石墨烯量子点阵列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GOI结构,所述GOI结构包括绝缘衬底,和形成于所述绝缘衬底上的锗层;对所述GOI结构进行退火处理,以于所述绝缘衬底上形成锗量子点阵列;于所述锗量子点阵列上形成石墨烯量子点阵列,其中,所述石墨烯量子点阵列中各石墨烯量子点与所述锗量子点阵列中各锗量子点一一对应,且所述石墨烯量子点包裹所述锗量子点;以及对上一步骤所得结构中的所述锗量子点阵列进行氧化挥发处理,以去除所述锗量子点阵列,实现在所述绝缘衬底上直接制备所述石墨烯量子点阵列。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无法制备出排列有序的石墨烯量子点阵列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5589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03257.9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绝缘衬底上直接制备石墨烯量子点阵列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GOI结构,所述GOI结构包括绝缘衬底,和形成于所述绝缘衬底上的锗层;对所述GOI结构进行退火处理,以于所述绝缘衬底上形成锗量子点阵列;于所述锗量子点阵列上形成石墨烯量子点阵列,其中,所述石墨烯量子点阵列中各石墨烯量子点与所述锗量子点阵列中各锗量子点一一对应,且所述石墨烯量子点包裹所述锗量子点;以及对上一步骤所得结构中的所述锗量子点阵列进行氧化挥发处理,以去除所述锗量子点阵列,实现在所述绝缘衬底上直接制备所述石墨烯量子点阵列。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无法制备出排列有序的石墨烯量子点阵列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5589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0804283.3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绝缘衬底上直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提供一绝缘衬底;步骤2)于所述绝缘衬底的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形成锗层和石墨烯层;以及步骤3)对步骤2)所得结构中的所述锗层进行氧化挥发处理,以去除所述锗层,实现于所述绝缘衬底上直接形成石墨烯层。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绝缘衬底上直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解决了现有采用转移法和催化生长法制备绝缘衬底上石墨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934294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410100517.8
申请日:2014-03-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02 , H01L21/762 , H01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体上应变薄膜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埋氧层及形成于所述埋氧层上的顶层应变半导体层;所述顶层应变半导体层中形成有预设图形微结构;所述微结构包括一主体及分布于所述主体边缘的至少两条桥线;所述微结构下方的埋氧层被挖空,所述微结构处于悬空状态;所述桥线处于拉伸状态。本发明通过图形化在绝缘体上应变半导体层中形成预设图形微结构,并通过腐蚀去除微结构下方的埋氧层,使得微结构悬空,得到了悬浮条件下顶层应变半导体层的应力分布,从而改变顶层半导体层中微结构本身的固有应力,实现应力的调控。通过切断微结构的部分桥线,可以进一步增加应力,制备得到高质量、大应力的纳米应变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05321821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410328962.X
申请日:2014-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9/78 , H01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力可调的悬浮应变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顶层应变半导体层、埋氧层及半导体衬底的半导体结构,刻蚀顶层应变半导体层形成预设图形微结构及基座;所述微结构包括一对平板及连接于该一对平板之间的至少一条中心桥线;所述平板的外端连接于基座;S2:通过干法腐蚀去除所述微结构下方的埋氧层以释放微结构,使得所述平板应力弛豫,中心桥线应力增加。本发明通过弹性变形机制和图形化改变顶层应变半导体层本身的固有应力,使得平板应力弛豫,而中心桥线应力增加,从而实现应力大小及应力区域的调控,在绝缘体上应变半导体材料结构上制备高质量、大应变的应变纳米线,工艺简单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05321821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328962.X
申请日:2014-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9/78 , H01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力可调的悬浮应变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顶层应变半导体层、埋氧层及半导体衬底的半导体结构,刻蚀顶层应变半导体层形成预设图形微结构及基座;所述微结构包括一对平板及连接于该一对平板之间的至少一条中心桥线;所述平板的外端连接于基座;S2:通过干法腐蚀去除所述微结构下方的埋氧层以释放微结构,使得所述平板应力弛豫,中心桥线应力增加。本发明通过弹性变形机制和图形化改变顶层应变半导体层本身的固有应力,使得平板应力弛豫,而中心桥线应力增加,从而实现应力大小及应力区域的调控,在绝缘体上应变半导体材料结构上制备高质量、大应变的应变纳米线,工艺简单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04934294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410100517.8
申请日:2014-03-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02 , H01L21/762 , H01L2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7624 , H01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体上应变薄膜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埋氧层及形成于所述埋氧层上的顶层应变半导体层;所述顶层应变半导体层中形成有预设图形微结构;所述微结构包括一主体及分布于所述主体边缘的至少两条桥线;所述微结构下方的埋氧层被挖空,所述微结构处于悬空状态;所述桥线处于拉伸状态。本发明通过图形化在绝缘体上应变半导体层中形成预设图形微结构,并通过腐蚀去除微结构下方的埋氧层,使得微结构悬空,得到了悬浮条件下顶层应变半导体层的应力分布,从而改变顶层半导体层中微结构本身的固有应力,实现应力的调控。通过切断微结构的部分桥线,可以进一步增加应力,制备得到高质量、大应力的纳米应变薄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