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8135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33269.5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8C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C17/02
Abstract: 一种飞行器内传感器新型连接系统,涉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各类型飞行器连接领域;包括无线智能网络传感模块和网络协调模块;其中无线智能网络传感模块包括电源模块、数据获取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数据传送单元;网络协调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模块、处理控制模块、接口模块和供电模块;其中,数据获取单元包括敏感元件、信号调理模块和A/D转换模块;数据传送单元包括无线数据发射接收模块;接口模块包括网络适配器;本发明精减了大量的线缆和接插件,减少了相应的重量和体积,解决飞行器内部空间紧张的矛盾,提升了传感器布设的灵活性,系统的可裁减性以及缩短研制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3913635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410138115.7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1R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条件下材料表面电阻率的测试系统,其由定位以及传输系统、电阻测试系统组成。高温环境由高温加热炉来实现,利用红外测温仪监测材料表面温度变化,依据两电极法设计耐高温的测试电极,高温电极采用耐高温的石墨电极,高温传输线采用石墨线。测试时,首先对受试材料在高温炉内加热至一定的温度,然后迅速取出材料,放在耐高温绝缘底座上,在其自然冷却过程中连续监测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表面电阻率。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并在操作控制方便。将材料加热后,在高温炉外部测试材料表面电阻率,由耐高温的石墨电极与高温材料接触,同时采用石墨线与测试仪器相连,避免了高温对测试系统的影响,保证了测量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61242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29343.X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郭灵犀 , 李谦 , 潘红九 , 王玲 , 吴旭生 , 张志龙 , 孙宝亮 , 商学谦 , 张鹏宇 , 申泽帆 , 郑宇 , 张星 , 底亚峰 , 初立民 , 雷净 , 张浩 , 王斌 , 苗树喜 , 高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0012 , G06K9/6218 , G06K9/66 , G06T2207/20081 , G06T2207/300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染色图像CTC智能识别方法,其基于小样本数据集训练,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小样本数据集训练;读入采集的原始荧光图像;图像质量评估;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基于模型的隐性特性匹配;基于特征的显性特性过滤;对疑似CTC目标进行标注、计数;生成供判读用的疑似CTC细胞图像。该方法针对数据集的体量,设计与之匹配的合理的网络模型用于训练,将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隐性规则”与基于特征方法的“显性规则”相结合,并辅以若干预处理方法,目的是:在数据集不够大、复杂背景下,仍然能够得到足够精确的CTC识别算法模型对CTC进行智能识别,解决CTC识别结果的“漏检”问题,同时有效降低CTC识别结果的“误检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56828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503082.7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力生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硅谐振式传感器的压力生成方法。它包括:步骤一:数据采集,步骤二:数据转换,步骤三:计算最终输出的压力值P。使用本发明的效果是:①与传统压力测量传感器相比,具有较高测量精度。总压在1MPa量程内不超过300Pa,静压在500KPa量程内不超过120Pa。②基于本方法,硅谐振式传感器可在(-40,60)℃的范围内进行高精度压力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30799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14381.5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图像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降低漏检率,提升目标检测的准确度。本申请公开的图像识别方法包括:读取待处理图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图像;加载深度神经网络的权重系数;将所述第一图像输入所述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目标的预测,得到预测结果;根据所述预测结果,在待处理图像中绘制识别目标。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图像识别装置及存储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087628A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910250095.1
申请日:2009-12-0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故障树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软件功能分析的软件故障树生成方法。本发明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分析,创建数据流图和控制流图后,根据数据流图和控制流图来建立软件故障树。本发明有效地结合了演绎法和合成法,从系统功能分析入手,逐步推导生成软件故障树,可以兼顾各节点的故障原因,全面而准确的进行分析。本发明可以有效的进行软件故障树的建立,辅助软件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845917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142190.9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测量空气流速及空气中颗粒物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利用两个激光粒子计数器测量穿过同一通道内的空气中颗粒物,分别获得两个激光粒子计数器的输出函数;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两个激光粒子计数器的输出函数,建立互相关函数,寻峰得到空气中颗粒物运动的延时估计值;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的延时估计值,计算步骤一中通道内的风速;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的风速,计算步骤一中通道内单位体积的空气颗粒物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930363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036578.1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郭灵犀 , 潘红九 , 张鹏宇 , 张志龙 , 孙宝亮 , 商学谦 , 郑宇 , 马鸣 , 李萌萌 , 吴旭生 , 王玲 , 李谦 , 张星 , 方洪 , 雷净 , 王斌 , 苗树喜 , 高鹏 , 张健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模糊图像清晰度评价值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提取待分析图像中的有效区域,所述有效区域为包含有目标图像信息的区域;去除所述待分析图像的均匀背景噪声;确定有效区域中每个像素的目标梯度;根据每个像素的目标梯度和与该像素对应的预设权重确定整个待分析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所述清晰度评价值用于表征待分析图像中目标图像信息区域的清晰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模糊图像清晰度评价值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对非平面的探针图像进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678867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51743.7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邱长泉 , 陈勇 , 薛志超 , 张艳溶 , 袁延荣 , 施睿 , 郭心怡 , 罗晓宇 , 庄传刚 , 贾现普 , 滕迪 , 李少伟 , 张凡 , 艾炜 , 李彬 , 陈燕扬 , 王斌
IPC: H04B7/1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18506
Abstract: 通用高效实时准实时遥测数据处理平台,涉及航空航天、遥测遥控数据处理领域;包括传输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层;传输层接收外部飞行器无线检测站传来的遥测数据,转换为遥测数据流,并传输至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对遥测数据流进行校验,当遥测数据流为完整全帧时,将全帧遥测数据流发送至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接收数据访问层传来的全帧遥测数据流,并根据数据访问层中配置参数对全帧遥测数据流进行解析,将各遥测数据转换为遥测数据物理量,并将遥测数据物理量发送至应用层;应用层:接收业务逻辑层的数据解析模块传来的遥测数据物理量,并进行显示。本发明缩短软件研制周期,提高数据处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91363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38115.7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1R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条件下材料表面电阻率的测试系统,其由定位以及传输系统、电阻测试系统组成。高温环境由高温加热炉来实现,利用红外测温仪监测材料表面温度变化,依据两电极法设计耐高温的测试电极,高温电极采用耐高温的石墨电极,高温传输线采用石墨线。测试时,首先对受试材料在高温炉内加热至一定的温度,然后迅速取出材料,放在耐高温绝缘底座上,在其自然冷却过程中连续监测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表面电阻率。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并在操作控制方便。将材料加热后,在高温炉外部测试材料表面电阻率,由耐高温的石墨电极与高温材料接触,同时采用石墨线与测试仪器相连,避免了高温对测试系统的影响,保证了测量的可操作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