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76482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457894.1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字样机的弹箭运动包络精细化预测方法,属于火箭数字化仿真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在动力学软件生成运动轨迹的基础上,将数字样机引入仿真中,实现数据的自动读入,运动坐标系的自适应调整,生成相应的运动轨迹,用于弹箭起飞、分离过程中的飞行姿态分析及静动态干涉检查;通过将运动数据由运动对象在飞行坐标系下的位姿信息向数字样机运动中心坐标系的自动转换,避免了以往在数据转换过程中对于坐标系位置和方向的人工判断,保证了仿真输入条件的正确。
-
公开(公告)号:CN104977169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510179102.9
申请日:2015-04-1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箭发动机冷摆数字试验方法,包括,S1,设置仿真环境初始化参数;S2,基于发动机三维模型构建包含真实运动机构和状态的运动机构模型,在软件中对火箭发动机、伺服机构进行安装;S3,定义火箭发动机的运动机构的运动方程;S4,根据发动机运动机构的运动方程开始运行冷摆的数字试验,进行动态干涉检查。本发明整套方法技术完整、步骤合理、操作规范、项目全面,在设计早期验证了相关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充分体现了仿真对实物试验的预示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70249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47470.8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大火箭起飞漂移离散仿真方法,(1)建立火箭、活动发射平台、活动发射平台上的地面设施的三维模型,并按照实际发射状态进行装配定位;(2)从火箭起飞开始到关注的时间段进行仿真,获取该时间段内火箭起飞高度、最大漂移量大小及滚转姿态数据;(3)对关注的时间段进行离散仿真,对离散后的每个时刻进行如下处理:(3.1)从步骤(2)的结果中查找该时刻对应的火箭起飞高度、最大漂移量大小及滚转姿态数据;(3.2)根据该时刻最大漂移量数据,以火箭发射轴心为圆心,最大漂移量为半径,结合此刻火箭的滚转姿态数据,制作沿发射轴心的圆周路径;(3.3)根据上述得到的圆周路径计算并记录火箭尾部与所有关注对象之间的最小间距。
-
公开(公告)号:CN105489102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511022113.2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赵博 , 邱亚男 , 刘岭 , 郑东升 , 胡辉彪 , 陈思佳 , 吴魁 , 聂蓉梅 , 皮赞 , 李莉 , 周培 , 陈仁越 , 李澍 , 王哲 , 贾瑞林 , 郭逸婧 , 刘敏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三维交互式培训训练系统包括:三维模型数据库、出题模块、浏览模块、练习模块和考试模块;三维模型数据库存储三维模型数据;出题模块创建三维模型的零组件拆装任务,并记录三维模型拆装顺序,同时在创建任务过程中添加各工序必要的提示信息以及针对创建任务过程中正确与错误的操作,设置操作响应;浏览模块显示出题模块创建的任务的执行情况以及并从不同视角进行查看以及生成爆炸图和剖视图;考试模块从出题模块中调用任务,并进行任务完成;练习模块从出题模块中调用任务,进行练习。本发明能够帮助迅速掌握产品的拆卸和装配过程操作,显著地提高培训或训练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916182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0278780.0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9B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浸式虚拟现实维修与培训仿真系统包括:位置跟踪子系统、三维模型数据库、节点管理子系统、节点渲染子系统、投影子系统;三维模型数据库,存储三维模型数据;位置跟踪子系统,将使用者的空间位置信息,输出到节点管理子系统;节点管理子系统,将三维模型和使用者的空间位置信息,发送到节点渲染子系统;节点渲染子系统,将三维模型进行渲染,渲染后的图像发送到投影子系统;节点渲染子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使用者的头部眼点位置和手部操作信息,得到人眼视野范围内应该显示的图像信息,将更新的图像发送至投影子系统;投影子系统,将图像信息并进行显示。本发明能够以直观方式来呈现培训和训练场景,达到参与者身临其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951589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083655.3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成熟度的运载火箭数字样机设计方法,首先建立总成骨架模型,在总成骨架模型中创建并发布针对各个分系统的几何外形约束;然后建立主承力结构模型,实现主承力结构的结构设计、性能仿真、物资备料和工装设计的协调匹配;接着建立功能性结构细节模型,确保其具备可装配性和可维修性;最后完成运载火箭各子级和全箭数字样机数字模装,确保各子级和全箭数字样机的协调匹配;进行技术状态固化,完成受控发布。本发明实现了并行协同,有效提高了设计质量,减少设计更改和反复,提高总装配一次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8799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03967.1
申请日:2016-02-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20 ,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箭总体骨架曲面搭建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航天产品数字化设计与系统仿真技术领域,属于运载火箭总体骨架三维设计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骨架曲面要素数据库、骨架参数输入模块、绝对坐标变换模块和骨架曲面搭建模块。本发明的骨架曲面要素数据库所包含骨架曲面要素涵盖了火箭总体骨架曲面设计所必需的曲面要素,骨架曲面要素的外形参数和位置参数满足火箭总体骨架曲面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552825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1020897.5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刘岭 , 赵博 , 郑东升 , 邱亚男 , 胡辉彪 , 陈思佳 , 吴魁 , 聂蓉梅 , 皮赞 , 李莉 , 李澍 , 陈仁越 , 周培 , 王哲 , 贾瑞林 , 郭逸婧 , 刘敏 , 谢汶姝 , 刘俊涛
IPC: G06F9/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9/5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装备培训系统主程序与多媒体课件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通用培训系统主程序与多媒体课件间的跨平台(Windows平台和Android平台)通信控制;只需要在培训系统主程序端与多媒体课件端各增加一个通信控制功能模块,并约定好通信类型、通信协议内容及通信过程控制即可实现稳定通信,技术实现简单,通信稳定;能够容易地扩展培训系统主程序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效能,缩短训练周期,提高训练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944104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711125091.1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一种Creo动静态干涉检查结果快速反馈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静态干涉检查结果快速反馈子系统和动态干涉检查结果快速反馈子系统,静态干涉检查结果快速反馈子系统实现基于Creo模型的自动化的快速静态干涉检查,动态干涉检查结果快速反馈子系统实现基于Creo模型的动态干涉检查及结果反馈。本发明解决当前航天产品研制中动静态干涉检查时存在的计算结果二次操作、结构化表单自动生成、拟合轨迹运动方程快速定义以及时间历程曲线自动后处理等问题,从而实现更快、更细、更准确地发现不协调问题的目标,大幅提高数字模装试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570249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610947470.8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大火箭起飞漂移离散仿真方法,(1)建立火箭、活动发射平台、活动发射平台上的地面设施的三维模型,并按照实际发射状态进行装配定位;(2)从火箭起飞开始到关注的时间段进行仿真,获取该时间段内火箭起飞高度、最大漂移量大小及滚转姿态数据;(3)对关注的时间段进行离散仿真,对离散后的每个时刻进行如下处理:(3.1)从步骤(2)的结果中查找该时刻对应的火箭起飞高度、最大漂移量大小及滚转姿态数据;(3.2)根据该时刻最大漂移量数据,以火箭发射轴心为圆心,最大漂移量为半径,结合此刻火箭的滚转姿态数据,制作沿发射轴心的圆周路径;(3.3)根据上述得到的圆周路径计算并记录火箭尾部与所有关注对象之间的最小间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