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46827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0910119777.9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4 , H01M4/0459 , H01M4/139 , H01M4/1395 , H01M4/70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制造方法,可以提高具备开孔集电体的电极的生产率。在集电体材料(30)的一侧面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阻蚀层(31),在集电体材料的另一侧面上形成规定图案的阻蚀层(32)。通过蚀刻处理在该集电体材料上形成通孔(20a、23a)。将电极浆料涂敷在形成有通孔(20a、23a)的集电体材料上,而并不除去阻蚀层(31、32)。即,因为通孔(20a、23a)由阻蚀层(31)闭塞,所以电极浆料不会通过通孔(20a、23a)漏出。由此可以沿水平方向输送集电体材料,可以提高电极的生产率。另外,阻蚀层(31、32)由PVdF构成,在使PVdF熔化的加热干燥工序中除去阻蚀层(31、32)。
-
公开(公告)号:CN1938802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580010863.6
申请日:2005-03-31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解质电容器,该有机电解质电容器即使在-20℃下也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和高容量。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解质电容器,在具有正极、负极以及能够传输锂离子的电解质的有机电解质电容器中,可以得到这样一种有机电解质电容器,该有机电解质电容器即使在-20℃的低温下也具有高放电容量,同时可以获得高电压和高能量密度,其中,所述正极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采用中孔炭材料,在该材料中,孔径不低于3nm的孔所占的体积不小于0.10ml/g,所述负极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1521291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910117822.7
申请日:2009-02-25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G11/26 , H01G11/86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2004/021 , Y02E60/13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电极、电极的制造方法及管理方法,其对蓄电装置中的电极的预嵌入时间进行评价。在开设有孔的集电体表面上设置电极用复合层。例如,复合层由活性物质、导电助剂、粘结剂等构成。对于上述结构的复合层,例如构成为浆料并涂敷在集电体表面上。使涂敷后的复合层干燥而制造电极。使用该电极组装蓄电装置。在组装时,在负极中预嵌入锂离子,根据电极的透气度判断该预嵌入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0380726C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98802065.3
申请日:1998-01-20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13 , H01M4/04 , H01M4/137 , H01M4/602 , H01M4/74 , H01M4/742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H01M2010/4292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解质电池,具有锂盐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作为正极、负极及电解液。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分别具有贯穿表面与里面的孔,负极活性物质能可逆地附载锂,而来自负极的锂通过与负极或正极对置配置的锂的电化学接触而被附载。该锂的对置面积为负极面积的4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138058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580004509.2
申请日:2005-10-19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72 , H01G11/06 , H01G11/12 , H01G11/28 , H01G11/38 , H01G11/62 , H01G11/70 , H01G11/86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量密度、输出密度高的高容量的锂离子电容器。该锂离子电容器,具有正极(1)、负极(2)以及作为电解液的锂盐的非质子性有机溶剂溶液,正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和/或阴离子的物质,负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正极和负极短路后的正极和负极电位小于或等于2.0V,由隔着隔板(3)交替层叠的正极(1)和负极(2)构成电极单元(10),电池由2个或2个以上的电极单元构成,在电极单元之间配置锂金属(4),通过使锂金属和负极和/或正极电化学接触,预先将锂离子承载在负极和/或正极中。
-
公开(公告)号:CN1954397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580001396.0
申请日:2005-10-28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38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9/155 , H01G11/06 , H01G11/60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温下连续充电时容量保持率高,耐久性好的电容器。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具有正极、负极以及作为电解液的锂盐的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电解质溶液,其特征在于,正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和/或阴离子的物质,负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的物质,对负极和/或正极掺杂锂离子,以使得正极和负极短路后的正极电位小于或等于2.0V,并且,上述电解液中含有碳酸亚乙烯酯或其衍生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350432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0810130766.6
申请日:2008-07-17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G11/08 , H01G11/28 , H01M10/0525 , H01M4/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11/06 , H01G11/12 , H01G11/38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G11/70 , H01M4/133 , H01M4/137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4/606 , H01M4/72 , H01M4/742 , H01M10/044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4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H01M12/005 , H01M2004/028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能够在确保耐久性的同时提高蓄电装置的能量密度以及输出密度。配置在电极层叠单元(12)的中央的负极(15)具有:负极集电体(16),其具有大量通孔(16a);以及负极复合层,其涂敷在负极集电体上。另外,隔着负极配置有正极(13、14),在一侧的正极(13)上设置正极复合层(20),其含有具有高容量特性的钴酸锂,另一侧的正极(14)上设置正极复合层(22),其含有具有高输出特性的活性碳。通过设置上述正极,可以提高能量密度以及输出密度。此外,经由负极集电体的通孔,可以使离子在正极复合层(20、22)之间移动,因此可以消除高速放电后正极电位的偏差,可以确保蓄电装置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341624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0680048175.3
申请日:2006-12-12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70 , H01M10/052 , H01G11/26 , H01M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G11/06 , H01G11/30 , H01G11/50 , H01G11/86 , H01M2/162 , H01M2/1626 , H01M2/1653 , H01M2/1673 , H01M4/043 , H01M4/1395 , H01M4/382 , H01M4/742 , H01M4/80 , H01M6/5005 , H01M10/052 , H01M2010/4292 , Y02E60/13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 Y10T29/417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其包括电池或电容器用的、作为锂离子供给源的锂金属箔。将集电体(4)和由纸或树脂非织造织物形成的隔板(3)预先加压连接到电池或电容器用锂金属箔(1)的相对面上,使之成为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165829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710163254.5
申请日:2007-10-19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使锂离子电容器获得高能量密度、高输出密度、高耐久性的负极材料。通过将002面的平均晶面间距为0.335~0.337nm的石墨用于构成锂离子电容器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实现高能量密度化。而且,通过将石墨的粒径、D50的值、及D90和D10的差,分别规定在规定范围内,可以提高输出特性和改善循环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53588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680032109.7
申请日:2006-07-28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G9/058 , H01G9/016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70 , H01G11/06 , H01G11/12 , H01G11/24 , H01G11/26 , H01G11/34 , H01G11/52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其能量密度、输出密度高且安全性好。该锂离子电容器具有:正极(1),其由可以可逆地掺杂锂离子和/或阴离子的物质构成;以及负极(2),其由可以可逆地掺杂锂离子的物质构成,并且具有含有锂盐作为电解质的非极性有机溶剂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1)和负极(2)隔着隔板层叠或卷绕,正极(1)的面积小于负极(2)的面积,且在层叠或卷绕状态下,正极面包含在负极面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