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344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3338.1
申请日:2024-01-26
申请人: 浙江中浩应用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IPC分类号: G06T7/00 , G06T5/60 , G06N3/0475 , G06N3/09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生成对抗网络辅助的金属疲劳影像增强方法及系统,包括:收集金属表面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得到数据集;构建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将金属的特定属性以及金属的疲劳损伤特征作为条件信息输入;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最小化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之间的差异来优化网络参数,并使用损失函数平衡生成器和判别器的训练过程;使用测试集评估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是否满足要求,评估标准包括图像增强效果和疲劳损伤的检测精度;将待增强的金属表面图像输入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生成高分辨率的增强图像。本发明有益效果:图像增强:通过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增强金属表面图像,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使金属疲劳裂纹和损伤等特征更清晰可见。
-
公开(公告)号:CN1186142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95618.2
申请日:2024-07-05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IPC分类号: A01D4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定向抛撒装置,涉及联合收割机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外导向机构和内导向机构;机架具有贯穿的中心通道;外导向机构包括抛撒框和偏摆驱动机构;抛撒框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抛撒框设置在机架一侧;偏摆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能够带动抛撒框的出料口改变朝向;内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片组和第二导向片组,第一导向片组和第二导向片组均设置在中心通道内;第一导向片组具有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能够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导向片组具有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二导向板,第二导向板能够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具有夹角。实现粉碎物的定向抛撒,降低其对种植作物的生长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60221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0473362.1
申请日:2023-04-28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组培苗分割‑接种作业的流水线,包括输送机构、切苗装置和植苗装置,组培苗输送带上的组培苗经由人工将其摊开并逐颗投掷到切苗装置中,切苗装置分别设置在培养罐输送带两侧,人工将苗放置在投苗漏斗处,经由行对转动的挤压辊将需切割的组培苗经由切割刀片将其切分,并经由下苗口掉入导向管准备植苗;每两个节拍可完成两罐的植苗‑固苗作业。经由切苗装置切分的组培苗通过不同方向植苗导向管的末端经固定板设置在培养罐的上方;保证组培苗在容器中的均匀性,每罐放置的组培苗,分别由横纵植苗管落入罐中。本发明可以以简单、强度低的人工作业替代专业要求高、劳动密集程度大的组培苗的快速切割、接种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7769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79490.X
申请日:2024-02-18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包括前行走系统、变速箱体和后行走系统,前行走系统和后行走系统均具备升降功能,在系统的统一控制下实现整机底盘的升降,通过该发明可解决目前茶园掘耕机在不同山区环境下的通过性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不同耕作环境下对耕深调整的苦难,整机通过一键操作实现高度升降,极大的增加的整机的便捷性和劳动力。该机简便的结构设计和极高的通用性,可帮助掘耕机实现任何场地的行走;创新设计的调整机构简单、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3797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95518.8
申请日:2022-11-27
申请人: 浙江唐诗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应博凡 , 王洋军 , 何广才 , 俞国红 , 黄伟 , 武萌 , 任宁 , 陈志东 , 俞燎远 , 王校常 , 赵树武 , 任永业 , 杨晓平 , 蒋深 , 高慧 , 方庭兴 , 梁栋 , 杨槐均 , 孟建 , 陈逾辉 , 盛陈钿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掘耕机,包括,箱体、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掘耕机构、履带行走机构、扶手机构和外壳;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发动机、传动皮带和驱动皮带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转轴组、传动齿轮组、动力输入轴、掘耕动力输出轴和履带动力输出轴;所述掘耕机构包括:驱动曲柄、摆臂摇杆、掘地连杆和掘耕耙齿,所述掘耕耙齿与掘地连杆的摆臂铰接端相连;所述履带行走机,包括:由履带板链连接而成履带以及导向链轮、主动链轮和链轮定位板和外挂连接板,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履带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外挂连接板两端分别与链轮定位板和箱体相连,所述掘耕机构设置在所述履带与所述箱体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22840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45810.4
申请日:2024-03-26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IPC分类号: G06F30/1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茶园掘耕机优化设计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涉及掘耕机优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仿生学原理对刀具进行优化,以降低耕作阻力,提高耕深;参考拖拉机变速箱的结构对动力系统中的变速箱的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对变速箱的参数进行优化,以减小结构尺寸,提高传动效率;基于茶园掘耕机的工作环境对底盘系统进行优化,以提高运行稳定性和效率;基于优化后的茶园掘耕机的运动仿真对工作参数进行优化,以使相邻两次掘耕点相邻且不重叠,优化掘耕轨迹。本发明可同时对刀具、变速箱、底盘系统和掘耕轨迹进行优化,研制适宜山区茶园的茶园掘耕机,补齐山区茶园掘耕的机械化短板,推进标准化、现代化茶园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79815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73299.1
申请日:2024-03-11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IPC分类号: A01D45/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毛豆收获机,涉及脱荚机技术领域,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脱荚对辊组件、设置于机架上的豆荚输送带、设置于机架上的清选辊、与行走装置、脱荚对辊组件、豆荚输送带以及清选辊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以及与驱动装置和导航相机通信连接的控制系统,机架上设置有导航相机,机架下方设置有行走装置,机架前端固定设置有引导架;引导架能够将青毛豆植株引导至脱荚对辊组件中;豆荚输送带位于脱荚对辊组件下方;豆荚输送带能够将豆荚输送至清选辊上,清选辊下方设置有能够筛选出豆荚的风选装置和能够盛装豆荚的中转箱。本发明提供的青毛豆收获机能够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并提高青毛豆的脱荚采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0224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63494.4
申请日:2023-12-21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培苗接种装置,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回转部;放苗工位,其设置于回转部上,且回转部能够带动放苗工位绕所述回转部的竖直轴线转动,放苗工位用于放置组培苗;两端切苗工位,其安装于机架上,且位于回转部外侧,能够修剪组培苗端部和根部的茎叶;中段分苗工位,其安装于机架上,且位于回转部外侧,能够沿组培苗茎向切割,将组培苗一分为二;取苗移栽接种工位,其安装于机架上,且位于回转部外侧,能够通过夹爪夹持放苗工位上切割后的组培苗,并将其移栽入组培瓶内,完成接种。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组培苗接种方法,通过机器替代人工切苗接种,减低人工作业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0198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63578.8
申请日:2023-12-21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茶蓬面接触式仿形采摘装置及其割台控制方法,包括伺服电机、丝杠滑台直线升降模组、机架、割台挂接机构、割台和蓬面仿形机构;通过单片机对角度传感器采集的数字信号进行计算,获取当前蓬面三个仿形机构摆动杆的角度变化情况。通过检测仿形机构摆动杆角度变化信息,获取仿形板的空间尺度变化信息。将三个角度传感器角度信息变化值与仿形机构摆动杆本身尺寸参数代入几何公式中,计算当前蓬面的斜率变化情况。将电位置参数与挂接平台及割刀尺寸参数进行联合反求,获取割刀的位置信息,计算此时空间中挂接割刀的斜率。比较两者之间的斜率差值,对伺服电机的输出进行调控,实现蓬面形态自适应调控割刀位置,改善茶叶采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14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65983.X
申请日:2023-06-07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IPC分类号: G01B1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果园轨道壁厚测量的挂接式检测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和测量机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框架和挂接板,行走框架上安装有行走轮,挂接板安装在行走框架前端;测量机构安装在行走框架上,测量机构包括测量组件和耦合剂进给组件;测量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超声波传感器、触动开关、上楔形块和下楔形块,超声波传感器和触动开关安装于下安装板上;耦合剂进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推拉活塞、耦合剂盛料筒和进给管,进给管一端连通耦合剂盛料筒底部,另一端穿过下楔形块后其末端出料口竖直朝下并位于超声波传感器正下方。本发明有效降低了检测人员劳动强度,降低检测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