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发热颗粒的制备方法、原位发热颗粒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14430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41214.7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烟台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低碳烷烃深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原位发热颗粒的制备方法、原位发热颗粒及其应用。原位发热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金属盐、载体和助熔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进行高温熔融处理并冷却;S2.将步骤S1获得的产物研磨成粉末;S3.将步骤S2获得的产物添加到金属盐水溶液中进行浸渍;S4.将步骤S3获得的产物干燥成型后进行焙烧。原位发热颗粒与脱氢催化剂在流化床低碳烷烃脱氢中掺混使用,可解决现有流化床技术中的热量供给问题,减少或免除催化剂烧焦再生过程中的燃料补给;且可避免添加燃料时高温再生催化剂与原料烃类直接接触引发的热裂解和生焦等副反应,提高反应选择性和目标产物收率。

    一种复合型杂多酸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2576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425717.0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烟台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杂多酸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调配特定的原料比、采用特殊的制备方法制备杂多酸盐与多元金属氧化物的复合型催化剂,该工艺通过控制沉淀的顺序和条件,精确地控制杂多酸盐和多元金属氧化物的组成和配比,从而提高了原料的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所述催化剂的结构式为PaVbMo11FecBidAeBfCgOh;在常压下,反应温度为270℃时,反应进行200h后催化剂无明显失活,异丁醛转化率≤99.5%,甲基丙烯酸选择性≤95.3%。

    一种隔壁萃取精馏分离正丁烷-异丁烷-丁烯的装置和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20080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0533482.7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烟台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壁萃取精馏分离正丁烷‑异丁烷‑丁烯的装置,其包括隔壁萃取精馏塔;所述的隔壁萃取精馏塔中沿塔的延伸方向设置一个将其内腔分隔的分隔壁,所述的分隔壁上端延伸至塔顶,下端与塔底之间留有空隙,使被分隔的两部分空间在塔底部连通;所述的分隔壁将精馏塔的内腔分隔为萃取段和分离段;所述的分离段中部设置一个隔板,将其分隔成上端的分离段Ⅰ和下端的分离段Ⅱ。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上述装置隔壁萃取精馏分离正丁烷‑异丁烷‑丁烯的工艺。本发明用一个复合隔壁萃取精馏塔完成,减少了分离装置,节省设备投资成本;解决该体系中组分多,沸点接近,组分分离困难、能耗高的问题。

    一种高活性聚异丁烯的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468065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332789.6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烟台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聚异丁烯的生产装置,按照反应顺序依次包括进料系统、管式反应塔与反应液冷却装置;所述的进料系统包括预冷装置与液体分布器;所述的预冷装置包括异丁烯预冷器与溶剂/引发剂预冷器;所述的异丁烯预冷器与所述的溶剂/引发剂预冷器分别连通液体分布器;所述的液体分布器设置于管式反应塔的顶部。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装置生产高活性聚异丁烯的方法。本发明可使引发剂与异丁烯原料混合的更加均匀,获得产率更高、分子量易于控制、端基α‑双键含量更高的产品。

    一种强化CO2吸收的单板多通道并行微反应器系统和强化吸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64837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371449.3

    申请日:2018-11-18

    Applicant: 烟台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化CO2吸收的集分布、混合通道于单板单面上的多通道并行微反应器系统及方法。本方法采用一种多通道并行微反应器系统,并且分布通道与混合通道同在一块板的一侧,使含CO2气体物料和吸收液分别均匀的分布在微通道内,在微通道内于0.1~5.0MPa、10~200℃、0.001~50秒下,快速混合、吸收。每个单元由一个混合吸收单元和一个换热单元板组成。所述系统由上盖板、下底板以及无数个单元层层叠加组成;本发明实现了在单块板上毫秒至微秒内进行原位换热和吸收,是一种可实现快速放大的微反应技术,为煤化工、天然气、石油化工等领域CO2的吸收提供了一种高效吸收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