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01114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1021653.4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潜器无动力下潜实时信息的深海海流计算方法,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通过船载ADCP测量信息、深潜器无动力下潜实时信息以及深潜器搭载的ADCP测量信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最终获得全海深范围的海流信息。本申请可以解决目前船载ADCP测流工作水深不能满足深海水深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深潜器常规下潜航次数据获得全海深范围内的海流信息,同时也可用于以往深潜器下潜数据的二次挖掘利用,无需额外的海上作业,是获得深海全海深范围海流数据的一种便利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501114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021653.4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潜器无动力下潜实时信息的深海海流计算方法,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通过船载ADCP测量信息、深潜器无动力下潜实时信息以及深潜器搭载的ADCP测量信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最终获得全海深范围的海流信息。本申请可以解决目前船载ADCP测流工作水深不能满足深海水深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深潜器常规下潜航次数据获得全海深范围内的海流信息,同时也可用于以往深潜器下潜数据的二次挖掘利用,无需额外的海上作业,是获得深海全海深范围海流数据的一种便利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61052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010350052.7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海床蚀积动态监测系统。该海床蚀积动态监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下探测系统和水面数据通讯监控系统。水下探测系统中声学传感器、控制单元和第一通讯单元位于海床基上,声学传感器、控制单元及第一通讯单元依次电连接,声学传感器用于对海床进行回声探测,并将探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并处理该探测信号,并发送给第一通讯单元。水面数据通讯系统中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通讯单元发送的处理后的探测信号,并发送至所述岸站数据采集分析单元。实现了区域性、全方位、非接触式海床声学原位监测,减少测(56)对比文件王思又等.海床基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远程控制单元《.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文章第一部分总体设计.王思又 等.海床基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远程控制单元《.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第3期),文章第一部分总体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150454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0337611.0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L1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底失稳原位监测探杆、监测装置及探杆制备方法,海底失稳原位监测探杆包括柔性杆体、多个传感光纤及多个孔压计,多个传感光纤设置于柔性杆体上,与柔性杆体平行设置,在柔性杆体的径向相互间隔,监测柔性杆体的水平向变形位移量,多个孔压计设置于柔性杆体内,在柔性杆体的轴向相互间隔。本发明可同时监测海床内不同深度的水平向变形及孔压,柔性杆体的设计可提高变形及孔压监测的有效性,减少杆体自身挠度对其监测的影响,孔压计的设计可增大其监测量程,防止光纤光栅断裂,本发明所述探杆制备方法为传感光纤、刚性孔压计与柔性探杆集成封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29407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910394789.6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北斗差分信号动力定位系统的科考船,包括船体,在船体上设置有北斗差分信号动力定位系统,北斗差分信号动力定位系统包括测量系统、推力器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控制器相连的用于将测量系统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控制指令输出至推力器系统以实现预定的船舶定位或运动控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以及当测量系统信号由不稳定变为稳定时,自动分析当前偏移数据并与期望位置参数相比较,自动生成以最小负荷恢复期望位置的航迹曲线的快速补偿调节系统,当船舶移动位置接近期望位置时,自动切换为自动航行模式,通过自动控制单元驱动船舶航行并到达期望位置。本发明能够实现最小负荷快速、准确的控制船舶期望位置,保证系统的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3642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361095.5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海底滑坡危险性分析方法,以研究区水深、沉积物类型等多组地质环境参数为输入参数,并基于确定的核函数参数类型构建了海底滑坡危险性评价分析模型,通过对实际研究区输入参数进行分类处理,输入至所构建的无监督机器学习模型中,并通过分类及标签赋予,得到最终的海底滑坡危险性分析结果;本方案提供了可以在海底滑坡发生危险之前的危险性分析手段,能够对尚未产生海底滑坡的区域进行危险性评价和预测;可根据不同种类的地质参数进行评价,能够根据各类地质参数,快速、有效地对研究区进行海底滑坡危险性分区。
-
公开(公告)号:CN1115045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37611.0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L1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底失稳原位监测探杆、监测装置及探杆制备方法,海底失稳原位监测探杆包括柔性杆体、多个传感光纤及多个孔压计,多个传感光纤设置于柔性杆体上,与柔性杆体平行设置,在柔性杆体的径向相互间隔,监测柔性杆体的水平向变形位移量,多个孔压计设置于柔性杆体内,在柔性杆体的轴向相互间隔。本发明可同时监测海床内不同深度的水平向变形及孔压,柔性杆体的设计可提高变形及孔压监测的有效性,减少杆体自身挠度对其监测的影响,孔压计的设计可增大其监测量程,防止光纤光栅断裂,本发明所述探杆制备方法为传感光纤、刚性孔压计与柔性探杆集成封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244707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395436.8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船舶动力定位作业系统,包括测量部分、控制部分、动力部分及推力器部分,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手动控制单元及自动控制单元,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相连的用于将测量部分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控制指令输出至推力器部分以实现预定的船舶艏向控制、定位控制或运动控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所述控制部分还包括一用于对接收控制指令的主推进器及副推进器所输出的功率进行实时监测的动力负荷检测系统。能够确保动力定位系统安全可靠工作前提下使推进系统能耗最小,实现,光滑的推力变化,螺旋桨的转速可受到安全约束,因此可有效保护推力器系统因超负荷而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933724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90051.6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6F18/2415 , G06Q50/26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底设施风险管理的海底沙波迁移分析方法,涉及沙波迁移分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海底沙波迁移数据,并将海底沙波迁移数据划分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对收集的海底沙波迁移数据进行预处理,识别海底沙波中的拓扑结构,确定沙波形态,提取沙波迁移影响因子,其中,沙波迁移影响因子为海洋动力影响因子和沉积物影响因子,基于提取的沙波迁移影响因子构建沙波迁移预测模型。本发明通过实时收集海洋动力影响因子和沉积物影响因子,即可对沙波迁移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变化的精确预测,不仅提高了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及时捕捉到沙波迁移的动态变化,同时通过提前预警和制定紧急应对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1612049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010361745.6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6F18/24 , G06F18/214 , G06N3/084 , G06F1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底细粒土工程分类定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海底沉积物工程分类数据,所述分类数据包括区域内已经具有的基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沉积物工程分类定名数据;2)基于1)中获取的数据构建并训练海底沉积物工程分类神经网络模型;3)获得拟分类沉积物粒度数据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海底沉积物工程分类分析;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只依靠沉积物粒度数据即可实现工程定名分析;同时,可有效提高现有沉积分类数据的利用率和沉积物颗粒含量定名的准确率,大幅度地减小测量塑性指数时的人为操作误差、降低工程定名的复杂程度,也使建立的定名关系更为准确和科学,为海洋工程设施的建设以及科研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和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