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3932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280077955.X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Abstract: 滚动部件(10)具有表面(10a、10b、10c、10d)并且是钢制的。滚动部件具备距表面的深度到20μm为止的区域即表层部(50)。滚动部件用于氢利用设备。钢含有0.70质量%以上且1.10质量%以下的碳、0.15质量%以上且0.35质量%以下的硅、0.30质量%以上且0.60质量%以下的锰、1.30质量%以上且1.60质量%以下的铬、0.01质量%以上且0.50质量%以下的钼、和0.01质量%以上且0.50质量%以下的钒,并且残余部分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表层部的钢中的氮浓度在0.2质量%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45016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897177.5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IPC: F16C19/02 , F16C33/32 , F16C33/62 , C23C8/26 , C21D9/40 , C21D1/1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Abstract: 本发明的滚珠轴承具备内圈、外圈和滚珠。内圈、外圈和滚珠中的至少1个轴承部件具有接触面。轴承部件是进行了渗氮、淬火和回火的钢制成的。钢含有0.90质量%以上且1.20质量%以下的碳、0.35质量%以上且0.80质量%以下的硅、0.80质量%以上且1.20质量%以下的锰、小于0.30质量%的镍、0.80质量%以上且1.30质量%以下的铬、小于0.10质量%的钼、以及构成剩余部分的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中的硅浓度除以钢中的锰浓度而得的值小于0.51。
-
公开(公告)号:CN11658361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80071874.4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IPC: C21D9/40
Abstract: 滚动构件是具有接触面的进行了淬火的钢制成的。滚动构件在从接触面到深度20μm为止的区域具备表层部。钢含有0.70质量%以上1.10质量%以下的碳、0.15质量%以上0.35质量%以下的硅、0.30质量%以上0.60质量%以下的锰、1.30质量%以上1.60质量%以下的铬、0.01质量%以上0.50质量%以下的钼、和0.01质量%以上0.50质量%以下的钒,并且残余部分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表层部中的氮的含量为0.2质量%以上0.8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455596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80066852.4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IPC: F16C33/64 , F16C33/62 , F16C33/32 , F16C33/34 , F16C19/36 , F16C19/06 , F16C19/26 , C21D9/40 , C21D9/36 , C21D1/06
Abstract: 一种滚动轴承,包括由钢形成的内圈、外圈和滚动体。滚动轴承为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或深槽滚珠轴承,且在内圈的内圈滚道面、外圈的外圈滚道面或滚动体的滚动接触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淬火硬化层。上述淬火硬化层中的马氏体晶粒的总面积的比率为70%以上。上述马氏体晶粒被分类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属于上述第一组马氏体晶粒的平均粒径为0.97μm以下。在滚动面轴向中央位置的淬火硬化层的表面中,淬火硬化层的硬度为670Hv以上。在滚动面轴向中央位置的淬火硬化层的表面中,淬火硬化层中的奥氏体晶粒的体积比率为3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0121565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1780081254.2
申请日:2017-12-05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轴承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钢制的环状构件(1)的准备步骤(S10),所述环状构件具有径向内表面(12)、径向外表面(11)和作为径向内表面与径向外表面之间距离的厚度;以及热处理步骤(S20),所述热处理步骤进行热处理以将径向内表面和径向外表面中的一面局部加热至热处理温度、随后冷却所述径向内表面和径向外表面中的一面;该方法满足S≥930/(0.3477W2‑1.594W‑0.804),其中S表示加热表面时所施加的平均升温速率(单位:℃/秒),W表示厚度(单位:mm)。
-
公开(公告)号:CN11211916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80023867.X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Abstract: 轴承部件(10)由钢构成,表面具有淬火硬化层(11)。淬火硬化层(11)包含多个马氏体晶粒。淬火硬化层(11)中马氏体晶粒的总面积比例在70%以上。马氏体晶粒被划分为第1群和第2群。第1群所属的马氏体晶粒的结晶粒径的最小值比第2群所属的马氏体晶粒的最大值更大。第1群所属的马氏体晶粒的总面积除以马氏体晶粒的总面积而得的值在0.5以上。除去第1群所属的结晶粒径最小的马氏体晶粒后的第1群所属的马氏体晶粒的总面积除以马氏体晶粒的总面积而得的值不到0.5。第1群所属的马氏体晶粒的平均粒径在0.97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975081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280059869.2
申请日:2012-12-04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IPC: C21D9/40 , C21D1/06 , C22C38/00 , C22C38/18 , C22C38/44 , F16C19/36 , F16C33/32 , F16C33/34 , F16C33/58 , F16C33/62 , F16C33/64 , F16C33/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32 , C21D9/40 , C21D2211/001 , C22C38/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8 , C23C8/26 , C23C8/80 , F16C19/06 , F16C19/364 , F16C33/32 , F16C33/34 , F16C33/366 , F16C33/585 , F16C33/62 , F16C33/64 , F16C2204/66 , F16C2240/50 , F16C2240/54 , F16C2240/90 , F16C2361/61
Abstract: 作为机器零件的外环(11)、内环(12)和滚珠(13)各由钢构成,钢含有至少0.60%质量百分比且不超过1.50%质量百分比的碳,至少0.15%质量百分比且不超过2.50%质量百分比的硅,至少0.30%质量百分比且不超过1.50%质量百分比的锰,以及至少0.20%质量百分比且不超过2.00%质量百分比的铬,其余部分由杂质构成,其中,外环滚动接触表面(11A)、内环滚动接触表面(12A)和滚珠滚动表面(13A)之下的表面层部分(11B、12B、13B)内的氮浓度至少为0.3%质量百分比,所述接触表面各作为要与另一零件接触的接触表面;且外环(11)、内环(12)和滚珠(13)各自之内的残余奥氏体的平均数量整体上不超过20%体积百分比。
-
公开(公告)号:CN102352479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110285705.9
申请日:2008-11-12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38 , C21D1/06 , C21D1/09 , C21D1/18 , C21D1/25 , C21D1/78 , C21D6/002 , C21D6/004 , C21D6/04 , C21D9/40 , C21D2211/0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3C8/34 , F16C33/64
Abstract: 对表层部进行氮化处理而形成高硬度的表层部并且能抑制晶界析出物的产生的含有3.75质量%以上的铬的钢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工序,在该淬火工序中,将含有0.77~0.85%的碳、0.01~0.25%的硅、0.01~0.35%的锰、0.01~0.15%的镍、3.75~4.25%的铬、4~4.5%的钼、0.9~1.1%的钒、剩余部分由铁和杂质构成的钢淬火硬化;等离子体氮化工序,在该等离子体氮化工序中,对经淬火硬化的该钢进行等离子体氮化;以及扩散工序,在该扩散工序中,将经等离子体氮化的该钢保持于300℃以上480℃以下的扩散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352479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285705.9
申请日:2008-11-12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38 , C21D1/06 , C21D1/09 , C21D1/18 , C21D1/25 , C21D1/78 , C21D6/002 , C21D6/004 , C21D6/04 , C21D9/40 , C21D2211/0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3C8/34 , F16C33/64
Abstract: 对表层部进行氮化处理而形成高硬度的表层部并且能抑制晶界析出物的产生的含有3.75质量%以上的铬的钢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工序,在该淬火工序中,将含有0.77~0.85%的碳、0.01~0.25%的硅、0.01~0.35%的锰、0.01~0.15%的镍、3.75~4.25%的铬、4~4.5%的钼、0.9~1.1%的钒、剩余部分由铁和杂质构成的钢淬火硬化;等离子体氮化工序,在该等离子体氮化工序中,对经淬火硬化的该钢进行等离子体氮化;以及扩散工序,在该扩散工序中,将经等离子体氮化的该钢保持于300℃以上480℃以下的扩散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880852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010206775.6
申请日:2006-09-15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木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32 , C21D1/06 , C21D1/76 , C21D9/40 , F16C33/14 , F16C33/30 , F16C2223/16
Abstract: 可以使氮的渗入速度提高而实现碳氮共渗处理的高效化的碳氮共渗方法是用于对由含有0.8质量%以上的碳的钢形成的被处理物进行碳氮共渗的碳氮共渗方法,具备控制热处理炉内的气氛的气氛控制工序、控制被处理物被赋予的温度历程的加热方式控制工序。气氛控制工序包含控制热处理炉内的未分解氨浓度的未分解氨浓度控制步骤、控制热处理炉内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至少一方的分压的分压控制步骤。气氛控制工序中,以如下的条件实施未分解氨浓度控制步骤和分压控制步骤:将被处理物中的碳的活度设为aC且热处理炉内的未分解氨浓度设为CN时,以γ=aC/CN定义的γ的值在2~5的范围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