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74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473807.0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8 , H01M50/244 , H01M50/242 , H01M5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系统和用于电池系统的异常感测方法。电池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包装件,全固态电池单体密封在所述包装件中;以及感测单元,所述感测单元被配置成感测由于所述至少一个包装件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导致的所述至少一个包装件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88672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460767.6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正极活性物质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提高具有O2型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能量密度。本公开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包含含有Li的氧化物粒子,所述含有Li的氧化物粒子具有O2型结构,所述含有Li的氧化物粒子至少包含Mn、Ni和Co中的至少一种元素、Li和O作为构成元素,所述含有Li的氧化物粒子具有2.0μm以上的平均粒径,所述含有Li的氧化物粒子具有1.0以上且3.0以下的平均纵横比。
-
公开(公告)号:CN1188252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446096.8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134 , H01M10/05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公开的目的是对于具有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活性物质层而言,能够提供碳纳米管带来的良好的导电性,并且能够抑制微裂纹生成。本公开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用浆料,含有作为分散介质的酮、以及分散在所述酮中的硅活性物质粒子、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粒子和单壁碳纳米管,并且,所述单壁碳纳米管相对于所述酮的比例为0.08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88009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143653.9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4/134 , H01M10/0562 , H01M10/42 , H01M10/44
Abstract: 电池系统包含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构成为进行第一控制及第二控制。第一控制包括使全固态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第二控制包括将过放电状态的全固态电池加压。全固态电池依次包含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层。负极层包含硅颗粒。硅颗粒包含包合物II型晶相。
-
公开(公告)号:CN11880090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419296.4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10/054 , H01M10/058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钠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正极活性物质和钠离子电池。公开了一种使P2型正极活性物质的容量增大的方法。本公开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包括:得到具有P2型结构的含有Na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对所述含有Na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进一步掺杂Na。
-
公开(公告)号:CN11878275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390381.2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正极合材、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对于具有O2型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公开了可改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时的容量的技术。本公开的正极合材包含第一活性物质和第二活性物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具有O2型结构并且为板状,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具有O2型结构并且为球状,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长径D1L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直径D2之比D1L/D2为0.1以上且1.5以下,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相对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合计的比例为1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8457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1850761.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L58/10 , H01M10/48 , H01M50/249 , B60L50/60 , B60K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系统和电动车辆。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壳体;容纳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电池,所述电池由硫化物系全固态电池构成;第一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底表面上并且被配置为检测硫化氢;第二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底表面的上方并且被配置为检测硫化氢;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异常处理单元,其配置为基于来自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执行异常处理。异常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当仅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硫化氢时执行第一异常处理,而当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硫化氢时执行第二异常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818649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1092873.0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使Na源和Si源反应以制造含有Na和Si的Na‑Si合金的合金化工序,和对所述Na‑Si合金进行加热以使所述Na‑Si合金中的Na量减少而生成硅包合物II的硅包合物生成工序,作为所述Si源,使用BET比表面积为20m2/g以上的多孔质Si。
-
公开(公告)号:CN11741049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0858247.6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5 , C01B3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层和锂离子电池以及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主要提供减小充放电时的体积变化的负极活性物质。本公开的负极活性物质为含有选自Mo、Fe、Zn、Mg、Pd、Zr、Ag、Co、Cr、Nb和V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包合物型Si粒子。本公开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本公开的负极活性物质。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本公开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本公开的制造方法具有:提供混合物,该混合物为NaSi合金粉末、Na捕集剂、以及选自Mo、Fe、Zn、Mg、Pd、Zr、Ag、Co、Cr、Nb和V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混合物;和将所述混合物以加热温度250~500℃且加热时间30~200小时进行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071868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910604929.8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38 , H01M4/134 , H01M10/054
Abstract: 作为课题,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具有良好的容量的电池。在本公开中,通过提供下述电池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电池是依次具有正极层、电解质层和负极层的电池,所述负极层含有硅包合物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硅包合物具有由MxSi46(M为金属元素,x满足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