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42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1659876.2
申请日:2023-12-06
申请人: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贵阳市公共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E21D9/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考虑开挖效应的悬臂掘进机隧道设计方法,包括:确定围岩及隧道基础参数;临界稳定断面计算及判断围岩自稳性;确定扰动区围岩参数;计算松动圈范围;计算扰动效应的围岩压力;围岩锚杆设计计算;锚岩承载拱设计;初支设计;二次衬砌设计;施工即运营期间的锚岩承载拱、初支复合结构安全系数计算;判断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符合衬砌的安全系数是否符合要求。本发明解决了将传统钻爆法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直接应用到悬臂掘进机施工隧道支护设计中存在的设计过于保守导致资源浪费和设计不足导致隧道结构安全性差的问题,设计方法系统完整,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81777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0431255.2
申请日:2023-04-21
申请人: 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精度传感器和Transformer的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方法,其通过高精度传感器获取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数据,对异常数据进行清洗和填补,并提出一种Transformer模型,其不仅考虑了施工顺序对隧道变形的影响,还具有注意力模块,可以深度学习隧道掌子面附近横截面的变形与掌子面变形之间的高维相关性。本发明所提方法能够稳定传输监测数据、准确获取变形数据,同时能够有效地对围岩变形进行预测,对复杂不利地质条件下的岩石隧道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单位的财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2443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146635.8
申请日:2023-09-07
申请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烟气处理系统包括风管,风管的一端连接有集气罩,集气罩位于隧道施工掌子面上方,所述集气罩内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带有震动装置;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抽风机,抽风机的出风口依次连接有用于对不同烟气进行处理的第一净化室、第二净化室和第三净化室;第一净化室内部盛装有三元催化剂TWC;第二净化室内盛装有NaOH溶液,第三净化室内盛装有吸水性物质;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及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的优点,能更好的满足隧道通风以及烟气处理的需求,符合国家碳排放战略;而且该烟气处理系统在使用时能降低隧道施工中烟气排放所需的新风量,提高了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659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60644.0
申请日:2024-02-05
申请人: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临近建筑物下穿隧道微震爆破结构及施工方法,临近建筑物下穿隧道微震爆破结构包括: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所述上台阶面和所述下台阶面上分别设置有多组爆破孔。根据本发明通过所设置的上、下缓冲孔以及孔内的缓冲减震材料可以有效吸收爆破所产生的应力波,减少了应力波对围岩的扰动,提高了爆破成型效果,减少后期支护难度和对隧道上部建构筑物的影响;本申请中布置的上预裂孔在拱顶出创造出临空面,进一步减少爆破震动对上部建构筑物的影响;本申请中的爆破施工方法经济环保,所设的空孔在减少爆破振动的基础上,减少了装药量,节约了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31877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1910717144.1
申请日:2019-08-05
申请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黄土地区大跨小净距非对称断面隧道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大断面支护结构包括超前夯管帷幕预支护、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小断面支护结构包括超前注浆支护、第一层初期支护、第二层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围岩采用地表注浆加固和侧壁拱形支护,能够有效的控制变形、确保施工与运营安全。本发明采用“先开挖大断面后开挖小断面”的施工顺序,大断面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小断面采用两台阶法进行开挖。选取合理的开挖顺序及支护结构,确保隧道开挖过程围岩的稳定,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688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29649.2
申请日:2023-12-15
申请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结构重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溶型空洞地层三维等效多孔介质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岩溶型空洞地层不同断面的二维断面图像;步骤2、基于岩溶空洞二维参数识别模型识别所述二维断面图像中的二维孔隙参数,对所述二维孔隙参数进行等效处理,得到等效二维孔隙参数;步骤3、基于概率分析方法将等效二维孔隙参数转化为三维孔隙参数;步骤4、利用所述三维孔隙参数重构生成三维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本发明保证了模型建立的高效性,通过概率转化方法有效地将二维岩溶空洞参数直接用于三维模拟,准确地反映了三维岩溶空洞的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66216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73557.7
申请日:2023-12-07
申请人: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E21D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饱和软黄土隧道加固支护装置,包括两端封闭,且内部为空腔的管体,所述管体一端能够插入土体中,管体另一端延伸出土体,管体延伸出土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使介质流入管体内空腔的供液管,以及使介质流出管体内空腔的出液管。其使用方法为,根据土体的饱和状态,通过供液管和出液管在管体循环传热介质,使管体周围的土体加热或冻结形成加固区。本发明能够根据隧道周围土层的饱和状态,通过在管体内通入传热介质,实现对管体周围土体的加热或冻结,从而提高管体周围土体的承载力,当加固工作完成时,可在管体周围形成一圆柱状加固土体,以提高掌子面的稳定性,进而控制隧道变形,便于进行隧道开挖工作,适宜广泛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3863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40084.6
申请日:2023-11-01
申请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意法的TBM超前支护方法,包括步骤1:在隧道施工前,通过掌子面稳定系数判断掌子面稳定情况;步骤2:在开挖至危险地段前提前将玻璃纤维锚杆进行组装,并结合掌子面稳定系数确定锚杆支护范围与数量;步骤3:控制TBM刀盘钻孔开关打开预留钻孔,对掌子面进行钻孔并植入玻璃纤维锚杆;步骤4:关闭超前钻孔开关,实时监测锚杆及掌子面参数,再次计算掌子面稳定系数,达到开挖要求后,打开TBM进行开挖;本方法通过以新意法为主要思路,在TBM刀头内设计隧道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超前支护装置,能够在隧道掘进过程中进行TBM掌子面超前支护,节省人力运输、安装、拆卸的时间,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927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85541.3
申请日:2023-08-07
申请人: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GOA‑DBN神经网络的护壁控制爆破方法,对于爆破效果预测更精准,从而反向优化出隧道爆破参数,多重介质聚能护壁药包可调整聚能和护壁角度,与多重介质聚能护壁药包的共同作用,降低作用于轮廓外围岩的振动冲击,尽可能保护轮廓外围岩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其自稳能力,同时由于护壁角度可调整,可减少现场工人粘贴吸能材料的时间,直接预制成型,直调整好角度填入炮孔,节约装药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93337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63953.7
申请日:2023-08-02
申请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原隧道的围岩快速分级系统,涉及岩土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具体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围岩分级施工成本高的问题和围岩等级无法精准测量的问题,通过设计一种适用于高原隧道的围岩快速分级系统,包括:神经网络模型系统、高原隧道围岩等级判定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神经网络模型系统包括将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应用于高原隧道围岩分级中;数据存储系统包括将输入的围岩数据自动进行保存,高原隧道围岩等级判定系统包括利用Python与MATLAB两种编程语言为技术支撑,实现系统可视化操作界面的开发以及构建过程。该多个系统构成的系统,达到快速确定高原隧道围岩分级参数的效果,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