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18456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0152425.9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连轧带钢全长变形抗力预测方法及优化方法,属于冶金轧制领域。所述方法基于带钢冷轧历史生产数据,求出冷轧各机架的变形抗力,再拟合求解出变形抗力方程的参数,构建训练集和验证集;再构建带钢全长变形抗力预测模型,并采集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以热轧历史生产数据为输入,以变形抗力方程的参数为输出,训练和验证后得到成熟的预测模型,采集当前带钢热轧生产数据,并将数据输入成熟的预测模型中,输出当前带钢的全长变形抗力预测结果,并以头尾厚差为标准建立优化规则,对变形抗力及参数进行优化。本发明提高了预测的全面性、准确性及精度,提高了优化效果,并进一步提高了冷连轧带钢质量及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8088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96684.5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正交试验的轧机纵向刚度末端分析和维护方法及装置,涉及热轧技术领域。包括:获取轧机纵向刚度末端的多个影响因子;根据多个影响因子以及区间水平划分模型得到多个影响因子的最优水平个数;根据多个影响因子以及最优水平个数得到正交试验表;计算正交试验表中规定的试验方案的轧机刚度保持率;根据极差分析法对轧机刚度保持率进行分析得到多个影响因子的主次关系,根据主次关系确定最优轧机纵向刚度末端维护方案。本发明能够有效挖掘轧机纵向刚度的设备因素的主次关系,提高分析效率,能够为现场提供准确的轧机刚度优化策略,指导现场操作人员科学地维护不同刚度保持率下的轧机刚度,对保障轧机刚度设定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89673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74543.9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K9/62 , G06Q10/06 , G06Q50/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偏最小二乘的热轧带钢头部浪形缺陷原因识别方法,属于热轧自动化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改进的偏最小二乘算法对热轧带钢头部浪形缺陷相关工艺参数进行诊断评估,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数据集并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工作,得到降维之后的无数据缺失、无数据异常的样本集;2)运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可行性检验模型,计算样本的平方预测误差统计量及控制界限;3)对比缺陷样本各工艺参数对平方预测误差统计量的贡献值,给出各工艺参数的风险系数,并结合风险系数给出缺陷主导原因。本发明对缺陷样本分析具有适用性,可快速、自动分析热轧带钢头部浪形缺陷相关工艺参数的风险系数,帮助提高热轧带钢板形质量与分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8142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10251.1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轧磨辊间生产智能管控领域,涉及一种热轧轧辊磨削优先级排序及预警方法。该方法利用磨床状态评估模型、辊综合评价模型和轧辊磨削预警模型,通过对磨辊间内不同待磨削轧辊类型进行综合计算评分,分配至相应状态值高的磨床进行优先级排列磨削;通过对未来轧制计划的分析判断,结合当前周转轧辊状态信息,根据轧辊磨削预警模型的计算,提供不同类型轧辊磨削指导建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提高了磨辊间磨床运管的工作效率,代替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大幅降低了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有效避免了轧辊磨削不合理导致影响轧线顺利生产的情况,有助于提升钢铁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经营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92614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090836.5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B21B38/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冷轧轧辊的在线疲劳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轧机的轧辊参数和轧制工艺参数;基于影响函数法,建立轧机辊系弹性变形模型,通过轧机辊系弹性变形模型,计算轧辊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根据辊间接触压力分布,计算轧辊接触区的赫兹应力和接触半宽;根据轧辊接触区的赫兹应力和接触半宽,计算轧辊内部的三向应力;根据轧辊内部的三向应力得到最大切应力分布,结合非线性疲劳积累模型,建立轧辊疲劳预测模型,通过该轧辊疲劳预测模型对轧辊疲劳状态进行预测。本发明能够对冷轧轧辊的疲劳状态进行预测,减少疲劳事故的发生,进而有效保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45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152425.9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连轧带钢全长变形抗力预测方法及优化方法,属于冶金轧制领域。所述方法基于带钢冷轧历史生产数据,求出冷轧各机架的变形抗力,再拟合求解出变形抗力方程的参数,构建训练集和验证集;再构建带钢全长变形抗力预测模型,并采集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以热轧历史生产数据为输入,以变形抗力方程的参数为输出,训练和验证后得到成熟的预测模型,采集当前带钢热轧生产数据,并将数据输入成熟的预测模型中,输出当前带钢的全长变形抗力预测结果,并以头尾厚差为标准建立优化规则,对变形抗力及参数进行优化。本发明提高了预测的全面性、准确性及精度,提高了优化效果,并进一步提高了冷连轧带钢质量及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6139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068183.0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N3/00 , G06N3/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遗传粒子群算法的冷轧轧辊磨削量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优化磨削量的冷轧轧辊的原始疲劳曲线和轧辊参数;对原始疲劳曲线进行转化处理,通过对疲劳曲线进行平移叠加操作,获得待优化磨削量的冷轧轧辊的疲劳累积曲线;基于遗传粒子群算法,根据疲劳累积曲线和轧辊参数,结合待优化磨削量的冷轧轧辊的工艺参数,求解待优化磨削量的冷轧轧辊的最优磨削量,以在保证冷轧轧辊疲劳程度安全的情况下,对冷轧轧辊磨削量进行优化。本发明的方法收敛速度快,能有效降低冷轧轧辊磨削量,可以满足现场应用条件,降低冷轧轧辊消耗,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50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874036.2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7/18 , G01N25/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多相区板带轧制的变形抗力预测方法,属于冶金机械、自动化及轧制的技术领域。包括制备试样,利用热膨胀实验获得冷却相变的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通过插值方法确定两相区给定温度下的各相体积分数;然后基于位错密度和流变应力得到流变应力与变形条件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通过高温压缩实验数据回归得到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不同温度下的材料常数、硬化系数和软化系数,两相区的变形抗力则基于混合法则计算得出。本发明考虑了不同相区的体积分数、位错密度和流变应力等对热轧带钢变形抗力的影响,从而确定了两相区的变形抗力与前述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实现了精准预测,确保了热精轧过程中无取向钢的热轧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2614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90836.5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B21B38/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冷轧轧辊的在线疲劳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轧机的轧辊参数和轧制工艺参数;基于影响函数法,建立轧机辊系弹性变形模型,通过轧机辊系弹性变形模型,计算轧辊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根据辊间接触压力分布,计算轧辊接触区的赫兹应力和接触半宽;根据轧辊接触区的赫兹应力和接触半宽,计算轧辊内部的三向应力;根据轧辊内部的三向应力得到最大切应力分布,结合非线性疲劳积累模型,建立轧辊疲劳预测模型,通过该轧辊疲劳预测模型对轧辊疲劳状态进行预测。本发明能够对冷轧轧辊的疲劳状态进行预测,减少疲劳事故的发生,进而有效保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96506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11099057.0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湖南湘投金天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3G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幅钛带均匀酸洗的酸槽出酸口结构,属于轧制质量控制技术领域。该出酸口结构包括酸槽两侧出酸口、底部出酸口和顶部出酸口,酸槽两侧出酸口连接矩形导酸箱,酸槽底部出酸口设置梯形缓冲箱,酸槽顶部出酸口布置在顶部出酸梁上。该结构极大地解决当前宽幅钛带酸洗不均匀的问题,并能保证酸洗效果,使用方便,能够便于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