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7467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10003671.8
申请日:2022-01-05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 二维行程扩展自密封辐照松弛全自动检测装置和方法属于材料特性测量领域;在隔振台架上固装X向运动导轨组件,Y向运动导轨组件可沿X向往复运动地配装在X向运动导轨组件上,在Y向运动导轨组件上可沿Y向往复运动地安装水平直线运动滑块,在水平直线运动滑块上固装自密封辐照松弛组件,在隔振台架上依次固装压力测量系统和支架,在支架的同一侧面上沿Y向依次安装盒盖抓取组件和螺栓自动旋入旋出与气体交换系统,通过自密封辐照松弛组件依次分别与螺栓自动旋入旋出与气体交换系统、盒盖抓取组件和压力测量系统的相互配合完成检测;解决了辐照松弛特性全自动、高精度测量及自动化气体保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2422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66371.5
申请日:2024-03-28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 基于复合型点阵结构的方形三维隔振器属于三维隔振器领域;包括上端盖、基座、上圆环形金属点阵结构、下圆环形金属点阵结构、长方体形金属点阵结构、长方体形固定件、下端盖、紧固螺钉和限位环,所述上圆环形金属点阵结构、所述下圆环形金属点阵结构和所述长方体形金属点阵结构均为BCC‑B点阵结构,所述BCC‑B点阵结构的BCC胞元结构梁和1/8球单元球面上涂敷有高性能阻尼材料;本发明有效改善了BCC点阵结构的应力集中效应,极大地提高了隔振器的承载能力,并且通过结构设计实现了三维隔振、抗冲击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在辐射、高温老化等恶劣环境下实现轻质紧凑、低刚度及大承载的三维隔振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8873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66370.0
申请日:2024-03-28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 基于填充型点阵结构的方形三维隔振器属于三维隔振器领域;包括上端盖、基座、上圆环形金属点阵结构、下圆环形金属点阵结构、长方体形金属点阵结构、长方体形固定件、下端盖、紧固螺钉和限位环,所述上圆环形金属点阵结构、所述下圆环形金属点阵结构和所述长方体形金属点阵结构均为BCC‑B点阵结构,BCC‑B点阵结构的孔隙内填充有高性能阻尼材料;本发明有效改善了BCC点阵结构的应力集中效应,极大地提高了隔振器的承载能力,并且通过结构设计实现了三维隔振、抗冲击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在辐射、高温老化等恶劣环境下实现轻质紧凑、低刚度及大承载的三维隔振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456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645840.2
申请日:2023-06-01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T7/00 , G06T7/62 , G06V10/764 , G06V10/30 , G06V10/82 , G06N3/0475 , G06N3/094
摘要: 一种深度学习CT图像质量提升及可信度评估方法,属于CT成像技术领域,包括:利用低剂量CT或稀疏角度方式进行圆周CT扫描获取低质量CT图像;采用标准剂量CT或完整角度扫描方式获取标签图像数据,将配对图像输入pix2pix网络进行训练;将模型输出结果与标签数据同时输入图像可信度评估网络,并生成与CT图像尺寸一致的可信度热力图;最后根据人工设置的可信度威胁程度标准,由程序自动标注生成的高质量CT图像中的虚假信息。本发明可有效解决由于低剂量或稀疏投影导致图像中出现条纹伪影和图像模糊问题,同时可根据人工设置的可信度威胁标准标注出生成CT图像中存在的虚假信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深度学习模型鲁棒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2963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1218942.8
申请日:2022-10-07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5D23/20
摘要: 多模复合超精密温控装置属于微环境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密封箱和设置于密封箱内侧的核心发热部件;在密封箱内侧壁上设置有多组辐射对流双模复合控温机构,辐射对流双模复合控温机构对所述密封箱内侧的温度进行调控;密封箱内侧设置有对密封箱内侧环境进行监测的监测组件;在密封箱外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获取所述监测组件的测量结果,并基于测量结果控制所述辐射对流双模复合控温机构、冷却组件对密封箱内侧的温度进行调节。通过辐射对流双模复合控温机构、冷却组件实现对密封箱内侧环境温度的复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72669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645804.6
申请日:2023-06-01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T11/00 , G06T5/77 , G06T5/60 , G06T7/66 , G06N3/0475 , G06N3/0464 , G06N3/094
摘要: 一种深度学习循环匹配稀疏角度CT伪影去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直线扫描段数T、旋转角度间隔Δθ,并由滤波反投影算法得到带伪影的CT图像,将稀疏正弦图与带伪影的CT图像配对并进行图像合并;将合并后的图像作为训练数据并以原始CT图像与正弦图合并后的结果作为标签数据进行图像匹配翻译网络的训练;不断循环匹配训练,直到满足预先设定的标准,将模型训练得到的结果拆分;最终输出高质量的CT重建图像。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稀疏投影导致图像中出现条纹伪影,图像模糊以及因扫描或算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同时图像合并后再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的循环匹配训练能保证在投影域与图像域能极大提升重建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9139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0666088.X
申请日:2023-06-06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3/046
摘要: 面向大长径比工件的斜线扫描卧式螺旋扩大视场CT装置与扫描方法,属于射线断层成像技术领域,系统基本组成包括:射线源、平板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计算平台、控制系统、机械运动系统;本发明主要特征在于由射线源斜线扫描形成的螺旋轨迹及其实现的机械运动系统,实现步骤为:S1:射线源射束沿轴向倾角γ的斜线轨迹平移,平板探测器不动,完成一段斜线锥束扫描;S2:被测工件沿其轴向相对平移间距l,且被测物旋转角度间隔Δθ;S3:继续步骤S1的一段斜线扫描;以此往复直至覆盖被测物,形成斜线扫描的卧式螺旋轨迹。本发明不仅具备直线扫描简单易控制以及方便扩大横向视场等特性,而且能检测截面大且轴向长的大长径比工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3335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037017.X
申请日:2023-08-16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 一种面向多段斜线组合螺旋CT的重排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始化扫描圈数Nr,螺距h,覆盖一圈所需的斜线扫描段数T,一段斜线扫描的源采样点数N,斜线扫描轨迹的长度Ls以及z向仰角γ;S2.获取锥束投影数据;S3.寻找距离待重建zm平面最近的源采样点索引,将其转化为第tm段斜线扫描中第nm个源采样点;S4.以源采样点索引(nm,tm)为中心索引上下共N·T组源采样点对应的锥束投影;S5.将多段斜线组合螺旋CT的锥束投影重排成平面多段直线扫描几何的扇束投影;S6.将重排后的扇束投影分直线段进行重建;S7.循环执行步骤S3~S6重建堆叠的zm平面,得到三维图像。本发明多段斜线组合螺旋CT,能减少层间伪影,提高层间分辨率和重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251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73755.1
申请日:2023-10-23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B25J9/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滑轮的线驱动柔性机械臂,包括椎节、容纳槽、安装槽、第二端板、关节组件、万向节、凸块、螺纹孔、耳板、轴承、螺丝、滚轮组件、连接轴、固定轮、安装座、张紧轮、第一导向轮、牵引绳、绳环、第三端板和第二导向轮;本发明利用滚轮组件代替绳孔,使得牵引绳与绳孔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以此减小牵引绳受到的摩擦阻力,从而避免了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振颤问题,保证了机械臂的运动精度;本发明中的牵引绳通过绳环套在固定轮上,使得牵引绳与自身所驱动的椎节之间实现固定连接,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本发明中利用张紧轮为牵引绳提供预紧力,保证牵引绳运行的稳定性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217889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834985.2
申请日:2022-07-15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F16F15/02 , F16F15/027 , F16F15/04 , B60P7/16 , G01B11/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精密设备气磁隔振与主被动阻尼转运装置,属于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车架、隔振平台、气浮隔振单元、高度检测与控制装置和处理器,还包括主动阻尼单元、限位单元、永磁负刚度模块和被动阻尼器,所述隔振平台支撑被转运设备;所述气浮隔振单元、主动阻尼单元、限位单元、高度检测与控制装置、永磁负刚度模块和被动阻尼器分别在车架的上底面和四个内侧面与所述隔振平台间并联间隔设置若干个。采用正负刚度与主被动阻尼并联的方式实现了三向精密隔振与强冲击作用下的安全防护,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大型精密设备转运过程中不能实现三向精密隔振与冲击防护的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