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79612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144173.5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CS储能装置的多PCC点控制的微电网系统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在微电网系统与大电网系统连接点处设置第一PCC开关点和第二PCC开关点,在微电网系统的内部公共母线上设置第三PCC开关点,通过对各PCC开关点的控制实现微电网系统控制,所述内部公共母线上连接有多台PCS储能装置,该控制方法具体包括:a)电网失电控制步骤;b)电网恢复供电控制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微电网系统与大电网系统连接点处设置第一PCC开关点和第二PCC开关点,在微电网系统的内部公共母线上设置第三PCC开关点,通过3个PCC开关点的控制,实现微电网系统对PCS储能装置的控制策略,具有控制灵活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215853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446736.1
申请日:2014-09-0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方法,包括:步骤S1:构建电能质量监测的主站与终端相互通讯的通讯协议格式;步骤S2:主站向终端发送下行命令,终端解析通讯协议格式中的内容,向主站发送上行命令,主站判断是否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收到终端返回的上行命令,若是,主站解析通讯协议格式中的内容,执行步骤S3,若否,主站重新发送下行命令;步骤S3:主站保存上行命令中的电能质量检测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简单易用、功能全面、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且易于扩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956757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68511.0
申请日:2016-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3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智能电网评估技术领域的基于AHP‑PCA法的智能电网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投入使用的前k个月,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对所有评价因素进行静态赋权,并根据智能电网的运行情况对各评价因素进行打分,构建AHP评价指数WAHP;评价方法运行k个月后,从第k+1个月开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有评价因素进行动态赋权,筛选出有效主成分,构建PCA评价指数WPCA,并与AHP评价指数WAHP进行结合,作为智能电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WAHP。本发明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解决智能电网评估中主观差异带来的误差问题以及主成分空有信息量而无实际含义的问题,为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3545830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310365146.1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社区能源系统实时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模块实时获得发电模块的出力信息和当前电力负荷信息,并判断发电模块的出力总数是否大于负荷,若是,则发电模块向储能模块充电,并将冗余电能输出至主网,若否,则控制模块检测蓄电池的当前荷电状态,若蓄电池满足放电条件,则控制蓄电池增加放电出力,判断当前系统能量是否平衡,若是,判断当前系统是否处于峰荷期,若是,则控制蓄电池的放电出力持续增加,若否,判断燃料电池成本是否大于购电成本,若是,控制模块向主网发送购电请求,主网向系统输入电能,若否,控制模块控制燃料电池出力增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各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59292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594880.5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 G08B25/10 , G08B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器、无线网络、智能交换终端、交换机和主服务器,所述数据采集器连接智能电表,用于采集智能电表的实时数据信息;所述智能交换终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数据采集器通信连接,并通过无线通讯网络连接照明控制开关,用于实现家居中智能开关、智能插座的数据采集和信息交互,并且能够实现对智能开关、智能插座的控制功能;所述智能交互终端通过交换机连接主服务器,用于将采集到的家居信息传送到主服务器;所述主服务器用于通过网络将接收到信息传送到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对能量的控制和管理。解决了现有智能家居系统功能不全、通讯质量差、布线工作量大和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104136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345503.2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储能系统接入UPS的方法,包括:步骤S1:在新能源储能蓄电池和PCS之间增加双闸开关,双闸开关电源输入端连接新能源储能蓄电池,电源输出一端连接PCS,电源输出另一端连接直流电缆,双闸开关在PCS和直流电缆之间进行切换;步骤S2:将直流电缆连接DC/DC设备输入端;步骤S3:将DC/DC设备输出端通过单闸开关连接到UPS主机的直流输入端,单闸开关控制DC/DC设备与UPS主机的连接电路通断,UPS主机的交流输入端由低压交流线路进行供电,UPS主机向负载进行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471098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808483.2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5 , Y04S1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馈线自动化系统。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包括多个馈线自动化终端,相邻的馈线自动化终端通过信息交换通路进行信息交换;每一个馈线自动化终端包括,启动模块,于一预定信息的作用下启动馈线自动化终端;定位模块,用于检测馈线自动化终端的开关及信息交换中的邻接开关故障信息后,确定故障位置;故障隔离模块,与定位模块连接,依据故障位置执行故障区域隔离。以上技术方案的拓扑分析模型完整性好,便于整个馈线自动化终端系统的拓扑追踪分析;馈线自动化终端内的拓扑结构变更,不影响相邻馈线自动化终端配置,维护简便;可在不改变相邻馈线自动化终端配置的情况下,进行不同厂家的设备替换。
-
公开(公告)号:CN103595063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594721.5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及其电池储能系统,该储能变流器包括AC/DC模块、LCL滤波器、主接触器、交流EMI滤波器、交流侧预充电电路、主断路器、CL滤波器、直流EMI滤波器、直流侧预充电电路和直流侧断路器,所述AC/DC模块的交流侧顺次连接有LCL滤波器、主接触器、交流EMI滤波器和主断路器,所述交流侧预充电电路并联在主接触器的两端;所述AC/DC模块的直流侧顺次连接有CL滤波器、直流EMI滤波器和直流侧断路器,所述直流侧预充电电路并联在直流侧断路器的两端。本发明解决了微网中功率波动的问题,提高了微网运行的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5375503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554065.5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2E60/722 , Y04S10/14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就地监控系统,包含:电池管理系统,用于监测、评估及保护电池运行状态;变流器控制系统,用于对变流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监控主机,其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变流器控制系统相连,用于采集电池和变流器的数据,并下达控制命令至电池管理系统和变流器控制系统。本发明使电网运行更效率、稳定,同时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系统输电网络的损耗,获取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205622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708514.7
申请日:2015-10-2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和分布式发电布点的规划方法,步骤依次为输入负荷和待选站址数据;初始种群编码;确定分布式发电所接负荷点和变电站数目;判断是否重要负荷点皆有分布式发电;判断变电站数目是否合适;判断是否满足变电站供电距离约束;计算目标函数值;判断是否满足迭代终止条件;输出变电站和分布式发电规划方案。本发明在变电站的规划中,加入了分布式发电布点规划,解决了变电站规划更为复杂、需要考虑的约束条件增多以及求解更加困难的问题,加大配电网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提升配电网资产的利用率,延缓配电网的升级投资以及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