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7484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74016.4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应力FRP布均匀加固装置及方法,包括移动支架;预施力加固组件,设置在移动支架上,预施力加固组件包括至少三个拧固件,三个拧固件沿同一轴心周向设置,拧固件与设置在移动支架一侧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拧固件通过驱动电机与移动支架转动连接,FRP布通过拧固件自适应调节预应力施加力度;铺设组件,设置在移动支架前进方向的末端,铺设组件在铺设FRP布时与移动支架呈周期性的滑动,FRP布通过铺设组件均匀加固在结构裂缝处。本发明能够实现预应力FRP布均匀施加,提高对结构进行预应力加固操作时的便捷性,以及保障对FRP预应力布置的可靠性,避免铺设时FRP布结构变形,提高加固效率,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85576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11984.0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混凝土堵塞机理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测试装置包括供水组件、堵塞组件、测定组件和混凝土试件,其中:所述供水组件向所述堵塞组件注水,水流经过所述堵塞组件后向所述混凝土试件注入,所述堵塞组件包含堵塞材料,且所述堵塞材料包含有示踪剂;所述测定组件测量经由所述混凝土试件的出水量判断所述混凝土试件的堵塞率变化,以及根据所述示踪剂判断所述堵塞材料在所述混凝土试件内部的分布区域,完成混凝土试件堵塞机理的模拟试验。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紧凑,操作简便,通过设计有溢流口组,以及控制器与各传感器的相互配合,达到精度高,测试方便等效果,且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5247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89592.7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诚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引水隧洞诊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长距离引水隧洞衬砌及支护综合自动化诊测装备平台,包括电驱轨道车和两个检测机构,电驱轨道车上固定连接有龙门架,龙门架上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有两个矩形管,两个矩形管分别与两个检测机构相连,传动机构用于调节两个检测机构的位置,使其对称分布在引水隧洞内检测引水隧洞衬砌及支护的病害,两个检测机构的下端均连接有横板,横板的下端中心处与矩形管相连,矩形管内连接有举升机构。该长距离引水隧洞衬砌及支护综合自动化诊测装备平台,可以长时间的在隧洞内进行诊测作业,节省人力物力,并且诊测过程较为安全,不易与隧洞内的设施发生碰撞,也具有越障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5902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803307.X
申请日:2022-07-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用互锁连接的简支箱型输调水组合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若干排架柱、箱型截面钢梁结构和预制输调水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箱型截面钢梁结构上表面沿输水方向设有翼缘板,翼缘板上设有倒梯形剪力键齿;预制输调水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底部设有凹陷剪力键齿,倒梯形剪力键齿和凹陷剪力键齿上设有锁键结构,预制输调水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与翼缘板的接触面设有弹性封条,预制输调水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内设有与凹陷剪力键齿连通的灌浆口;在倒梯形剪力键齿、凹陷剪力键齿与弹性封条等结构形成封闭通道内填入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填料形成互锁连接件。本发明通过双重互锁连接结构改善剪力键连接效果,使结构整体组合力学性能更佳优越。
-
公开(公告)号:CN11473982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47219.6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修补材料粘接面变形与破坏的分析方法,包括粘结面应变计算方法和粘结面脱粘分析方法。粘结面应变计算方法包括修补材料表面应变场获取方法、修补材料在混凝土应变及裂缝作用下的剪切变形分析方法、粘结面应变场表达方法。粘结面脱粘分析方法包括粘结面临界脱粘应变计算方法和粘结面脱粘长度计算方法。其中,粘结面脱粘分析方法由建立粘结面能量准则、计算粘结面临界脱粘应变和任意应变大小下粘结面的脱粘长度组成。本发明可实现混凝土修补材料粘接面应变的无损测量与分析,粘接面可靠性评估,粘结面破坏程度预测与控制,其结果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52964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770851.4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坝深埋病害可视化修复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含拟修复内部病害结构的坝体可视化模型,布设接收器、发射器并确定电磁波参数;测定坝体、不同状态浆液参量并基于测得参量进行电磁波正演,形成解译数据库;发射、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开始注浆,基于电磁波信号确定浆液位置并将信号特征与解译数据库中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取病害修复状态,实现注浆过程的监控。本发明弥补了当前注浆修复深埋病害的不足,为注浆修复病害过程提供了有效监视手段,为病害修复效果提供了有力反馈,从而指导注浆施工,彻底修复高坝深埋病害。
-
公开(公告)号:CN107991392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0780972.0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声发射检测土质综合体土料特性的无损检测方法,在媒质内部或材料表面合理布置若干对声发射传感器和声接收传感器,声接收传感器的接收信号探头接收面与声发射传感器发射面相互对面设置,声发射传感器和声接收传感器的间距为S,计算脉冲波的传播速度v=S/t,计算脉冲波的衰减系数α,根据脉冲波的传播速度V和衰减系数α,判断媒质的特性变化,首先根据声发射频谱图,确定发射波的主频,由主频和测试得到的衰减系数α,判断媒质的特性。本发明通过在待检测的媒质上布置声发射传感器和声发射接收传感器,利用检测脉冲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系数,得到土体物理力学的特性变化,该技术操作简便,操作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02721488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210105227.3
申请日:2012-04-1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L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传感颗粒。它是由石膏、水泥等脆性材料制作成的直径为1.0mm至30.0mm的圆球。标定方法是,首先预测所测物理模型部位的应力状态,将该颗粒埋置于标定试块中,采用三轴压缩试验模拟该应力状态,压缩标定试块对该压力传感颗粒进行标定。同批同规格的压力传感颗粒的标定值取为其中三个进行了标定的颗粒标定值的平均值。进行物理模型试验时,将压力传感颗粒埋设于物理模型内部,颗粒受压破坏时产生声发射,由声发射监测仪接收,此时所监测位置的压力值为该颗粒的标定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855481A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611245460.6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压条件下用于深海的钢管混凝土的受拉试验装置,包括上夹持装置和下夹持装置,所述上夹持装置和下夹持装置分别夹持待测试试件的两端,在待测试试件上沿轴上依次设有至少一个围压装置,所述围压装置包含左围压罩半圆筒和右围压罩半圆筒,所述左围压罩半圆筒和右围压罩半圆筒通过连接装置套在待测试试件上,所述左围压罩半圆筒和右围压罩半圆筒均设有空腔,空腔通过导油孔与输油管连接,输油管与液压泵连接。本发明的一种围压条件下用于深海的钢管混凝土的受拉试验装置,待测试试件可以在围压调节下进行拉伸试验,而且可以对待测试试件进行不同油压试验,更符合深海钢管混凝土的实际受力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436004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621613.7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码头混凝土结构内部隐患的综合物探联合诊断方法,本发明采用现场将被测混凝土结构表面划分单元格;采用冲击回波仪器探测;根据冲击回波数据,标定被测混凝土结构的声波传播速度,采用探地雷达仪器找出内部缺陷的位置;采用超声CT成像法,探测出内部缺陷的CT图像,更进一步校验地质雷达法的缺陷图像真伪,在与设计资料对比后,最终确定混凝土内部缺陷的类型和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依托多个大型高桩码头工程,形成了对高桩码头混凝土结构质量隐蔽问题的综合物探检测的系统方法及新技术,为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双透视的眼睛”,填补了中国在高桩码头工程质量隐蔽问题无损检测及安全评估方面的技术空白。(56)对比文件水中和,等.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的两步诊断法《.混凝土》.2008,向勇,等.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