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43970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0687235.8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解抛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制备镍基高温合金针尖样品的电解抛光液及电解抛光方法。电解抛光液分为粗抛光电解液和精抛光电解液,二者都是由高氯酸和乙二醇丁醚组成;在粗抛光电解液中,按体积百分比计,高氯酸为8%~15%,乙二醇丁醚为92%~85%;在精抛光电解液中,按体积百分比计,高氯酸为2%~4%,乙二醇丁醚为98%~96%。电解抛光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粗抛,将坯料抛光至形成“颈缩”;第二步为精抛,将“颈缩”抛断,形成尖锐的针尖。本发明的电解抛光液配置简单,电解温度常温,易于操作,抛光效果显著,大幅度提高制备镍基高温合金针尖样品的效率以及进行相关三维原子探针实验的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2895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24436.5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液态铅(铅铋)腐蚀的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腐蚀耐热合金钢技术领域。该耐热钢化学成分为:C0.08~0.13%,Si 0.70~1.50%,Ni 0.70~1.40%,Cr 7.0~10.0%,Mo 0.50~1.0%,Mn 0.45~0.95%,V 0.10~0.35%,Nb 0.10~0.35%,Fe余量。该耐热钢在液态铅(铅铋)腐蚀时,利用形成的含Si致密氧化层,显著提高合金钢的耐液态铅(铅铋)腐蚀性能;此外通过调整Ni、Mn、Mo等元素,平衡合金钢的铬镍当量从而获得完全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并含有大量的碳化物,保证该合金具有优异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85304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185909.8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套材料制造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高性能轴套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轴套材料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3~0.35、Si:0.20~0.35、Ni:0.5~1.5、Cr:0.8~1.2、Mn:0.4~1.0、Mo:0.4~1.0、V:0.02~0.10、S:≤0.010、P:≤0.010,Fe余量;其热处理工艺步骤包括:首先经850~900℃正火,然后在830~920℃淬火形成马氏体,最后在160~280℃之间进行回火处理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经热处理后的材料可满足轴套对材料强度、耐磨性、屈强比、低温冲击韧性和延伸率等综合性能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745278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0249976.5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与氧化铝陶瓷的异种材料连接领域,具体为一种NiTi形状记忆合金与氧化铝陶瓷的连接方法。本发明通过压力扩散焊来实现NiTi合金与陶瓷之间的连接,采用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与氧化铝陶瓷的热膨胀系数相近,可有效抑制连接时热应力的产生,同时通过Ti元素与Ni元素在高温时与氧化铝陶瓷表面发生的界面扩散行为,最大程度的保证两种材料的冶金结合。采用压力扩散焊的方法实现NiTi形状记忆合金与氧化铝陶瓷的焊接,该方法能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并且操作简易,泛用性强且不需要添加中间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646958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380350.7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交(天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护栏用结构钢生产制造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公路护栏用低合金高强高耐候结构钢的热处理工艺。针对一种公路护栏用低合金高强高耐候结构钢热轧后没有达到理想力学性能,通过调整这种结构钢热处理工艺制度,进行600℃~750℃退火热处理。该工艺可大幅度提高低合金高强高耐候结构钢力学性能,尤其是塑韧性有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公路护栏的安全性,保护交通事故中的人员及车辆安全。本发明所适用的低合金高强高耐候结构钢成分范围,按质量百分数计,结构钢的化学成分为:C≤0.12%;Si≤0.65%;Mn≤1.20%;P:0.07~0.12%;S≤0.030%;Cu:0.20~0.55%;Cr:0.30~1.25%;Ni:0.12~0.65%;Nb≤0.03%,Al≤0.05%,余量为Fe。
-
公开(公告)号:CN11264695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389441.7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1D1/25 , C21D6/00 , C21D9/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3C8/02 , C23C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铋腐蚀性能的预处理方法,属于核用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领域。首先,对铁素体‑马氏体钢进行淬火+回火的调质热处理,随之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露出金属光泽,要求表面粗糙度小于1μm。其次,在室温下进行冷变形处理,累积变形量为10~40%。最后,进行高温氧化处理,氧化温度为500~650℃,氧化时间为5~50h。通过冷变形和高温氧化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可促进铁素体‑马氏体钢表面致密性氧化膜的生成来提高耐铅铋腐蚀性能,同时变形量和高温氧化制度的合理控制又不会损伤基体的力学性能。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成本更低,不受工件尺寸和形状的限制,便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182294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324588.9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机具的生产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耐磨损旋耕刀的制造方法。首先将旋耕刀刀坯表面清理干净,采用火焰、电弧、等离子弧等热源将耐磨材料熔化后堆敷刀坯表面;然后按旋耕刀的常规生产工艺:加热-斜轧-旋(冲)弯-冲孔-裁切-压弯-热处理等,生产出带耐磨合金层的旋耕刀。采用本发明生产的旋耕刀,其耐磨合金层在刀坯轧制成型前熔覆,通过后续热轧制,将耐磨合金层完全轧入旋耕刀基体中,并随着基体而变形,二者结合强度高,保证使用过程中不脱落。该制造方法在现有生产线上即可实现,只需在热轧前添加一道耐磨合金层涂覆工序,后续加工与无涂层的旋耕刀生产工艺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9423586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0756762.8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的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7N01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时效工艺。首先对挤压态或是轧制态并经固溶处理的7N01铝合金进行自然时效处理,然后将7N01铝合金在一定温度下保温,并在保温的同时,对其施加一个拉应力。通过以上工艺,7N01铝合金的时效析出进程得以改善。本发明所适用的7N01铝合金成分为,按元素质量百分比计,锌:4.0~5.0%,镁:1.0~2.0%,铜:≤0.20%,锰:0.20~0.70%,铬:≤0.30%,锆:≤0.25%,钛:≤0.20%,钒:≤0.10%,余量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在时效过程中引入一个拉应力,通过改善7N01铝合金的晶内析出相和晶界析出相形貌,显著提高7N01铝合金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9649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184802.1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F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镍基高温合金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IN718镍基高温合金中∑3n(1≤n≤3)型晶界比例的方法。采用小变形冷加工结合高温退火的方法,提高∑3n型晶界比例,具体为:固溶处理→冷轧变形→高温退火,无需反复轧制,工艺简单且节约成本。本发明处理的IN718合金,∑3n型晶界比例为65~85%,其中∑3晶界比例不低于60%。本发明处理的IN718合金,在不改变合金化学成分的前提下,引入大量∑3n型重合位置点阵晶界,打破原有随机晶界网络连通性,使原来相互连接的随机晶界被∑3n型晶界及特殊三结点所中断,有望显著提高IN718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抗氢脆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977736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810719294.1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44 , C22C38/58 , C22C38/04 , C22C38/02 , C21D8/02 , C21D1/26 , C21D1/30 , C21D1/74 , C21D1/773 , C21D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米尺度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牌号为HR‑1的微米尺度不锈钢膜片及其软态性能调控方法,解决由于尺寸效应所带来的微米尺度不锈钢膜片软态性能难以稳定控制的问题。首先,控制最后一道次轧制变形量为30~60%,使膜片合金带材具有较高形变储能,利于后期的再结晶形核;其次,在1080~1130℃进行保温时间10~40min的退火处理,促使晶粒均匀长大,在消除加工硬化的同时,控制膜片厚度/平均晶粒尺寸之比在2~5之间,有效降低尺寸效应所带来的强度增加,进一步保证获得软态膜片性能。本发明牌号为HR‑1的微米尺度不锈钢膜片,具有近镜面光亮表面,厚度45~55μm,屈服强度300~360MPa,抗拉强度600~680MPa,室温延伸率不低于28%。
-
-
-
-
-
-
-
-
-